(一)基本原则
1.需要性原则 必须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选择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或社会生产、人们生活需要解决的问题。
2.目的性原则 实验研究要明确本项目拟解决的问题,并围绕此进行实验设计。
3.创新性原则 选题针对此前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必须有新观点、新发现。
4.先进性原则 主要对技术而言,与创新性密切相关。
5.科学性原则 指选题的依据和设计理论是科学的。
6.可行性原则 除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是科学可行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如:人员、仪器、动物、试剂等。
7.效能性原则 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学术意义应与所研究的投入相均衡。
(二)基本程序
医学科学研究就方法来说是提出假说,并对假说进行验证的过程,其基本程序如下。
1.立题 即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是实验设计的前提,决定着科研方向和总体内容。
(1)选题:分析某一领域已进行的研究工作及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果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找出进一步探讨所要解决的关键环节,提出新的构思或假说。
(2)立题的原则:应目的性明确,并注意科学性、创新性及先进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2.实验设计 根据立题提出实验方法,制定实验的具体内容、方法,有效控制干扰因素,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实验设计是否严密,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结论的可靠性。良好的实验设计在人力、物力和时间方面投入比较经济且高效,结果可靠。
3.实验和观察 实际工作中包括理论准备、实验设施准备、预备实验、实验及其结果的观察记录等环节,理论准备包括实验的理论基础、假说的理论基础,并查阅实验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参考文献资料。实验设施准备主要是初步选定仪器设备、药物试剂及剂量,建立实验方法与指标,准备实验对象。预实验是对课题的初步实验,为课题和实验设计提供依据,为正式实验熟悉实验技术,改进实验方法和指标,确定处理因素的强度等。完成以上工作后,进入正式的实验阶段。按照预备实验确定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并按预先确定的原始记录方式和内容记录文字、数据、表格、图形、照片等原始资料。原始记录应及时、完整、精确和整洁。
观察和记录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正确地观察和记录,实验记录应严谨、细致,实事求是,避免主观偏性。
4.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
5.研究结论 从实验观察结果得出研究的结论,以回答原先的假说是否正确。
6.论文撰写 将实验研究结果撰写成实验报告或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