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般自我效能的测评研究

一般自我效能的测评研究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关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测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两个方面: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个体在工作生活中的幸福满意度的相关研究。关于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满意度的相关研究目前也有很多。高水平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使得教师在工作中,积极面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工作,并且会不断地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有开创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于自我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者是信念(Bandura,1977),也就是说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完成某一个行为的判断。一个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各种事务的人在生活中也会表现得更为积极和主动。这里的自我效感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在某一个特定任务领域的概念(陆昌勤,凌文辁,方俐洛,2004),但是,德国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认为有一种一般性自我效能感存在,它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各种不同的环境挑战或者是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的自信心(申继亮,唐丹,2004)。

基于此,他和助手编制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量表的初始版本共有20个项目,后来改进为10个项目。量表采用5点计分,分别是“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不能确定”“同意”及“完全同意”。量表得分越高,个体的应变能力、执行能力越强,生活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得分比较低的个体则自我效能感比较低,应变能力、执行能力较差,遭遇挫折时,从挫折中恢复的能力较差(周永安,赵静波,张小远,熊浩,2012)。目前我国使用的中文版本量表由王才康、胡中锋和刘勇(2001)翻译修订,修订结果表明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87,分半信度0.90,重测信度为0.83,说明修订翻译过的中文版本量表有良好的信度。目前关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测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两个方面: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个体在工作生活中的幸福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其中在临床心理学中,付梅、葛明贵和桑青松(2005)的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一些临床症状,例如恐惧、压抑、情景压力等呈负相关,与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也呈负相关,并且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焦虑情绪和生活事件两者间起调节中介作用。除此之外,孙淑晶和赵富才(2008)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会焦虑的关系,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会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提高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有利于增强其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无独有偶,管雯珺(2014)也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施测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考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的关系,与孙淑晶等人(2008)的研究不同的是这篇研究探讨了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学生在遇到人际困扰时的表现。研究结果发现,在社交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一般效能感比较高的学生会努力地应对当前的不利局面,化解当前困境的同时会寻找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在遇到人际困扰时,通常会为当前不利的社交局面寻找各类外部原因,逃避自身不足,在人际交往的不利局面中越陷越深,自身也会越来越焦虑,因而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交焦虑呈负相关。

关于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满意度的相关研究目前也有很多。国外的学者Luszczynska(2005)在其研究中指出,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人生活幸福度会比较高,生活工作中的行为水平也比较高,并且能够很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意外事件。这一结论在后来的研究中也得到研究者们不断的验证(Charrow,2006;Burhan,Osman,Berdan&Fazilet,2012)。我国有学者研究了在工作领域中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工作中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和谐呈显著的正相关,并且一般自我效能感能很好地预测员工心理和谐中自我满意度这一维度(杨睿,2012)。张萍等人(2013)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发现,教师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和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比较高,也能在工作中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

由此看出,一方面,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高低和个体的心理健康程度是密切相关的,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有力指标;另一方面,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也影响个体在工作生活中的满意度,特别是对教师来说,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教学态度、教改意愿。高水平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使得教师在工作中,积极面对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工作,并且会不断地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有开创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