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越功利,改善自我

超越功利,改善自我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资料显示,现在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疾病、工作焦虑、职业倦怠等指数都居各行业前列。我先简单标注一个关键词:超越功利。看来,人是不断发展且能改变自身生命走向的。“走万里路”,是指超越常人的经历,甚至是特别艰辛的经历,有的时候,还有关乎生死的磨难。我讲演的取例,大多来自我的采访对象。事实上,我就是这样做的。陶老师的这些至理话语,给我

有资料显示,现在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疾病、工作焦虑、职业倦怠等指数都居各行业前列。曾有人做过调查发现:54%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近70%的教师感到心累、精神疲惫,48%的教师有焦躁、失眠等症状,36%的教师感到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的职业倦怠、普遍的亚健康状态,这是老师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倦怠。而这,会严重影响教师之间的交往质量,因为常常感受不到教育幸福的熏染,牢骚、纠结、愤怒、彷徨、心急、无奈等不良情绪缠绕着老师们,老师们的内心蜷缩在一个狭小的角落里,常常会因为常规考评成绩、职称评定、课时安排、福利发放等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搞坏同事之间的关系。

那么如何通过完善自己,修炼内心,来改善与同事之间的交往现状呢?

陶继新老师可以说是我人生当中遇到的第一个“名师”,我从他身上学来了做人、做事与做学问的真经。他说的话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心灵与精神的启发。我先简单标注一个关键词:超越功利。

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是个欲言还羞的学生。那个时候,如果说我将来会在全国很多地方讲演,肯定不会有任何人相信。看来,人是不断发展且能改变自身生命走向的。

那么,使我比较从容地在各地讲坛上言说的内在因素是什么呢?我想,这也许是不少人想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吧!

第一,要有一定的文化资本。我没能上名牌大学,并不是说自己高考成绩不佳,相反,考得非常好,只是因为“政审”问题,在别的学生入学一个月后,才被补招到济宁师专的。当时穿着一身破旧且满是泥土的粗布衣服走进这所学校78级中文班里的时候,好多学生像看怪物一样用眼光审视我。但是,我一点儿也不自卑,我相信自己的文化实力。因为,在我的记忆里,我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即使在农村没白没黑地干着苦活,在异地寒风凛冽中拉着沉重的排车行走的时候,我都是与书为伴,以读为乐的。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内容,甚至成了我的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就是今年春节,我也还是早起上山,在几乎空无一人的山林之中,背诵《周易·系辞》的形上之语。

重复他人的话语,无异于鹦鹉学舌;经由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思想,才是生命的活水。文化的不断积累,使我在不知不觉中,构建了属于自己的话语系统。所以,我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讲同一个报告题目时,都不是对上一次报告内容的重复,而是多有即兴的另类话语或超越既往的思考。有些教师曾经连续四五次听了我的同一报告,过后大都惊诧不已地说:“怎么每听都有变化啊!”其实,变化的背后,是我每天读书有所收获之后的必然结果。我甚至说:“今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昨天的陶继新;明天的陶继新,一定超过今天的陶继新!”生命不是对既有状态的重复,讲演亦然。只有在不断地自我超越中,才能常讲常新,越讲越有品位。

第二,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这似乎与讲演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是,对我而言,却是至关重要的。古人主张“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之所以将这两者并列起来,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走万里路”,是指超越常人的经历,甚至是特别艰辛的经历,有的时候,还有关乎生死的磨难。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可以将你锤炼成百折不挠的人、永不言败的人、充满自信的人!对讲演而言,这是一种隐性的力量,外化出来就会是一道特殊的风景。比如,不管在任何场合,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听众,不管我此前多么劳累,我都会充满自信且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坛。这种自信,如行云流水一样,出诸胸臆,显诸言语,从而对听众投注一种思想的力量。所以,我之所讲,不是就事论事,比如讲读书,其间定然有超越于一般读书价值的东西,这里面就有我死里逃生之后的生命感悟。

由于出身卑微,太多苦难,所以,不管取得多么骄人的成绩,不管遇到多么热烈的称颂,我的心里深层都有一种声音徘徊不去——我当过农民,甚至连一般的农民的权利都被剥夺过。所以,我永远不会得意忘形,甚至成绩越大,越是严格要求自己。在一般人看来,甚至我有点谦卑,但是,我又感到本该如此。所以,我特别看不起那些有点名气就摆起架子来的人,因为我血液里流淌的是一个“吾少也贱”的情结,我愿意以内心的谦卑来对待每一个面对我的人。在我的心里,人无高下,灵魂皆为高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三,要有自己的话语基础。人生在世,需脚踏大地,不然,将无以存生。讲演也是这样,要脚着“大地”。只不过这个“大地”,是讲演内容的来源而已。我的讲演来源,就是我所采访的专家、校长、老师和家长、孩子等。这是不是谦虚呢?不是。我讲演的取例,大多来自我的采访对象。他们身上有太多令我感动和学习的东西,这些东西一天天地积累,一天天地成为我的话语基础。如果脱离了日积月累的采访,我就会有一种悬在太空的感觉,心里很不踏实。对听众而言,也就缺少了必要的可信度,也少了感动人的深层内涵。由于所讲多是来自自己采访的对象,所以,信手拈来,却是其真实生活与心灵境界的呈示。有好多人说,陶老师,你常年到全国各地采访,又亲自动手写作,是不是太累了?如果说一点儿也不累,那不真实。但是,从总体来说,我是快乐的。因为采访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我的话语系统和提升思想品位的过程。为什么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活水”,即使你现在有不少“水”,或者从别处买来许多“水”,也会因为自己之用和风吹日晒,终有枯竭的一天。即使一时没有枯竭,也会越来越没有深度,没有生命活力。

第四,要有一定的使命感。这似乎说得大了些。可是,我却常作如是想。我的生命成长历程,在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属于自己的,它有太多的普世意义。我所采访的人,有太多可以启迪人的价值。如果将这些东西隐匿起来,我觉得对不起我所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所以,我到各地讲课,有不少承办单位往往问我讲课费多少。我说,随便,不给一分我也讲。事实上,我就是这样做的。不是自己多么伟大,而是定位于自己的讲课是给听者一定的人生启示,是给听众走向幸福之路一点建议。也许有的人因了我的讲课,在某一方面有了一点儿进步,特别是由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我就会从心底感到特别的愉悦。我不是救世主,但我可以尽我自己的力量,使更多的人幸福起来。所以,我特别将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美丽的希望虽在,可是,事实上能否达到既定的目标,则又另当别论。我还将一如既往地学习下去,包括在大家的批评中汲取营养,从而不断地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陶老师的这些至理话语,给我们提供了一条专业自我发展的路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相辅相成的,当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强的时候,就会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如果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水平较高,又可以提升自身的职业幸福感。如果大家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自觉地效仿践行,就能体会到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一种创造。

做教师是赚不了大钱的,很多教师为此感到不平与苦恼,聚在一起怨天尤人。可是,事实上,一个人的幸福程度的高低与金钱的多少是不成比例的,并非钱越多越幸福。教师这一职业很受人尊重,教师是基于社会地位而非经济地位来获得尊严的,教师精神上的富有获得了社会的认同与尊重。这就是一种幸福。

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试问: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是什么?莫过于孩子。孩子们有最纯真的心灵,最诚实的态度,最善良的愿望,他们集真善美于一身。而我们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有幸能天天和最美好的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生活。这就是一种幸福。

幸福是一种体验,让孩子们享受教育的幸福,让我们在幸福的教育中成就自我,这是教育的一种至高境界。就让我们在今后的共同生活中追求这种境界吧!

当有了这种幸福的体验,与同事的沟通交流就能做到道法自然、行云流水,就不会因为一些自认为不公正的事情影响与同事的关系。“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从此不再满腹牢骚,开始与书本为伍,与学习为伴,和学生同行,渐渐地心态会发生变化,原先看不惯的事情不再在眼前出现了,原先看不顺眼的人开始变得不那么讨厌了,原先糟糕的人际关系也开始得到彻底的扭转。因为自己的内心是平静的,是向上的,当一颗充满了道德良知的心向大家打开时,谁还会不理解、不接纳、不喜欢呢?更重要的是,从此以后,自己会在教育教学中收获接踵而至的意想不到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