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备课过程与方法是怎么写

教师备课过程与方法是怎么写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可包括研读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教学参考资料。这是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所作的总的准备和制订的总计划,应在学期开始前编制好。

现代学校中,虽然各种不同的科目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程序,但就各种教学活动的一般程序而言,它们大致是相同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备课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预先计划和准备的过程,上课是教师灵活地执行计划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评课是教师本人或其他评课人员对学生的目标达成程度及教学活动质量做出价值判断和改进决策的过程。

一、备 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具体可包括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钻研教科书和阅读教学参考资料。备课质量直接决定着上课的质量。一般来说,备课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条件等因素,更要考虑学生情况和教师自身情况。

(一)写好三种计划

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长期计划)

这是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所作的总的准备和制订的总计划,应在学期开始前编制好。其内容包括:学生情况分析、课程目标和内容分析、教学资源分析、教学活动安排等。

2.课题(单元)计划(中期计划)

指一个课题或单元教学开始前,教师对这个课题或单元教学所作的统筹安排,形成课题或单元计划。其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教学目的、课时划分、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与内容、课的类型与主要方法。

3.课时计划(短期计划)

课时计划就是教案,是教师在课题备课基础上,对每一节课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准备。其内容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导入、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回顾与总结、布置作业、课堂延伸、课后反思等。教案是教师课前的计划书,课上的备忘录,课后的反省簿。备课方式也具有教师个体备课和教师集体备课两种。但这两种备课方式并不相互冲突,相反,在教学实践中它们常常是可以有效结合在一起的。教师个体备课有利于强化每个教师的备课体验和加大备课深度;教师集体备课则是同伴互助的一种形式,能够集教师集体之力量,进一步拓展备课的广度和深度。集体备课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便捷、最现实的途径之一。在制订课时计划时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就是要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本学科在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否则,教学将失去方向,更谈不上效益。

(2)钻研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必须要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基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在准备上每一节课时,再确定每段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地位、在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作具体安排。

(3)阅读教学参考书。

教师在备课时,阅读教学参考资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学参考资料并不仅限于那些由市面提供的、已经组织好的专用教学参考资料,而是应当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推荐的参考资料以及自己平时积累的参考资料。这意味着教师的备课不仅仅是一种课前的应急行为,而应当是一种长期、日积月累的职业化行为,教师在自己平日的学习和阅读中,应当积累自己的所感所思,随时将阅读所得增补到自己的教学笔记中,丰富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参考资料库,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二)做好“三个研究”

优质高效的教学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全面深刻的了解,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对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备学生、备教材、备学法、备教法。

1.研究学生

教材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师的教也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备课从根本上说是选择适合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适合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所以,备课的首要工作是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而不是研究教材。具体来说,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去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2)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

(3)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4)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2.研究教学材料

成功的教学往往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恰当处理有关。备课中,教师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必须要通读全书,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了解全书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基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在准备上每一节课时,再确定每段教材内容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的地位、在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作具体安排。

3.研究教法和学法

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备课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水平、教学的设备条件和自身的优缺点等因素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二、上 课

上课,指老师在学校里讲课或学生听老师讲课,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一般来说,上课环节可分为启动、导入、展开、调整和结束五个部分。

(一)启动环节

启动环节主要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还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往往利用问题、演示、实验、言语描述等手段来创设这种情境。此外,课的启动还包括教师将学习的目标、方式、程序和评价形式与标准以板书、幻灯片或书面材料等方式告诉学生,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白一堂课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

(二)导入环节

导入的功能在于使新旧学习任务之间能顺利地衔接。导入环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任何新知新能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已有的相关经验,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利用旧知识结构的支撑。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检查家庭作业等手段帮助学生回忆与学习新任务直接相关的旧知能。

(三)展开环节

这是上课的主体部分,要求学生对新任务有实质性的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把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接受的心理顺序合理呈现新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通过指导性练习和独立练习,让学生真正掌握新知识。

(四)调整环节

课堂教学是一种依据目标、导向目标的实践活动。课的调整既包括了补救教学,也可能含有补充教学。补救教学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或典型出现的错误反应或动作,从新的角度加以澄清和纠正。

(五)结束环节

课的结束要做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小结”和“照应”起到提炼主题、概括要旨、深化认识、过渡衔接等作用。课堂小结既可以由教师来做,也可以由学生来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刚上完的课,对刚学到的东西的印象,而且,通过小结,发现问题,还可以把这次课和下次课联系起来。美国一些大学的“一分钟文章”就有这样的功能。

三、评 课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是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评课,起着检查学生达标程度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作用,同时,评课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评课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能够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

四、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一)目的明确

教学目的是一节课的灵魂,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否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是衡量一堂课成败的主要指标。目的明确主要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教学目的要明确、全面、具体,要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应兼顾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和培养思想品质。二是师生双方对一节课的教学目的都应当明确,这有利于师生相互配合,使教和学共同指向教学目的。三是指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以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内容正确

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必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讲授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既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又要做到重点、难点和关键突出;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适当补充新的内容。同时,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方法恰当

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教师所选用的方法应符合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等。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使各种方法有机结合,并善于根据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加以调整和变化。此外,教师还应当恰当地选择和使用各种教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构紧凑

课堂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教师应巧妙地安排课的结构,既有良好的开端,又有和谐、流畅的过程和完善的结尾;讲述、练习、演示、板书等环节要井然有序、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并随着教学内容的需要高潮起伏,富有节奏感;要科学地分配时间,按时进行教学计划的各个步骤,完成各项任务指标,不出现空堂和拖堂现象。此外,教师还应注意组织好教学,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使课堂教学始终有良好的纪律和秩序。

(五)教学基本功好

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主要包括讲、写、作、画、演五个方面。“讲”是讲话,就是要熟练地运用教学语言,有效地表达教学内容,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和课堂气氛。“写”是指板书,即熟练地掌握板书技巧,遵循教学板书的基本要求,有效地配合讲授等活动。“作”是指教态,要求朴实大方、自然优美,能促进教学内容的表达。“画”是指能够准确、恰当地画出教学所需的图表、图形等。“演”是指能够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用语言文字、教具等进行演示,要求准确、规范、清晰。教师想要上好一堂课需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六)师生双方积极性高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其效果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双方积极性水平。因此,上课时,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按照计划积极实施、调控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要创设民主合作、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进程中的各项活动,动口、动手、动脑,对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做到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思维共振、感情共鸣。

(七)教学效果好

每一堂课都有其教学目标,评价一堂课的好与坏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得到发展,则教学效果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