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半夏麻黄丸证

半夏麻黄丸证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半夏麻黄丸证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两者皆有心悸主症。患者夙有慢性支气管炎,入冬以来,自觉心窝部悸动不宁,久不减轻,心电图检查尚属正常。因见前医屡用“炙甘草汤”无效,故改用益气通阳,宣痹散结之法。服前方2剂,脉证如前,未见疗效。遂改用半夏麻黄丸加味:

【证象】 惊悸:心下悸动不安,胃脘痞闷,恶心呕吐,喘促短气,头晕目眩,肌肤水肿,舌苔白滑。

【证质】 水饮内停,上凌于心。

按:本方证为水饮凌心之心悸证。水饮内盛,上凌于心,心阳被遏,致心下悸动不安;水饮停于中焦,则可见胃脘痞满,恶心呕吐,舌苔白滑;饮邪上犯,又见喘促短气,头晕目眩;水饮外溢,还可见肌肤水肿等证。

【证治】 温阳化饮,通阳止悸。

【证方】 半夏麻黄丸方(图15-2):

图15-2 半夏麻黄丸方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2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或如小豆大,每日3次,每次3克。

按:方中半夏蠲饮化痰,降逆和胃;麻黄辛温通阳,宣肺利水;然而阳气不能过发,水饮难以速消,故炼蜜为丸,并服以小量,缓缓图之,此亦体现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

【类证辨析】 半夏麻黄丸证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两者皆有心悸主症。但是,前者为水饮内停,上凌于心,心阳被遏所致,以心下悸动,兼呕、喘为特点;后者因火劫发汗伤及心阳所致,以心悸、惊狂,卧起不安为特点。

【临床运用】 本方证多见于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贲门痉挛,幽门水肿,急、慢性胃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等。

【医案选例】

(1)顾某,男,58岁。患者夙有慢性支气管炎,入冬以来,自觉心窝部悸动不宁,久不减轻,心电图检查尚属正常。脉滑苔白,宜蠲饮治之。

姜半夏、生麻黄各30克。

用以上2味各研末和匀,装入胶囊中。每次服2丸,蜜糖冲水吞服,1日3次。

胶丸服完后,心下悸动巳瘥。又续配一方,以巩固之。

(何 任医案)

(2)李某,女,39岁。自述病已半年,自觉心悸怔忡,心累气短,胸部胀闷,甚则呼吸气促,曾先后经某医院治疗无效,并有日渐加重之势。观其所开方药均为“炙甘草汤”加减,或益气养心,重镇安神之类,观其苔白腻,脉结。因见前医屡用“炙甘草汤”无效,故改用益气通阳,宣痹散结之法。处方:瓜蒌仁9克,瓜蒌壳12克,薤白6克,黄芪24克,党参18克,桂枝12克,大枣15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服前方2剂,脉证如前,未见疗效。见其形肿不衰,脉无虚象。遂改用半夏麻黄丸加味:

麻黄9克,半夏12克,茯苓15克。

服上方2剂,胸闷已除,心悸减轻继服前法。处方:

半夏100克,麻黄100克。炼蜜为丸。早、晚各服6克。

1个月后,诸症悉除。

(周建国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