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谈高校财务管理方式改革

谈高校财务管理方式改革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财务管理方式改革是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来,我国高等院校基本上采取的是单一式的财务管理方式。实行综合式财务管理,一是能够以创收弥补经费不足,使预算外资金纳入学校财务管理。高校的一切财务活动必须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指学校单位预算或某项经费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编制、审核和批准过程中的管理。搞好高校财务管理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要求,采用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管理方式。

高校财务管理方式改革是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财务管理方式,是指在财务活动中所采用的管理方法、形式、手段等。推进财务管理方式改革,对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乃至整个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进行高校财务管理方式改革,中心任务就是实现几个转变:

一、由“单一式”管理向“综合式”管理转变

所谓综合式管理,即以财务部门为核心,把学校各部门发生的全部财务经济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相互协调、综合平衡的管理方式。长期来,我国高等院校基本上采取的是单一式的财务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对不同性质的财务经济活动单位采取单独的、相互分离的管理方法,忽视了财务经济活动的整体性和联系性,与我国现行高等院校的实际状况很不适应。我国高等院校的财务关系是独特而复杂的。主要表现在:从资金的性质来看,有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之分;从校内各发生财务活动的单位来看,有各种不同性质之别,校办厂具有工业企业性质,校办农场具有国营农场的性质,服务公司具有商业企业性质,科研机构具有科研企业的性质,此外,还有招待所、总务、设备、伙食、卫生等部门,都有各自的经济性质。这种独特的高校财务经济结构和状况,决定了高校必须采用综合式的财务管理方式。

综合式财务管理方式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对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综合管理。高校的预算经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是两种渠道不同、性质不同、来源不同的资金,前者属国拨经费,是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后者大部分是由学校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进行科技咨询、服务与成果转让,校办厂(场)创造利润等形式取得的收入,是经费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从根本上说,两者的作用、用途是一致的,都是用于发展教学、科研等项事业。这就为预算内外资金进行综合式财务管理提供了客观依据。实行综合式财务管理,一是能够以创收弥补经费不足,使预算外资金纳入学校财务管理。二是能够促进创收单位想方设法去完成创收计划任务,因各单位的创收任务已经列入综合财务收支计划以内,如完不成创收任务,就会出现“赤字”。三是能够弥补经费不足。把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综合财务计划管理,就使两种资金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产生一种“合力”,更好地发挥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2)对校内各部门的财务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管理。高校的一切财务活动必须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高校内有财务经济活动的单位,如校办厂(场)、服务公司、科技服务中心、招待所、后勤、设备等部门,其财务经济活动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学校整个财务经济活动有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要求财务部门不仅要对各个部门制定不同的具体管理办法,而且要根据学校总的发展规划制定综合的管理办法,对其进行综合管理。

二、由“事后”管理向“全过程”管理转变

长期来,高校财务部门只满足于记账、算账、报账事后管理,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机械的反映或监督。固然,这种事后的管理和监督是不可缺少的,但仅此是不够的。它忽略了财务的事前和事中两个环节的管理和监督,不能够对财务经济活动全过程中每个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因而也就不能够避免经费的浪费和违反财经纪律等现象发生。只有改变单纯的狭隘的事后管理方式,对财务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管理,才能使财务经济活动沿着正确的轨迹运行。

依照资金活动的时间顺序,全过程财务管理可分为三个基本环节:

(一)事前预测管理。指学校单位预算或某项经费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编制、审核和批准过程中的管理。这是搞好全过程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事前预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财力的可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每一项经费开支或财务经济活动,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定性、定量的分析及可行性论证,然后做出经费使用的决策。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购置大型设备、基建和大型修缮项目的承包和其他大的经费开支项目。以基建和大型修缮项目承包为例,事前预测管理就是要对承包合同中的每项内容,即工程的预算、开支标准及工程质量、工期要求等进行全面审核,将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证经费使用的合理、有效。

(二)事中控制监督管理。指依据事前管理中制定的单位预算或某项经费预算(财务收支计划),对财务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进行的管理和监督。它是全过程财务管理的关键。主要是对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和偏差,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控制、调节、纠正。如对基建和大型修缮项目承包,就是检查其是否有偷工减料、工程质量低劣等现象,若发现问题,要依据合同要求让乙方限期纠正。事中管理还包括对工程进展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诊断”,找出症结所在,并献计献策,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办法,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使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事后检查监督管理。检查和监督也属管理,是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全过程管理的保证,事后管理是对一项经济活动终止后的效果进行验收、检查、评估等。还以基建和大型修缮项目承包为例,事后管理就是依据承包合同的每一项要求,检查工程质量是否优良,工期是否按期完成,每项开支是否合理等。以此作为对项目承包者进行付款或奖惩的依据。

应该说明,经济活动中的三个基本管理环节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在运用这三种管理方法过程中,不能片面地强调一种管理方法而忽略另一种管理方法,而应该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管理转变

高校财务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搞好高校财务管理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要求,采用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管理方式。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社会主义不是商品经济”错误观点的影响,在高校财务管理上采用了单纯的行政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弊端主要表现是,财务管理权高度集中,统得过死,经费使用单位的责、权、利相互脱节,经费使用效益好坏一个样,不能调动其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采用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管理方式,就是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用经济法规和经济利益分配的办法,调节、控制和引导财务活动有秩序运行。

目前,高等院校财务采用以经济手段为主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调节财务活动。(1)用经济效益奖的办法鼓励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学校可从年度总经费的指标内划出一部分,作为专项奖励经费,对经费效益显著的项目给予经费奖励。(2)以经费分配为杠杆,调节投资结构,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如对长线专业在经费上予以核减,对短线专业在经费上给予鼓励。这种经费分配的杠杆作用,还可以促使各部门改革陈旧的管理方式。如适当压缩教学设备费,就会促进设备部门实行教学设备统管共用,因为只有克服设备方面的“大而全”“小而全”现象,实行全校教学设备“统管共用”,才可能用较少的设备费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在经费的具体使用上,推行各种承包责任制。这是用经济手段管理财务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要重点推行和完善下列几种经费承包使用责任制:(1)对工厂、农场等生产性、经营性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这些单位是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除向国家交税外,学校向这些单位下达一定的利润承包指标上交学校,超额利润归单位或按比例分成。(2)对伙食、采暖、汽车队等后勤部门实行定额承包责任制。如对食堂实行按就餐人数或“营业额”提取一定的管理费,包干使用管理费按一定比例提取奖励。对采暖锅炉工采取定用煤量、耗电量、室内温度等指标的办法。(3)对大中型修缮项目实行承包责任制。这种办法将竞争机制引入了承包,能够将承包指标压低到最低限度。(4)科研经费使用合同责任制。主要对一些应用项目实行定经费数额、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并签订合同。

强调用经济手段管理财务,并不是完全抛弃行政管理的方式。这是因为财务管理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它又受着一定的财经法规、纪律和制度约束。决定了必须对这种经济活动在某些时候或某些方面实行行政干预的管理办法。行政干预的办法主要作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违反财经纪律、财务制度事件的纠正或处理;二是对影响整个宏观管理事项的调整。此外,对个别特殊款项的使用也可采用这种办法。

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是同一管理方式的两个方面,应坚持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由“封闭型”管理向“开放型”管理转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教学、科研、生产等逐渐从封闭半封闭状态中解脱出来,面向社会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使高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同时,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工作作为整个高校事业的一部分,也应该相应地将封闭型管理转向开放型管理。

实行财务开放型管理,首先必须要搞清楚高校是如何面向社会开放的。高等院校面向社会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目前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通过委托代培、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为社会各界培养专门人才;(2)组织师生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活动,并创造经济价值;(3)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咨询、转让科技产品和成果等;(4)向社会开放实验室;(5)对外直接承包科研项目,联合办厂(场)。高等院校面向社会开放,不仅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也为学校创造了收入,弥补了经费不足。实行开放型财务管理,就是针对高校面向社会开放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办法和措施。保证高校面向社会开放健康发展。

高等院校面向社会开放给财务部门提出的新的任务,既涉及预算内资金管理改革,但更多地涉及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具体是:(1)建立一套新的预算外资金会计核算制度。包括会计科目、核算内容、核算程序、账务处理、报表格式等,都要做出具体规定。(2)重新修订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随着高校教育体制和财务体制不断深入,高校将更加开放,原有的高校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应该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和高校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如创收成本的核算,各种基金提成办法,及各种收入的分配办法等。

开放型财务管理是一个新的而复杂的课题,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实行开放型管理,必须正确处理以下两个关系:

(一)统一领导和开放搞活的关系。高校财务管理的改革,既受整个高校教育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又受到整个财政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实行高校开放型财务管理改革中“统”和“放”的关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复杂。高校在实行开放型管理中,既要遵守国家统一的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当的灵活措施;既要理直气壮地纠正不正之风,又要坚定不移地支持高校开放搞活;既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有效的监督,又要为开放搞活提供服务,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

(二)国家、学校、系(处、室)、个人四者利益的关系。学校的工厂、招待所和其他纳税单位发生的纳税行为,都要照章纳税。首先保证国家的利益;学校代表着整个单位的整体利益,各种创收的分成,应满足学校整个事业发展的需要;系处室是基本创收单位,应该留归一定的收入,以增强创收的活力;个人在创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应该给他们以合理的报酬。四者的利益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紧密相连的,不能片面地强调一者的关系而忽视另几者的关系,而应该统筹兼顾。

五、由“手工核算”管理向“微机化”管理转变

实行微机化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财务部门业务量不断增加,对财务管理、核算和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行财务微机化就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财务管理微机化作为一场深刻的改革,需要做许多工作,目前应重点抓好四个方面。(1)提高认识。实行财务微机化管理,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推广和应用微机管理,不但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迫切性,而且要有勇气和信心,克服“微机神秘论”和无所作为的思想,看到其可能性。高校财务运用微机管理,在人才、设备、培训等方面有比较优越的条件,只要积极努力,是能够逐步实现财务微机化管理的。(2)统一管理。高校主管部门应该对财务微机化管理统一领导和管理,或依托某一所学校,成立高校财务微机化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应用、推广工作。对人员的配备、机型的选择、程序的设计及开发步骤和技术要求等,都要做统一部署,使财务微机化管理形成一个网络系统。(3)循序渐进。实现财务微机化管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由长期实行的手工操作转向微机化管理,是一场深刻的变革。由于受到人员素质、设备、时间等多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财务微机化管理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学校的各自情况和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稳步进行。因为不可能一下子把全部会计业务都运用微机管理,在一个时期内,必然形成手工操作和计算机两种管理手段并存的局面。在这个“过渡”时期,要特别注意将两者相互配合,从而全面实现财务管理微机化。(4)培训人才。高校财务管理微机化是一项先进的知识密集型事业,搞好这项事业,关键在于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人才匮乏的状况已成为推广普及财务管理微机化的一个主要障碍。当务之急是采取多种形式对现有财会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财务微机化管理顺利开展。

《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张益禄 唐富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