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经与精神疾病的病因

神经与精神疾病的病因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心因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和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等,心理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但不是起病的单一致病因素。使人们长期处于厌烦、紧张状态之中,易患心身疾病、神经症和某些精神病,而且发病率很高。而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疾病中主要是生物因素的影响,如遗传、性格、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特点起主导作用,而心理社会因素是发病的诱发因素。因此,精神疾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神经与精神疾病的病因学是一种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是目前神经与精神医学基本理论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主要内容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做了大量探索性研究,神经与精神疾病发病的因素可从两方面来寻求。一是从个体内的生物学因素,二是从个体外在环境中的心理—社会因素,而两者之间往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决定个体生物学的特征,在某些神经与精神疾病病因中有一定地位,也是神经与精神疾病病因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某些类型的精神疾病具有明显遗传倾向。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抑郁症)等精神病,虽然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它们的发生和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国内学者曾对1 19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上下五代两系(父系和母系)的54 576位亲属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956人患过精神病,家属的患病率为17.5‰,比当地没有精神病家族史的人2.8‰的患病率高6.2倍。而且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根据临床科研资料记载,某些如苯丙酮酸尿症和先天愚型(唐氏综合征)精神发育不全,他们的基本病因就是遗传因素。他们的遗传是由染色体畸变或遗传性代谢缺陷所引起的。据统计,父母都是上述精神发育不全患者,其子女患病率高达96.3%,所以认为精神疾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非常明显。

遗传性,是先天的既得性和后天获得性两者相互作用形成的。且遗传性这一因素能否显现还与患者病前和发病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环境或减少心理因素是可以降低或避免发病的。

2.体质和性格因素 体质是在遗传的基础上个体发育过程中内外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个机体的功能状态和躯体状态。性格是先天的禀赋素质和后天的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

体质和性格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些相关,有的研究者从形态、生理和心理学的观点把人们的体型分为四种类型:①瘦长型,精神分裂症多为瘦长型;②肥胖型,躁狂抑郁症多为肥胖型;③力士型,癫多为力士型;④发育异常,精神发育迟滞多为发育异常。

病前性格特征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且不同的性格特征易患不同的疾病,巴甫洛夫经实验提出四种类型:①弱型;②强不均衡型;③活泼型;④镇静型。他认为弱型易患精神分裂症和癔症;强不均衡型易患躁狂抑郁症和神经衰弱。但他强调弱型和强不均衡型不是发病型,而是正常过度变异,只不过顺应小,微弱而已。他又将人们分为:①思想型,易患强迫性神经症;②艺术型,易患癔症;③中间型,易患神经衰弱。

3.躯体因素

(1)感染:包括急、慢性躯体感染和颅内感染。由于细菌、病毒、原虫、螺旋体的感染和其引起的高热,电解质平衡失调,中间代谢产物蓄积和吸收,维生素缺乏,血管改变等导致脑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精神障碍。

(2)躯体疾病:包括内脏各器官,内分泌、代谢、营养和胶原病等疾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脑缺氧、脑血流量减少、电解质平衡失调、神经递质改变等引起精神障碍。如肝性、心性、肺性、肾性等脑病和内分泌功能障碍等疾病。

(3)中毒:即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由于某些体外毒物中毒,如工业用毒物,食物、药物包括催眠药、阿片类药等,从不同途径经体内侵入脑部导致精神障碍。

(4)颅脑外伤:由于颅脑被冲击,坠跌和炮弹、炸弹爆破及气浪伤直接导致颅内血液循环障碍和脑脊液动力失去平衡或脑内小出血点,脑水肿等引起短暂的、持续的精神障碍。

(二)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1.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如心因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和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等,心理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但不是起病的单一致病因素。这主要取决于心理因素的性质和强度,以及其对患者反应的程度,即个体对心理因素所持的态度。

(1)生活事件:主要指能引起应激反应的生活事件,作为心理因素,不同的生活事件引起心理应激的程度是不同的,所造成的心理影响也有所不同。如离婚、丧偶、失败、失恋、失学、家庭纠纷、经济问题等。

(2)自然灾害:是指突然、强烈而急剧的精神应激,如地震、火灾、洪水、爆炸、滑坡、空袭、交通事故、亲人突然死亡等重大而骤然事故。急剧的心理应激多诱发短暂的或持久的精神障碍。

2.社会环境因素

(1)环境因素:是指社会上和环境上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空气污染、嘈杂声音、居房拥挤、交通乱杂、环境卫生不良、人际关系等增加了心理和躯体应激,对精神卫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人们长期处于厌烦、紧张状态之中,易患心身疾病、神经症和某些精神病,而且发病率很高。

(2)文化环境:是指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社会风气及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文化、民族和环境不同出现特有的精神疾病。

从上述精神病病因中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各有偏重。在某些精神疾病中以某种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如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等心理因素是起主导作用,但还有其他生物因素的存在。而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疾病中主要是生物因素的影响,如遗传、性格、年龄和性别等因素特点起主导作用,而心理社会因素是发病的诱发因素。又如感染性、中毒性、躯体性、颅脑损伤性和其他器质性疾病时在某些人中精神障碍,而在某些人中不发生,这些差异不能不与患者的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关系、性格特征和体质等因素有关。因此,精神疾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