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细则》和

《实施细则》和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制定 《实施细则》和 《操作规程》等实施文件,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的是:地方特点、采集平台、逻辑体系和深度访谈。首先,各地要用好、用足 《方案》提供的空间。在制订 《实施细则》时,一定要坚持以目标定方法,把足够的空间留给专家。我们并不认为 《方案》是十全十美、无懈可击的。在研读和实施 《方案》的过程中,请始终记住:评估是为了让师生得益、院校得益、社会得益。

对于制定 《实施细则》和 《操作规程》等实施文件,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的是:地方特点、采集平台、逻辑体系和深度访谈。

首先,各地要用好、用足 《方案》提供的空间。应针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高职教育的实际状况制订有关文件,充分发挥评估的激励、导向作用。

其次,要花大力气抓好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采集平台是评估信息的主要来源,更是院校激发内在创新活力、实现管理水平跨越式提升的基础,还是教育行政部门提高宏观管理科学性、有效性的重要工具。可以说,采集平台建设是否到位,直接决定评估工作的成败。否则,“变”和 “活”就都成了空话。

再次,明晰逻辑体系。《方案》指标体系采用的是 “绩效评价”模式,与 “CIPP”模式相比,根本的区别在于它的逻辑体系。评估要以 “诊断”“开方”为主要目的,就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院校提供的材料的 “查证”上。因此,要建立起 “果→因→效”的逻辑体系。具体来说,就是从采集平台展示的结果 (显性的或隐性的),发现考察的重点与关键,进而分析、查找其成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平台提供的 “全息图像”和对深层原因的剖析,对主要评估指标做出价值判断。最后,还要强调一下 “深度访谈”。由于事先有采集平台提供数据和信息,现场考察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探究成因、商讨对策。因此,对学校考察时,一定要以深度访谈为主要的工作方法,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抽证、审核、抽检为主要目的的做法。听课、看课、查阅材料等方法,不是一概不能使用,而是作为 “深度访谈”的辅助手段灵活地选用。比如,在 “说课” (这是深度访谈的一种形式)过程中,可以临时决定到教室听课,或到实训基地看课。

高质量的深度访谈,要求专家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积累、宽广的胸怀,还要有交流沟通的技巧与经验。做好深度访谈,要在全面预审状态数据的基础上,选准访谈对象、拟订好访谈提纲。访谈中要注意把握六条原则:一是目标聚焦原则,防止漫无边际的闲聊、神侃;二是分享反思原则,访谈双方都要认识到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在共同分享和认真反思中寻找真谛;三是辩论底线原则,访谈要在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气氛中进行,不可伤害自尊、以势压人;四是发散收敛原则,不能一味地发散,把一切原因归之于外部,以“无助”“无能”“无奈”为结论;五是开放规范原则,不要先为访谈定下许多禁区和戒律,要营造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六是适度激发原则,要善于引起思考、引起 “知识冲突”,避免简单求一致、求共鸣。因此,以深度访谈为主,对专家的要求不是放低了,而是大大地提高了。在制订 《实施细则》时,一定要坚持以目标定方法,把足够的空间留给专家。对任何一位专家来说,选择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现场考察并指出若干不足,都不会是难事。但如果要探究深层的原因,提出改进工作的真知灼见,就必须对高职教育的理念、方向、特点,以及院校的改革思路、现实状况、困难问题等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

我们并不认为 《方案》是十全十美、无懈可击的。但是,在教育部直接指导下制订的《方案》其指导思想是明确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评估模式和逻辑体系是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所用的方法是服务于评估目标的。所有这一系列的探索都从 “需求”的源头开始,都以满足 “需求”为根本目标。在研读和实施 《方案》的过程中,请始终记住:评估是为了让师生得益、院校得益、社会得益。评估是为了得到,而不是为了失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Z].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 〔2008〕5号)[Z].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委托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课题组”研究评估试行情况,进一步完善评估方案的通知 (教高司函 〔2008〕105号)[Z].

[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教高 〔2006〕14号)[Z].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 〔2004〕16号)[Z].

[6]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杨文明.英国职业教育的评估体系与借鉴 [J].外国教育研究,2003(12).

[8]林俊杰.平衡记分卡导向战略管理 [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9]朱炳祥.社会人类学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10]王克胜,欧文·鲁斯通·耶莫维克,伯思特·布雷姆道尔.知识管理导论——原理与实践 [M].杨应崧,潘向羽中,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张钢,倪旭东,等.知识冲突管理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2]Richard T Ingram,Associates.Governing Publ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Jossey-Bass Publishers,1993.

(原载于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