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努力构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支持保障机制

努力构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支持保障机制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高校管理者的参与合作,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入进去,共同出力,有效促进大学生实践思想理论教育的进展。同时,这也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了外在力量。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认同机制构建奠定良好基础。不断加强国家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建设。

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高校管理者的参与合作,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入进去,共同出力,有效促进大学生实践思想理论教育的进展。这就要求高校积极与校外机构进行合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搭建一套稳定有序的保障机制,以期进一步满足大学生内在发展诉求。

(一)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体认同机制

对于国家而言,不仅要拥有主流的社会价值理念和价值观念,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对这一思想理念有强烈的认同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出对人们意识形态的作用,促进思想意识对人们社会行为产生能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并非价值之间简单地认同和共享,而是社会主义思想价值理念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在大学生群体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要做到大学生群体对理念的认知,更要强化大学生对主流观念的认同,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体认同机制。

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体认同机制,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参与,主要包括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体等三个层面。对于国家层面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积极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理解,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这对于大学生学习和了解主流价值理念也有一定的作用。对社会层面而言,尤其是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体,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对社会主流理念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宣传,通过教育感化的作用来促进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对于个人而言,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将理念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以便于更深刻理解主流价值理念的深刻含义。

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得到全社会的认同,才有可能提升这一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才有可能为大学生创造出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为其今后思想观念的形成打下扎实基础。除了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着手外,还需要从事实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个阶段努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构建的前提与基础,得益于社会各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实认同。同时,这也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了外在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想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信念,必须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群体认同力量相结合,社会各界人士要深入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改变原有的不合理认识因素,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出发牢固把握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规律,切实带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动力。

事实认同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社会主流价值理念的进一步深刻理解,通过了解认识理论背后的故事,可以在无形中增强人们对主流理念地情感认同,真正实现学习主体将主流理念内化为自身的自觉意识。只有形成一定的情感认同需求,才有助于将人们对理念的认同转化为对实际行为的认同。在行为认同中,要求充分发挥大学生本身的优势和积极性,利用社会各界的优势资源,鼓励大学生奋发向上,为社会奉献自身的力量。社会还可以通过道德评选、感动人物评选等形式发掘敬业奉献、勤奋学习、志愿服务、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社会模范典型,不仅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还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整体的思想素质水平。

综上所述,提升大学生的价值理念事实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事实认同是情感认同的基础,而情感认同又是行为认同的基础,事实认同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因此,只有加强大学生的事实认同,通过观看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影片、中国古代历史纪录片、先进英雄人物资料等增强大学生的事实认同,才能使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经常受到教育,实实在在地用行为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为认同机制构建奠定良好基础。高校可以联合社会组织开展围绕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关爱空巢和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优秀道德品质,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帮助大学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保障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早在我国古代,无论是进行社会活动还是管理一定的群体组织,都需要制定严格的组织规范来约束成员的行为,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任何活动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对国家而言,制度更是必不可缺的管理部分。只有拥有健全而完善的社会制度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才会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要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主流思想理念,就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保障机制,为贯彻落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促进实践工作有秩序的开展。基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情况,要想提升大学生的社会主流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不断加强国家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建设。要积极发挥党校的作用,对我国现行的社会文化制度进行修正和校订,完善其中有缺漏的地方,对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规章制度进行废除,与时俱进,结合社会发展潮流制定新的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要发挥以党中央为核心的国家管理部门的作用,发挥民主精神,在制定各项法规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有效宣传;在社会上要营造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鼓励大学生向典型人物学习,对于违反社会制度、违背法律的行为,要严惩不贷,创造出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文化环境;高等院校在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制度约束力度,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渗透校园制度文化中去,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浸染,真正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

(三)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核激励机制

除了运用制度对社会行为进行约束,减少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发生外,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形成一套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核激励机制,从根本上刺激人们的活动行为,鼓励社会各行各业竞相在主流价值理念的指导下良性发展,营造出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核机制时,要将考核标准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行为相结合,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活动,如志愿者支教活动、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革命歌曲传唱大赛等等,让大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此外,高校管理者还应当制定出较好的考核激励机制,对考核条件进行量化,保证学生的社会实践行为都有相关条例作为依据,对于大学生的优秀行为可以设立专门的记录袋进行登记,形成全方位的动态考核体系。教育主管部门还需要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掌握学生近期的行为动态,为其实践行为的考核提供参考依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进行量化考核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其激励机制。考核只有在相应的激励机制的配合下,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价值。高校联合社会力量着力建立一套理性化的激励机制,对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求的优秀大学生进行综合考评,给予肯定和赞赏,以此引领更多大学生群体积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