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要给自己树立一面旗帜

教师要给自己树立一面旗帜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秀的教师都需要为自己树立起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写满了属于自己风格的字样。实际上,教学风格就是教师要修正自己的教学,教师要给自己的教学树立一面旗帜。作为一位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教学思考和教学思路。彼时,我把语文教学简单化处理了,教的是属于“自己的语文”,而不是“课程的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好的语文课是师生相互生成的。

王贞鹏[1]

[摘 要]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实际上就是要给自己树立起一面教学的旗帜。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扬长避短,形成教学特色。“青培”工作,需要培训的主管者改变培训的思路,让青年教师从被“培训”变为被“培养”。基于此,才可能为学校培养出优秀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 教学风格;经验;反思;培训;培养

优秀的教师都需要为自己树立起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写满了属于自己风格的字样。我从教16年,想谈谈对教学风格的一些认识,并对自己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进行简单梳理,谈谈如何引领青年教师渐次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实际上,教学风格就是教师要修正自己的教学,教师要给自己的教学树立一面旗帜。

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教学对象具有生成性,施教者本身具有多元性,这就决定了教学风格形成的复杂性。一位教师的教学要形成风格,必然有其形成风格的逻辑链条:教学思考—教学思路—教学思想—教学主张—教学风格。由此可见,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教龄的沉淀,没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教师是不可能诞生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的,更不可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所以,对于刚入职的教师,主管青年教师的领导对他们要慎谈教学风格,恰如刚学走路的小孩,要求他们弃走学跑,这是青年教师培养的大忌。再者,教学风格的形成有其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过程。作为一位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教学思考和教学思路。而教学思想是对教学思考和教学思路的理性加工和自我提炼,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形成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

笔者从教15年,从事“青培”工作1年。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入职之初,我的教学属于模仿和试错,模仿相对较少,试错相对较多。彼时,我年轻气盛,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对于其他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也会主动去听,但绝不照单全收。反倒是他们课下管理学生的方法,让我获益多多。前三年,对语文教学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并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思路,但有些教学操作属于错误的尝试。当时,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很简单,就是尽量让自己的语文课上得有趣,学生爱学,老师乐教。课堂推进分三步走:课前三分钟演讲、课中八分钟背诵、课后十五分钟默写。一堂课四十分钟,我只花十九分钟讲解。

课前三分钟演讲,要求演讲者所讲内容与老师所教内容相关,由语文科代表提前安排,有些内容教师可以提前指定。比如,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演讲的内容为《三味书屋是哪“三味”》。我把所讲内容发给学生:“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把诗、书、子、史等书籍喻为美味佳肴,这些是读书人很好的精神食粮。设计这个环节的意图在于锻炼演讲者的说,培养学生的听,既能丰盈课文的内容,又能锻炼学生听说的能力。

课中八分钟背诵,不管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我都要求学生背诵,人人过关,课上未过课后补。设计这个环节的思路在于增强学生的语感,储备写作的素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课后十五分钟默写,指的是课堂上背诵的内容,课后通过默写的方式加以巩固。如果当天默写内容不够,就默写前一天的背诵内容,我把这种默写方式称为“滚雪球”式默写。设计这个环节的思路在于落实课堂背诵内容,让学生从会背变为会写。

前三年,我执教的两个班仅从考试成绩来看都不错,为此,我陶醉了很久。但如今冷静下来思考,有些教学思考和设计是存在问题的,属于教学上的试错。比如,限制学生的演讲内容,用教师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执教《愚公移山》一课,以“移山不如搬家”为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偏离文本,曲解文意。彼时,我把语文教学简单化处理了,教的是属于“自己的语文”,而不是“课程的语文”。

执教高中后,明白了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在这“三观”的指导下,我的语文教学工作步入正轨。

很多语文老师有这样的教学体悟,在处理一篇课文时,往往按自己的理解去处理。殊不知,有时偏离文本太远,当评课者提出异议时,执教者往往以“教无定法”加以回应。实际上,这正是执教者课程观的缺失。“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自己却浑然不知。比如,执教《兰亭集序》,执教者不在“言”的梳理上下功夫,而是在“文”上乱折腾。仅仅抓住“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抽离出“死生”二字,然后对“死生”大做文章,得出人生具有“虚无感”。举《雷雨》中四凤与鲁侍萍命运的重复,举《活着》福贵的命运的无常,举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命运的无奈,一节课四十分钟,三十分钟在讲这些内容,与“课程的语文”八竿子打不着。

在教学过程中,好的语文课是师生相互生成的。学生不能沦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于漪老师曾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质量如何,语文素养如何,不能只靠教师外塑,要靠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任何高明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代替学生成长。”

好的语文教师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探究。老师只是在学生疑惑处点拨,可能课堂不热闹,但学生静默思考后的习得比教师简单灌输强千倍。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主动示弱,好的语文课是学生学得精彩,而不是教师教得精彩。

多年来,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树立大语文观,语文生活化,不断引生活之水来浇灌语文之树。重视引领学生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阈,重视作“下水文”,与学生同台竞技。单周开设阅读课,双周举办读书交流活动,春日或秋日举办赛诗活动,让学生体味到语文的诗意。

去年,我上复习班的课,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每个组选一个代表上讲台,写一个自己认为最温暖的词语。总共9个小组,9个代表分别写了“1组:自律,2组:风采绝伦,3组:莫失莫忘,4组:相濡以沫,5组:戮力同心,6组:非凡,7组:渐入佳境,8组:倾国倾城,9组:无与伦比。” 然后要求每个组的学生必须要把本组的词语嵌入诗歌中,且不少于5行。最初,在选本组代表时,很多组都是用划拳的方式决定的,划拳输的同学不太情愿走上讲台。他们认为是要听写成语之类的,因为上节课在进行成语的字形复习。后来,那些上来写词语的同学都感到自己是幸运的,让他们记住了在一个有阳光的上午,他们写了一个关键词,让同组的同学去写诗歌。时间在流逝,一会儿就有学生作品问世。

生1:当花朵悄悄绽放/那是爱情来临的声音/当湖面倒映出杨柳的倩影/那是太阳的风采绝伦/我们已不记得最初的自己/像是花朵绽放的声音/像是湖面的太阳/其实想来,也不过一番闲愁

生2:我在细数着/细数着那阳光灿烂的日子/在灿烂中咀嚼/在微光中领略/没有黑暗/没有跌宕/没有起伏/我在盼望着/盼望着朦胧的月光/在朦胧中希冀/在月光中映照/映照她的模样/没有倾国/没有倾城之色

美国学者波斯纳给教师成长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教学一旦形成风格,就标志着教师的专业得到最大的发展。从我个人成长的经验来看,教学风格的形成往往诞生于自下而上的“民间智慧”,与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自我纠错、自我提炼相关。这种行为,属于教师自己修正自己的教学,自己给自己的教学树立一面旗帜。就我的目力所及,全国语文界的一些名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比如,王君的青春语文,熊芳芳的诗意语文,吴泓的专题语文,王开东的深度语文。如果一定要为自己的语文教学风格命一个名,我把它命为“生活语文”。

我从事“青培”工作一年,在“青培”工作上有话要说。在很多学校,青年教师刚入职,就受到太多限制,美其名曰“培训”,避免他们走教学的弯路。按我的成长经验,青年教师有一个自我试错、自我纠错、自我提炼的成长过程。特别是前三年,学校要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成长相对宽松的环境,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青培”工作上,多从宏观处加以引领,多关注,少干预,不折腾。管理“青培”的领导必须转变视角,从青年教师“被培训”转变为青年教师“被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多在“培养”上下功夫,少在“培训”上定框框。“培训”只能产生合格的“教书匠”,教师不会有教学风格的诞生,“培养”才会产生优秀的“教育家”,教师自然会有教学风格的诞生。

当青年教师上完一届后,我会引领他们总结自己教学的优秀之处,有意识地提炼自己的教学思想,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师一旦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就慢慢形成了。这才是学校“青培”工作的意义所在。

☆ 本文发表于《今日教育》2015年第10期,略有改动。

【注释】

[1]【作者简介】王贞鹏,男,1974年生,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