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因和发生率

病因和发生率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Ⅱ期感染的诊断就比较困难,因为其发生较隐匿,通常在手术后的第6个月至第24个月发生。近年来,随着预防性抗生素的广泛使用,Ⅰ期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低于0.05%。但Ⅲ期感染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占人工关节周围感染的一半以上。据统计,尽管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发生率仍高于1%。翻修手术的感染发生率至少较初期置换高一倍。

从全髋关节置换术问世以来,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在其发展过程中显著地下降。但是不幸的是,即使是现在感染发病率下降至1%,每年仍然有超过10000名患者将发生全髋关节置换后感染。

术后感染分为以下几期。Ⅰ期感染,通常为术后血肿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β族链球菌感染,通常较易诊断。Ⅱ期感染的诊断就比较困难,因为其发生较隐匿,通常在手术后的第6个月至第24个月发生。致病病原菌多为毒力较弱的细菌,如凝血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幸的是,近年来这些细菌的耐药性发生了很大改变,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通常为Ⅱ期感染的致病菌。有证据提示,这些感染与术中的污染有关,由于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抑制了这些细菌。以前没有症状的患者在手术后2年以上出现的感染为Ⅲ期感染。这些感染被认为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如泌尿道。病原体可以是各种革兰阴性菌或革兰阳性菌。近年来,随着预防性抗生素的广泛使用,Ⅰ期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低于0.05%。但Ⅲ期感染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占人工关节周围感染的一半以上。据统计,尽管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发生率仍高于1%。

翻修手术的感染发生率至少较初期置换高一倍。原因很多,较长的手术时间和较大的手术显露增加污染的危险性。翻修手术需要很大的显露,因此可能产生更多的失去血供的骨和软组织及无效腔。翻修术中接受植骨的患者,其感染的发生率也会增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