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习惯的逻辑关系

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习惯的逻辑关系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主学习就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就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致力于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知规律,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

自主学习就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孩子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孩子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自主学习就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起导航引路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致力于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知规律,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

因此,创新意识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主学习是创新意识的体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可见,兴趣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驱动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应是学生主动认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吸收或接受。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体现他们自主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创造情感,必须在宽松的氛围中通过适当的刺激,才能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渴望和需求,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和谐、愉悦、友善的学习氛围,会促使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富有启发性、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进入兴奋状态,并以最佳的精神面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因此,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乐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中培养创新意识势在必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多鼓励少指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价值。特别是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有慈母般的爱,热情地帮助他们,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这样学生就在教师的信任和期望中,暗暗激发自己不断进取,从而形成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在动力,让每一个学生愿学、乐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