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里斯本丸”于10月1日驶抵浙江舟山海面,由于并无标示是运载战俘的船只,被美国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鲈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这些普通用具有的是“里斯本丸”的漂流物,如木桶、布匹,有的是东极居民供给英军遇难者的用品,在历史事件中已经被赋予了文物的价值。该“里斯本丸”系载远英国战俘自香港开往日本者,于途经舟山群岛时,

里斯本丸”模型

1941年圣诞夜,日军攻占香港,逾万名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印度等国的盟军成员顿成战俘。翌年秋季,日军将战俘分批送回日本当苦役。1942年9月25日,日军将1816名囚禁于深水埗集中营,主要为英国籍的战俘与部分平民眷属驱赶登上停泊在昂船洲的武装客货轮“里斯本丸”,两日后启航前往日本。“里斯本丸”于10月1日驶抵浙江舟山海面,由于并无标示是运载战俘的船只,被美国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鲈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部分日军被日本运输船转移,10月 2日“里斯本丸”开始沉没,船上人纷纷跳海逃生,守备日军枪击部分海上战俘后也弃船逃生。“贫苦渔民发现海上落难人数众多,当即自发地倾岛出动,驾驶渔船救人。此间,也有当地的头面人物组织群众参加营救工作。青浜岛由赵筱如、唐品根、翁阿川、唐如良、许毓嵩等人发起,以人命关天为由,通传全岛渔户总动员,出动渔船30艘,救助44船次,营救英国被俘人员278人(内有西福山营救的62人)。庙子湖岛由沈万寿、吴其生、吕德仁、沈元兴、沈阿明等人发起,出动渔船16艘,救助21船次,营救起英国被俘人员106人。两岛渔民奋力救助至午夜为止,共计救起英国被俘人员384人,并接到渔村救助。”[1]

该事件于2006年被改编拍成电影《东极拯救》。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在二战诸多沉船事件中本身并不稀罕,稀罕的是东极渔民的大救援。

图片故事之一:施救者与被救者的老照片

施救者与被救者的老照片

这张合影里的许多人有名有姓。“这张照片摄于1942年10月10日,时逢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日。前排右起:法伦斯、王继能、詹姆斯顿、缪凯运(定海抗日自卫大队大队副)、伊文思。英国珍妮•麦克唐纳供稿。”[2] 前排5个人中的法伦斯、詹姆斯顿和伊文思是东极渔民全程救援的3个人。

所谓全程救援,背景就是,当时东极渔民救起来384名英军战俘,但是旋即被“大日本海军舟山岛警备队司令部”(属第三支那派遣舰队辖)司令佐藤庆藏海军大佐派来的日军带走381人,时间在1942年10月4日。“此3人在日军登岛搜索时,在后村唐如良(唐阿大)及其妻王招云和南地湾翁阿川(绰号‘和尚阿川’)的保护下,躲进一个叫小湾洞的天然海蚀洞穴里的。该洞口小腹大,内可藏几十人,系前辈岛民避海盗处,为岛外人所不知。此后,唐如良、王招云夫妇和翁阿川日夜照顾这3名英国军官。一些村民男女也送来茶水、米饭、鱼类。这样过了两三天,见日舰没有再来搜抄,风头稍平,就由东极乡乡长沈品生等几人驾驶帆船送到六横岛‘六(横)桃(花)朱(家尖)普(陀山)守备区’主任王继能处。”[3] 期间,沈品生曾到葫芦岛寻求定海县国民兵团抗敌自卫第四大队的缪凯运的帮助,缪凯运连夜赶至青浜岛会见了伊文思等人。9日夜,3名英俘换上渔民服装,藏进一条船内,由唐品根等6人驾船,缪凯运派船护航,转移至葫芦岛缪凯运的岳父杨福贵家。两天后,经过朱家尖南沙到乌沙门和登步岛、小蚂蚁岛、桃花岛、峙头洋,再辗转抵达重庆,后由英政府驻华使馆接回。

图片故事之二:施救者与被救者的重逢

据知,王继能在事后不久,因裁编及人事关系,携家眷离舟山赴上海居住并经商,其间曾得英人帮助,主要是伊文思和英美烟草公司的关照。1946年9月,王继能赴香港,伊(文思)、詹(姆斯顿)、法(伦斯)3人曾设宴款待,陪同参观游览,畅叙别情甚欢。1949年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任命王继能为三门县县长;后,王赴台湾。唐如良于1953年青浜岛解放前夜赴台湾,后转香港谋生,得到伊文思(有说是詹姆斯顿)的帮忙,在新加坡开珠宝店。

施救者与被救者的老照片

1947年8月中旬的一天,缪凯运作为抗日勇士,在东河东岸、东兴桥下的大晒场(今普陀区沈家门东河水产市场)遭到国民党定海县保安警察第三中队的枪杀。

三位英军使用过的油灯现在就珍藏在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

青浜岛小湾洞也叫小孩洞,现在是东极旅游的一个探险和怀旧之地。

在东极庙子湖岛“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那个仿造小湾洞礁石造型的楼道尽头,游客们进“洞”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当年曾被东极渔民营救的“里斯本丸”遇难幸存者面部浮雕。那是2005年8月18日,时隔61年后,当年的被救者,英国军人查尔斯·R·佐敦携妻子与另外两名遇难者的亲属一起,与营救过他的东极老渔民沈阿桂、吴兰舫相会 “87岁的英国老兵查尔斯• R•佐敦,与营救过他的老渔民沈阿桂(也作“沈阿贵”)、吴兰舫(也作“吴兰芳”)的三张仿真而充满艺术夸张的脸谱塑雕。2005年8月18日,佐敦带着妻儿及另两位英军遇难者亲属从英国千里迢迢来到东极,寻访当年的救命恩人。一次跨越60年的施恩——感恩之旅。马海山这位来自北京的艺术家,在踏上东极的瞬间起,内心深处那份艺术的良知也为这段跨国真情所感动。借一双智慧之手,将一幅风雨淹没的沧桑时空塑造成为立体而丰富的历史符号,将如云如烟漫散的遥远记忆凝聚成有形有状真实的性情故事,将大海流淌为一部大爱无疆的书,将岛屿定格为一首激情澎湃的诗。”[4]

沈阿贵也许没有亲自救过佐敦,那一场急迫的救助也许无法让施救者与被救者记住对方,然而,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施救与感恩,才是人类精神的实质性高贵。

无私救援与深情感恩

无私救援与深情感恩

图片故事之三:无私救援与深情感恩

这些普通用具有的是“里斯本丸”的漂流物,如木桶、布匹,有的是东极居民供给英军遇难者的用品,在历史事件中已经被赋予了文物的价值。

孙和军写道:

取暖铜壶、火铳、水桶、饭桶、脸盆、药罐、油灯、餐具……一些简朴得无法再简朴的旧时生活用具,却曾经在那个风雨如磐的日夜带给落难英军身心的抚慰。世界其实本是堆荒芜的草芥,因为多了份人性的光华,流淌出一曲曲绕梁的美丽音符,捡起它,并让它与我们集中邂逅在今天和未来的日子里。

即便只是渔民打捞上来的从“里斯本丸”上漂出的木桶、布匹织物和木舱梯,也足以启动我们内心对历史真相的好奇。

严全民家那块外方内刻四圆环和英文句子的方砖,任福仁家的那把银色西餐刀;张福青家那把后来流落到上海的口琴,以及刘竹定奶奶珍藏的刻有“JNW9.375”字样的戒指……这些由英军临行前赠送给东极渔民恩人的物件,拂去其表层的尘垢,每一样都足以揭示隐逸70余年人性的感动与对生命的尊崇。[5]

旧闻记载:1949年2月17日,英国政府在香港授奖予救援英国盟军的舟山渔岛居民,特赠以渔轮一艘以表酬谢,此则新闻是英国新闻处于1949年2月18日所发电讯稿全文

(英国新闻处香港十八日电)此间昨日纪念一九四二年十月二日两千英籍战俘乘日船“里斯本丸”丧生之惨剧,英国政府并授奖予舟山群岛中东渔岛之居民,酬答彼等勇于救难工作。该“里斯本丸”系载远英国战俘自香港开往日本者,于途经舟山群岛时,为一潜艇击沉,经东渔岛居民救起生还者约二百人,并经善为照顾。

岛上粮食不足活命,所有生存者,除三人外,即于翌日向日舰投降.此三人则由岛上居民冒极大危险,予以协助而得脱逃。

英政府为对此项英勇人道工作表示感谢起见,特由港督葛量洪爵士以价值一万六千港币之马达渔轮一艘,赠予该岛居民。

马达渔轮系在香港装置完成者,盖岛上人民大多依渔业为生,英方深感此礼物不独为岛上居民所赏识,且能有益于多数居民。

图片故事之四:讲述者与研究者的对话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舟山研究者之一的孙和军记下了舟山人的怀念:“2005年5月9日11时多,王永建、胡牧、毛德传、邬永昌等一批舟山民间人士,带着中国国旗、康乃馨、粽子和漂流瓶,借助‘东极’轮,在青浜岛海域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追思、祭奠‘里斯本丸’事件遇难英军士兵的活动。”[6]

讲述者与研究者对话

2012年10月2日,是“里斯本丸”沉船70周年,由舟山海洋文化学者胡牧、孙和军发起,舟山市社科联、浙江海洋学院(现浙江海洋大学)“全国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共同组织的“里斯本丸”遇难70周年纪念活动在普陀莲花岛上举行,以纪念二战中长眠舟山海域的盟军士兵亡灵。香港里斯本丸协会和英国密德萨斯军团协会主席、参加过二战的军官费恩祺快递来了纪念阵亡将士的“花环”,舟山学子孙念奴念了祭文,文曰:

黯黯秋光兮销魂,漠漠烟波兮断肠。山岛未颓兮沾襟,沧海不扬兮涕瞻。辞妻儿兮别英伦,曾仗剑兮卫东方。济云帆兮遥遥。

毅魄兮归来!祭尔兮春兰秋菊,吊尔兮山高水长。港岛兮作浮云之使,佛国兮为行雨之乡。二战烽火兮,枯骨独垒荒凉;海巢地陷兮,精卫自唳悲壮。风灵灵兮孕我舟山,月明明兮照尔故乡。

英魂兮归来!弘我兮东极救赎,扬我兮大善无疆。耻军国兮妖魂,至今仍搅钓岛汪洋;盼华夏兮凝聚,有朝荡平东海孽障。人道不灭兮,大海见证中国铿锵;我心永恒兮,群岛漫溢生命华芳。

丰碑如在兮,方舟犹航。曙光在前兮,正义在望。八百英灵兮,鉴我衷肠。花环纸船兮,载波载浪!

浙江海洋学院(现浙江海洋大学)学生把祭文折成的纸船、花环及康乃馨花束一起放入了莲花洋。

孙和军说,在舟山海域一次性牺牲843名英军将士,在太平洋战争乃至整个二战史上都是一个大事件。843名将士的血肉之躯,也渲染了二战东方战场上的悲壮。深入探讨和研究“里斯本丸”沉船事件所凝聚的国际意义,对进一步认识舟山海洋文化所蕴含的海洋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中央领导重提“海上丝路”的今天,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对外开放和交流肯定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里斯本丸事件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切入口。

2011年7月,孙和军在东极镇老干部的带领下,在青浜岛找到当年埋葬过无名死难英军的草坟。李阿宝也好,李忠才也好,陈永华也好,救援过也好,没有救援过也好,只要目睹了就是历史的见证人,也是同舟共济舟山人文精神的传承者

“里斯本丸”部分遇难者遗像 [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