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的基础

自我的基础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我意识是人意识的最高形式,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所以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自我意识特征,长教龄绩优教师的水平都比较高,而短教龄教师和长教龄非绩优教师的自我意识水平均较低,说明自我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与此同时,自我意识还要和自我心理结构中的其他功能成分协同,才能发挥它的适应性作用。综上,自我意识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他人的条件。再次,自我意识是自我完善的推手。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自我意识是人意识的最高形式,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人的意识的实质就是自己能意识到自己,这种意识到自己的含义不仅是认识问题,还包含了对自己的情绪体验和行为调节功能,人的意识活动不仅仅停留在认识或知觉上,而且有意向活动(意向是指人们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表现为欲望、愿望、希望、意图等)(孟繁兴,2009)。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所以自我意识是自我结构、自我功能发挥的基础。

本研究中,自我意识包括向内的内省式的自我意识和对外的外观式的自我意识。

内省式的自我意识主要体现在内向性自我意识上,指个体将自我的注意力投注到自身身上,关注自己的想法、情感。自我意识量表由私我、公我和社会焦虑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私我是指个体习惯性地注意自我中私密的方面,这些方面只有本人才能观察到。师范生和长教龄教师的内向性自我意识得分也高于短教龄教师和长教龄非绩优教师,表明职前师范生和长教龄教师内省式的自我意识水平均较高。

外观式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意识量表中的公我部分和外向性自我意识,表达的是个体将自我的注意力放到周围环境和他人上,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注重自己的社会形象。公我是指习惯性地注意自我中公开的方面,这些方面是别人能够观察和评价的。外向性自我意识指个体考虑到自己作为社会实体的一面,注重自己的公众形象(易美洁,2013)。职前师范生和长教龄绩优教师在这两个指标上的分数高于短教龄教师和长教龄非绩优教师,说明他们的外观式的自我意识水平均较高。

所以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自我意识特征,长教龄绩优教师的水平都比较高,而短教龄教师和长教龄非绩优教师的自我意识水平均较低,说明自我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与此同时,自我意识还要和自我心理结构中的其他功能成分协同,才能发挥它的适应性作用。虽然结果发现师范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也相对较高,与长教龄教师没有差异,但是他们的自我和谐、自我接纳水平低,他们会过度担心自己的表现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有较高的社会焦虑,担心他人的负面评价。可见师范生的高自我意识并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反而使他们对目标工作或任务的注意力和精力分散,影响行为表现和情绪,所以师范生的自我意识不够成熟。相反,长教龄绩优教师自我已发展成熟,自我结构稳定,他们的高自我意识可以协调对内和对外两股力量,一方面能够适度地自我反省,帮助他们达到自我和谐和自我接纳,另一方面对环境、他人的适度重视给予他们工作上好好表现的动力。

综上,自我意识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他人的条件。教师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其次,自我意识是提高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教师的角色意识很重要,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做出表率行为。同时,教师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有助于他/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自我完善的推手。个体自身人格层面的特点往往是个体的认知、情绪、行为背后的原因。对自身人格特点的意识,使教师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因而,自我意识影响着教师的学识修养和品德建设,并促进教师形成鲜明独特的教学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