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物流监管的历史演变

金融物流监管的历史演变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段时间内,我国金融物流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是金融物流服务开展的主体依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目前,我国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导的金融物流业务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其整体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产业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的角度看,金融物流的发展逐步向着国际快递公司的模式发展—即成立专门从事金融物流服务的物流银行。

王惠(2014)认为,虽然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稳定高速增长的态势,但由于受全球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通货膨胀现象,使得我国的信贷政策趋紧,从而加大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增加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另外,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信用机制建设也不健全,严重影响到这些企业的融资行为。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为了实现有效融资,开始不断拓展融资渠道,选择并发展战略合作伙伴,所以金融物流应运而生。

1.起步期—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导的金融物流

早在1993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简称邮政银行)开始尝试金融物流业务,由此开始,金融物流融资服务模式相继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生产加工业、物流业、外贸出口业争相关注的焦点。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我国的金融物流开始快速发展,但发展初期仍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导,尤其是2005年,包括国有四大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在内的27家国内商业银行纷纷试点不同形式的金融物流服务产品。一些管理咨询公司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设计金融物流方案,金融物流开始成为一些大型物流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当时的金融物流业务主要以现货交易为基础。

纵观金融物流20多年的发展历程,曾经发生的几件标志性事件,对我国金融物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段时间内,我国金融物流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是金融物流服务开展的主体依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表3.1中所列举的四个标志性事件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并不具备普遍性与可持续性。

表3.1 我国金融物流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2.成长期—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的金融物流

目前,我国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导的金融物流业务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其整体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并创新更加灵活的金融物流运作模式。

金融物流服务如果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因为缺乏专业市场信息从而阻碍了其扩大服务对象,根本原因在于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将风险控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这就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融资企业的资质有一个准确判断,对融资企业质押物的质量、市场价格、销量等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同时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融资企业的信用凭证、文件和纳税证明等进行严格审查。这些工作往往超出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日常业务和专业范围,更为重要的是,金融物流产生的利润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润贡献率远远比不上传统业务领域,因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会缺乏开展金融物流的积极性。

因为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导的金融物流在发展方面受到很多限制,因此就产生了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金融物流服务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将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作为自己的客户,既可以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的桥梁与纽带,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向融资企业提供质押物融资、仓储、运输等服务,又可以帮助融资企业制定融资方案,缩短融资时间,减小融资企业的资金压力。这种运作模式带来的收益和风险,也会因为融资对象和融资项目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3.成熟期—物流银行

从产业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的角度看,金融物流的发展逐步向着国际快递公司的模式发展—即成立专门从事金融物流服务的物流银行。因此,需要国家对金融物流的运作模式和相关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不久的将来出台全面放开建立物流银行的政策措施。目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简称中国邮政)是我国最有可能复制国际快递公司的企业。它既有全面完善的物流网络和体系,更重要的是还有遍布全国的储蓄网点,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邮政将有可能成为中国的“UP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