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余秋雨:阅读的最大理由

余秋雨:阅读的最大理由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曾遇到一位充满生活智慧的美容师,他这样比喻阅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美容化妆’,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通过色彩来描绘你的口唇、眉眼,突显五官的轮廓,以彰显人的外在美;第二重境界是通过饮食和运动来调理你的身体,以彰显人的形体美;第三重境界是通过阅读,增进人的内在修养,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以彰显人的气质美。”好书如良人,阅读即是与良人为友。阅读对道德水平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

阅读是什么?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在我们看来,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你我的人生。虽然它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虽然它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笔者曾遇到一位充满生活智慧的美容师,他这样比喻阅读对人生的重要意义:“‘美容化妆’,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通过色彩来描绘你的口唇、眉眼,突显五官的轮廓,以彰显人的外在美;第二重境界是通过饮食和运动来调理你的身体,以彰显人的形体美;第三重境界是通过阅读,增进人的内在修养,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以彰显人的气质美。”对个体而言,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每一种境界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韵味。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三重境界才是美的至高境界。充满书卷气的人,一抬手,一投足,一扬眉,那不是一个“美”字可以了得的!阅读,不仅能增进阅读者的知识,细腻阅读者的情感,还能改变阅读者的气质,升华阅读者的神韵,释放阅读者的无穷魅力,甚至能改变阅读者的容颜。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阅读,对人生的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

自有文明以来,阅读便成了人类自我修养的最佳方式。从甲骨文时代到竹简时代,再从绢帛时代到今天的纸媒、因特网并存的时代,阅读总是与我们一路同行。

其实,人们都十分清楚阅读对人生的分量,如“开卷有益”“图书包含整个生活”“阅读塑造心灵”等格言警句无一不是在宣示它的价值与意义。

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就是想摆脱平庸。”谁都不想平庸,可总是有人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陷入了庸庸之众的行列,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充实厚重的内心世界,盲目从众,昏昏度日,人生的目标仅设定于完成物质的丰厚和对丰厚物质的体验。如若他们能感受阅读,其人生就会大不相同,因为阅读会启发他们对生活进行思考,对生命进行思考,进而让其自身在阅读中一次次进步、一点点成长,让其灵魂得到升华。

肖复兴先生的经历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他的青年时代社会动荡,偶像坍塌,一贯的信仰失衡,他完全处于一种茫然而无所适从的状态。然而,这个时候阅读拯救了他,让他看到了人生还有光,还有前进的方向——“太阳还在明朗朗地照耀着,只不过太阳和风雨雷电同在。”所以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获得了人生的奖赏。[1]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例子其实举不胜举。阅读,真真切切地改变着人类的命运。

阅读除了人生方向的引导之外,还有温暖人生的一面,这也是人们对阅读爱不释手的重要原因。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某一天,你突然觉得内心很“冷”,顿时,整个世界也变得很冷、很冷,然而,当你手捧一卷你所心仪的书,或你所心仪的一本杂志,静静地阅读,字里行间渗出的温度就会让你觉得整个世界都有了一丝暖意,而那一丝暖意便缓缓地流过你的全身,再进一步,那沉静而有力量的思想与包裹着冲击人心的情感会流进你的每一根毛细血管,这时,一种不可言状的快意与幸福会拥抱着你,让你的世界明媚、温暖。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金庸先生这样说道:“书本不但可以(让你)得到知识,也是(你)一生最好的朋友。”好书如良人,阅读即是与良人为友。试想,跋涉中的你我备感孤独时若有一位良友一直陪伴左右,情况会怎样呢?其实,我们真的可以忍受贫穷,忍受灾难,却无法忍受那份孤单和寂寞。所以,在不同人生际遇里,有阅读相伴,我们便不再孤单,不再寂寞。

读书,是在读人生,读古人的人生,读自己的人生,读读者的人生。读书,如同赏花,每一枝花都有自己的美艳惊人之处,就像每一页书,都有自己的精彩微妙之处一样。孤独、寂寞时,我们读书;失意、困惑时,我们读书;成功、喜悦时,我们也要读书。从一定意义上讲,书籍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侣。读到悲伤之处,我们为之流泪;读到高兴之处,我们为之兴奋。当我们读懂那满页满页的文字时,我们看到的是人世的沧桑、历史的变迁,还有那祖祖辈辈川流不息的身影。

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言:“一个人的精神发源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对学生而言,阅读是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引导着他们蹒跚前行。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对于他们其他各科目的学习都有极大帮助。

阅读对道德水平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阅读时,人们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比较,在无形中便提高了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思想意识。

读书,充实了学生生活,拓宽了学生视野,让他们能从书中了解如何全面地看待历史,如何客观地认识自我。从书中吸收的丰富营养,积累的大量写作材料,会使他们受益匪浅。因为富有思想与文采的书籍,是敏感的心灵在喜、怒、哀、乐中碰撞出来的火花,是深思的头脑对社会、对人生反复思索的结晶!“美国一位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终其一生是否留下遗憾,要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身后留下点儿什么没有;二是是否向自己的人生极限挑战了;三是是否具有向权威挑战的精神。若要回答自己这三个问题,也只有靠书本、知识、阅读予以解决。从阅读中见出疑问,便能向权威挑战;向权威挑战的过程,也是逼近自己人生极限的过程;在不断的挑战与超越中,身后自然会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于是,我们只有一次的短暂人生,也因此而变得美丽而永恒。”[2]

有人曾说:“对个人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心灵的成长,精神的发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作为教师,要与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可以建立“书香校园”;作为家长,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可以构建“书香家庭”。当带着“书香”的学生走向社会时,他们会成就自我,也会浸润他人。

2015年3月15日上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其中谈到“全民阅读”这个问题时指出:“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3]

李克强总理的“全民阅读”主张与“无处不在的泛在阅读”理论不谋而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