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新基地建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新基地建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清华大学拥有两支认知科学研究团队。以上两支团队紧密合作,互相交融,共同促进清华大学认知科学的发展。本届大会设有认知科学相关主题。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新基地建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_跨学科研究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四、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新基地建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尽管认知科学发展的大环境存在种种的不利因素,清华大学在发展认知科学方面还是付出了种种努力,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清华大学从2001年开始筹备建立认知科学,当时成立了由文科处和科技处共同负责的认知科学筹备小组。清华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等单位,召开了认知科学大会,并积极筹备召开认知科学香山科学会议。2004年,笔者本人领导的,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在教育部和财政部“985”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创新基地的评审中脱颖而出,得到认知科学创新基地项目支持,建立了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创新基地。2006年4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成立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旨在开展多学科的认知科学研究。

目前清华大学拥有两支认知科学研究团队。一支是本人领导的以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人类学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依托的机构是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支持的计划是国家“985”重大项目认知科学创新基地。另一支是刘国松教授领导的以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依托的机构是脑与认知研究中心。以上两支团队紧密合作,互相交融,共同促进清华大学认知科学的发展。

下面简要介绍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的学科建设方案。

1.学科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

本中心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是:“两个交叉融合、两个支撑平台。”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建设上,要体现清华大学文理工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综合与交叉优势明显的特色,突出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交叉与融合;突出心理学与脑神经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心理学的发展战略:以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为重点建设的二级学科。认知心理学以本中心的研究力量为支撑,体现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结合;神经心理学以本中心与脑智中心的合作研究为支撑,体现心理学与脑神经科学的结合。一方面,争取将我校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建成世界一流的学科,从而使我校心理学的建设后来居上,处于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的建设,并通过与脑智科学中心的合作研究,促进我校认知科学的建设和发展,使之成为具有我校特色的,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认知科学体系。

本中心学科建设的原则是:

(1)具备国际视野,站在国际前沿。

(2)注重学科交叉,开创新兴领域。

(3)重视基础研究,致力理论创新。

(4)开展本土化的语言、文化、心理与认知研究。

2.学科建设目标

(1)在认知科学的学科建设方面,要争取在三年内建成我校以文科为基础的认知科学的学科体系,形成以本中心编纂的认知科学系列文献资料、认知科学系列教材,并面向全校开设认知科学系列课程

(2)以中国语言、文化、心理为基础,将认知科学与心理学的建设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认知科学体系,产生出能够反映中国语言、文化和心理特征的认知科学研究成果。

(3)站在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学习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认知科学的优秀成果,同时与我校以自然科学为主体的脑与认知研究中心密切合作,建设世界一流认知科学。

(4)将认知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培养兼备文理工科知识的复合性人才。

3.跨机构的研究队伍建设

为适应认知科学的发展,我们打破学科和研究机构的界限,建立了联合国际国内相关学科研究人员、跨学科、跨地域的研究团队。

这样的运行模式在国外的跨学科研究中经常被采用,即“小实体、大联合”,如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伊利诺依大学,跨学科的认知科学研究就是通过这种机制来实现的。这是我们学习国外跨学科研究先进管理方式的一种创新、一种尝试。

清华大学认知科学研究团队结构如下:

中心不定期邀请校内合作团队成员参加中心的工作会议,认真听取各位教授关于中心的发展和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校内合作团队成员也积极参加中心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参加本中心申报国家和教育部科研项目的工作。

4.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认知科学是一个具有很强国际性的前沿学科,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清华大学的认知科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img25

近3年来,我们开展多项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取得积极成效。

2006年至今,本中心教授和博士生参加我校信息学院与德国汉堡大学的合作项目“中德博士生合作研究项目:自然与人工认知系统中的模式交相感应”(CINACS),笔者指导的多名博士研究生张君、王思敏、宋春艳、吴树仙到汉堡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

2007年7月成功举办首届清华大学—华盛顿大学PNP暑期研讨班。中美双方共约20名教授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研讨班。研讨会后出版英文版论文集Mind and Cognition(心理与认知),扩大了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在国际上的影响。

2007年8月,成功主办第13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本届大会设有认知科学相关主题。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海内外中国学者约600人参加了本届大会。共有54名特邀讲者做大会发言,其中有4名中国大陆学者,2名海外华人学者。会后出版英文论文集2卷,约90名中国学者论文入选,极大提高了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智与语言哲学斯拉塞讲座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4年美国国家人文学科总统奖章获得者约翰·塞尔(John R.Searle)教授受聘为本校客座教授,做客第9期清华论坛,作了题为《社会本体论》的演讲,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并作为国外知名学者参与本中心申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

美国华盛顿大学马歇尔·斯诺艺术与科学讲座教授、麦克道乃尔国际学者研究院院长、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沃奇(James V. Wertsch)教授受聘本校客座教授,率团队参加2008年暑期在我校召开的首届清华大学—华盛顿大学PNP研讨班。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杨英锐受聘为本校伟伦讲座教授,2007年下半年至今在本中心全职工作,参与本中心申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本学期开设“高阶认知”研究生课程,受到学生广泛好评。

美国普度大学文理学院心理科学系本科生娜塔莉·贝尔兹(Natalie Beltz)到本中心学习,成为本中心吸收的第一名来自外国知名大学的留学生。

5.几点体会和希望

首先,提高对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意义的认识是第一位的。

与成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相比,现在是启动人类认知组计划来研究人类心智的结构和功能的时候了。对贯穿科学与工程技术,没有任何计划比人类认知组计划更基本,也没有任何计划比人类认知组计划要求NBIC(纳米科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科学的更加完全的统一。人类认知组计划的成功将使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理解自身,从而提高人类在自己生活所有领域中的能力。[2]

应该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认知科学和其他基础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的意义。倘能如此,就会极大地提高这些学科建设的自觉性。

其次,改革现有的学科体制。学科建设要为科学发展服务,要在学科建设和科学发展的辩证运动中加强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促进我国高校新兴交叉科学的发展。

在科学与学科的关系中,科学发展是主动的,是第一位的;学科体制是人为的,是第二位的。学科体制和学科建设适应科学的需要则促进科学的发展,反之则会成为科学发展的障碍。因此,要改革现有的学科体制,使学科体制更有效地为科学研究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

科学发展既要遵守学科规范,又要突破学科规范。认知科学和其他新兴交叉学科终究要突破学科体制的障碍,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

如何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越来越重视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教育部和各级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例如,第二期“985”工程就以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为宗旨。但总的来说,目前我们没有有效的制度来保证这个方向的持续发展。希望教育部和高校管理部门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再次,在现有的学科体制下,我们也可以有所作为。

我们当然希望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来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但在目前的体制内,我们仍然可以有所作为。各个高校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成功经验,可以互相学习和参考。

最后,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门更加重视,并出台新的措施,积极推进认知科学和其他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