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柴胡陷胸汤治自发性气胸案

柴胡陷胸汤治自发性气胸案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柴胡陷胸汤即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而成,针对太阳少阳合病、太阳结胸证轻、少阳之证已具的情况,或言之为痰热结于胸胁的病机而设。小柴胡汤方证剖析前已详述,此不赘言。而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第138条,原为小结胸而设:“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再三嘱其住院治疗,患者因经济困难,坚持门诊中医药治疗。患者至4月16日,共服二诊方16剂,自觉已无任何不适,恢复原来的一般体力劳动工作。

柴胡陷胸汤即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而成,针对太阳少阳合病、太阳结胸证轻、少阳之证已具的情况,或言之为痰热结于胸胁的病机而设。小柴胡汤方证剖析前已详述,此不赘言。而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第138条,原为小结胸而设:“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所谓结胸病云“小”,显然是相对结胸之“大”而言。从部位上看,小结胸证的结满紧实之象仅见于“心下”。不像大结胸证“从心下至少腹”,旁可波及胁下。“心下”只是胃脘部。从程度上看,小结胸证为“按之则痛”,不按不痛,且无按之石硬之感。不似大陷胸“痛不可近。”从脉象上看,小结胸证,脉浮滑,大结胸证,脉沉紧。脉浮为阳热盛,滑为痰,表现为气血流畅,阻滞不甚,见证还当见“舌红,苔黄腻”等。本证病机为痰热互结,停于心下,故治以清热、涤痰、开结,用黄连、法半夏、瓜蒌实组合而成小陷胸汤。方中瓜蒌实即今之全瓜蒌,其性甘寒清润,清热化痰,利膈,开胸中痰热互结,为本方主药;黄连苦寒清热;半夏辛温化痰蠲飲,二药配伍,具辛开苦降之性,能使痰热分消,辅佐全瓜蒌共起清热、涤痰,开结之功。三药合用,使痰热分消,而无结滞之患。临床运用此方,以咳嗽、胸胁疼痛或满胀、或咳痰色黄为主要临床见症,除常用于急慢性胃炎,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中属痰热阻滞者,对于气胸证见痰热内结胸膈者也有较好疗效。

【脉案】唐某,男,46岁,农民。1999年3月2日初诊。

病史:10天前因受凉感冒咳嗽,未予介意。昨日忽觉心悸、气短,咳则右侧胸胁疼痛,有少量泡沫痰,右侧睡卧时感到胸胁疼痛,只能仰卧或左侧卧,渐觉体力不支,而来就诊。

刻诊:自诉一身酸软乏力,往来寒热,右侧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咳嗽,有少量泡沫痰,气短,心悸较前几日更甚,咳嗽、喷嚏时右侧胸胁更痛,因而不敢大胆进行,大便正常,饮食不香。有长期吸烟史。察其形体偏瘦,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口唇微紫暗,呼吸短气,呈抑制性咳嗽,咳时呈痛苦面容。察其右侧胸廓明显高于左侧,右侧胸廓语颤消失,呼吸音明显减弱,舌苔白而干,脉濡数。当即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作CT检查(CT号:29126):自发性气胸,胸腔积液(少量)、慢性支气管炎。再三嘱其住院治疗,患者因经济困难,坚持门诊中医药治疗。

辨治:少阳不和,痰热结滞,形成“悬饮”。治以和解少阳,辛开苦降、清逐痰热之法,取小柴胡、小陷胸合方与服。

处方:柴胡20g,黄芩20g,法半夏15g,泡参20g,炙甘草6g,黄连10g,全瓜蒌15g,生姜10g,红枣10g。每日1剂,每剂浓煎2次,日3夜1日与服。

3月8日二诊。上方服4剂,寒热尽除,精神好转,很少咳嗽,胸胁疼痛亦显著减轻,口苦、咽干等症消失,饮食知味,仍觉心悸、气短,扪其右侧胸廓仍无语颤,呼吸音未闻及,苔白润,脉细数。是少阳半表之邪已解,而半里之“悬饮”未除,但已折其转化之势,仍以小柴胡枢转气机,合小陷胸,葶苈红枣泻肺、瓜蒌薤白化裁,积极清逐痰热结滞,以除其根本。

处方:柴胡15g,黄芩15g,法半夏15g,泡参20g,炙甘草6g,红枣10g,全瓜蒌15g,黄连10g,葶苈子15g,白芥子15,茯苓15g,薤白15g,紫苏子15g。每日1剂,服4剂。

3月16日三诊。自觉心悸、气短大减,已全日上班工作(轻劳动),右侧胸语颤明显,呼吸音清晰可间,且较前平坦,但比左胸仍略高起。苔白润,脉细有力。原方继续,加谷芽30g,保胃气,与服4剂。

患者至4月16日,共服二诊方16剂,自觉已无任何不适,恢复原来的一般体力劳动工作。因其经济困难未再作CT检查。

【治验思路解析】本例病人为表热不解,与宿饮相合,内陷胸胁,结于少阳半表半里之位,形成“悬饮”之证。由于少阳病未解,故有寒热,口苦,咽干等症。其苔白而干,是痰热结滞之征;脉濡为正气虚,数则邪气盛,故其“悬饮”有向大结胸转化之势。然而,其邪不在表,非汗法能解;邪踞胸胁,不在胃脘,非吐法能除:其病偏上,又非急下之大陷胸汤等所能荡涤。故初诊以小柴胡和解少阳为主,略加小陷胸汤辛开苦降,实足遵循仲景“表解者,乃可攻之”的垂训。及至二诊,半表之邪已解,着重攻逐胸胁结滞之痰热,除续用小柴胡汤枢转气机之外,方中实际包括小陷胸汤、葶苈红枣泻肺、三子养亲汤、瓜蒌薤白半夏汤诸方之意,药味不多,但可谓集逐痰散结之大成,故疗效卓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