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恶性肿瘤患者如何具体实施艾灸

恶性肿瘤患者如何具体实施艾灸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晕厥、局部感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示两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用于保健灸最好让医师给患者做好标记,以便患者施灸或家人施灸万无一失。艾灸中脘还可以减轻肿瘤患者化疗时引起的严重的胃肠反应。灸疗中脘、足三里等穴能明显减轻病人的呕吐、恶心等症状,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增加饮食,为肿瘤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施灸时注意安全使用火种,防止烧坏衣服、被褥等物。

灸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一个重要原因是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灸法比针法还要容易,只烧皮肤,不触及内部重要组织。艾灸尤其容易,因为取穴不多,便于掌握,只要经过一般医师的指导,或者按图取穴,就可以自己操作,或者家人、同志互相操作,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取穴和操作技术。灸法治疗操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艾灸治疗的效果,而灸疗保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初次取穴与操作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随后患者可自行操作。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在距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晕厥、局部感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示两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还有一种施灸方法,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旋转施灸。具体施灸选穴如下:

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躯体的上下、左右的正中央,是任脉的一穴。它是胎儿生存的一个关键所在,它与人体的各组织器官有密切的关系。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灵枢·本神》中所说:“生之来,谓之精”有了先天之本,经后天之血气,气化转折形成胎膜,进而成型形成胎儿,胎儿的生长变化所需的营养物质是从胎膜的网系汇聚于一条比较大的经脉——脐带,物质通过脐带,通过脐眼输送到胎儿的全身各部,以供其生长发育,从这点来看,脐眼是一个重要的器官,它是气血通过的关口。

有研究发现艾灸神阙穴后,小鼠血清IL-2、IL-12水平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强。此外,艾灸神阙穴能提高化疗后小鼠血清IL-2、IL-12水平及自然杀伤细胞杀伤率,表明艾灸神阙穴可抑制肿瘤生长,具有增强抗肿瘤细胞免疫的作用。由此认为,艾灸能延长生存时间,与其增强抗肿瘤细胞免疫有关。有人观察还发现,隔盐艾灸神阙穴具有抗鼻咽癌放、化疗损伤的作用。因此还可推断艾灸神阙穴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对增强抗肿瘤细胞免疫,提高化疗效果可能是有益的。

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中医经脉“足阳明胃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针灸或按摩此穴位具有调理脾胃、通经活络、祛风化湿、扶正祛邪之效,是一个非常好的医疗和保健穴位。针灸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并可调节胃肠蠕动,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足三里穴位于髌骨下缘3寸(可将示指、中指、环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宽度即为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拇指指关节宽度)处。一般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1次,每次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时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坚持2~3个月,就会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有人采用温针灸艾炷灸足三里,观察59例因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经9次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升至正常者占91.5%,针灸治疗3次、6次、9次后白细胞计数与治疗前相比,P值均<0.001,且随着针灸次数的增多,白细胞升高有效率也相应增加。其中,幼稚粒细胞升高者占87.5%,成熟粒细胞升高者占78.1%,粒红比增大。同时结果提示患者血清集落刺激因子物质增多、活性增强,从而促进干祖细胞分裂增殖,使白细胞集落生成增多,这可能是艾灸足三里提升白细胞的主要机制。

关 元

关元穴位于腹部的正中线上脐下三寸。使病人仰卧,由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折为五寸,在脐下三寸处取穴。用于保健灸最好让医师给患者做好标记,以便患者施灸或家人施灸万无一失。中医认为关元为一身之元气所在,属任脉,为手太阳小肠经之募穴。为生化之源,为男性藏精、女性蓄血之处。对于保健灸,慢性胃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前列腺炎、慢性子宫病、夜尿、遗精、早泄、阳痿、性功能减退、缩阳症、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赤白带、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子宫下垂、女性阴冷等症有较为明显的治疗与保健作用。对于全身性疾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如慢性腹痛、腹胀、元气不足、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中老年亚健康状态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具体方法为: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关元穴(脐下3寸,在前正中线上),间隔一定距离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5~10分钟。临床发现艾灸关元可以减轻患者放、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改善化疗后疲劳综合征,提高肿瘤患者的NK细胞、LA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产生IL-2水平,明显改善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因放、化疗所致的NK细胞活性降低。

中 脘

本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病证常用穴,位于肚脐直上4寸,即剑突与肚脐的中点。具有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的功效。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反胃,吞酸,呕吐,泄泻,痢疾,黄疸,饮食不化,失眠。现多用于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子宫脱垂等病症的治疗。当然中脘穴也可用发疱灸法(灸疗的另外一种方法)。方法是用大蒜10克捣烂,油纱布2~4层包裹,敷在中脘(位于脐上正中4寸处,)穴上,待局部皮肤发红、起疱,有灼热感时去掉(一般保持2小时),洗净蒜汁,每日一次。此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胀。艾灸中脘还可以减轻肿瘤患者化疗时引起的严重的胃肠反应。灸疗中脘、足三里等穴能明显减轻病人的呕吐、恶心等症状,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增加饮食,为肿瘤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小贴士

施灸前要与患者讲清灸治的方法及疗程,尤其是瘢痕灸,一定要取得患者的同意与合作。瘢痕灸后,局部要保持清洁,必要时要贴敷料,每天换药1次,直至结痂为止。在施灸前,要将所选穴位用温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适当温度,防止受凉,影响疗效。除瘢痕灸外,在灸治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艾火灼伤皮肤,尤其幼儿患者。如有起疱时,可用酒精消毒后,用毫针将水疱挑破,再涂上适宜的消毒药水即可。偶有灸后身体不适者,如有发热感、头晕、烦躁等,可令患者适当活动身体,饮少量温开水。施灸时注意安全使用火种,防止烧坏衣服、被褥等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