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药用植物栽培土壤中铅和镉的测定

药用植物栽培土壤中铅和镉的测定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实验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土壤的铅和镉,并以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此式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基础。1.在消解含有机物过多的土壤时,应先反复加王水多次,使大部分有机物消解完毕,再加高氯酸,以免有机物过多引起强烈反应,致使样液飞溅甚至爆炸。若样液中铅或镉的浓度过低,则以甲基异丁酮萃取后重新绘制标准曲线和测定样液,或将标准系列稀释后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或两者并用之。

【目的要求】 了解铅和镉的测定原理,掌握其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土壤中铅、镉存在于矿物质中,也有的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土壤有机质中,通常以HCl-HNO3(3∶1)、HNO3-H2SO4、HCl-HNO3-HClO4等混合酸进行湿法消化。本实验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土壤的铅和镉,并以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

当试样进入火焰原子化时,当火焰绝对温度低于30 000K时,则可以认为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的数目实际上接近于原子总数,在固定的实验条件下,原子总数A与试样浓度C的比例是恒定的,则A=K’C 式中K’=常数。此式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基础。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1.仪器 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附铅空心阴极灯和镉空心阴极灯)、无油气体压缩机、乙炔钢瓶、锥形瓶、移液管、容量瓶等玻璃仪器。

2.试剂

(1)硝酸(优级纯)。

(2)盐酸(优级纯)。

(3)高氯酸(优级纯)。

(4)铅和镉标准储备液:称取0.5g高纯铅粉(99.999%)和0.5g高纯镉粉(99.999%),溶于(1+1)的盐酸中,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含铅1.00mg/ml,含镉1.00mg/ml。

(5)铅标准使用液:吸取10.00ml铅标准储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1%的稀硝酸稀释至标线。再吸取上述稀释液25ml于另一100ml容量瓶中,用1%的稀硝酸稀释至标线,即得含25μg/ml的铅标准使用液。

(6)镉标准使用液:吸取10.00ml镉标准储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1%的稀硝酸稀释至标线。再吸取上述稀释液5.00ml于另一100ml容量瓶中,用1%的稀硝酸稀释至标线,即得含5μg/ml的镉标准使用液。

【实验内容与方法】

1.样品预处理 称取土壤样品1.00g于100ml高型硬质玻璃烧杯中,加少许水润湿,加王水15ml,同时做空白样。于电热板上加热保持微沸(140~160℃),至有机物剧烈反应后,加高氯酸5ml,继续加热直至冒白烟,强火加热至土样呈灰白色,小心赶去高氯酸(若出现棕色烧结干块,则再加入少许王水,加热至灰白色)。取下样品,用15ml1%的硝酸加热溶解,以中速定量滤纸过滤于25ml容量瓶中,用少量水或1%的稀硝酸洗涤残渣,将溶液定量至刻度,摇匀待用。

2.仪器调整和使用

(1)安装铅或镉空心阴极灯。

(2)测定条件见表4-1。

表4-1 Pb、Cd的测定条件

3.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6个洁净的25ml容量瓶,向各瓶中分别加入0.0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铅或镉的标准使用液,用1%的稀硝酸稀释至标线,摇匀。此系列分别含铅0.00μg/ml、1.00μg/ml、2.00μg/ml、3.00μg/ml、4.00μg/ml、5.00μg/ml(含镉0.00ml、0.20μg/ml、0.40μg/ml、0.60μg/ml、0.80μg/ml、1.00μg/ml)。测量此系列标准溶液相应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测定 按标准曲线绘制的操作方法测定样液的吸光度,并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样液中铅或镉的浓度,最后计算土壤中铅或镉的含量(mg/kg)。

5.计算

式中:C为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浓度,μg/ml;V为样液体积,ml;W为样品质量,g。

【注意事项】

1.在消解含有机物过多的土壤时,应先反复加王水多次,使大部分有机物消解完毕,再加高氯酸,以免有机物过多引起强烈反应,致使样液飞溅甚至爆炸。消解过程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

2.土样用高氯酸消解近干时,残渣若深灰色,说明有机物还未消解完全,应再加少量(1~3ml)高氯酸或数滴过氧化氢,重新消解至白色或灰白色,呈糊状为止。

3.用高氯酸消解有机物,应尽可能将过量高氯酸白烟驱尽。

4.若样液中铅或镉的浓度超出标准曲线中的浓度范围,则可适当稀释样液(仍定容至25ml)。计算时乘以适当的系数。若样液中铅或镉的浓度过低,则以甲基异丁酮萃取后重新绘制标准曲线和测定样液,或将标准系列稀释后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或两者并用之。

【思考题】 思考如何根据测定的结果,评价土壤的污染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