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部和工信部2022项目申报

教育部和工信部2022项目申报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过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只有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专项任务项目,科研经费不过数百万元。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新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分为后期资助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三类,资助力度从5万元到20万元不等,每年评审立项30个以上。通过严格管理、严把出口关,大大提高了教育部社科项目的研究质量和社会效益。

科研项目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形式和重要载体,是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化水平的有力抓手,是推进多学科交叉渗透、联合攻关、凝练学科方向的重要纽带,是引导科研方向、产生优秀成果、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手段。国家对科学研究的资助基本上是以项目的方式进行的。可以说,抓住了项目管理,就抓住了科学研究的龙头;抓好了项目管理,可以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激励科研工作者的热情、提高科研效率和效益。近年来,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力强国、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把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项重大任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和科研项目资助力度,加强和改进项目管理,通过完善项目资助体系和项目管理体系,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1)设立重大项目,构建三个层次的项目资助体系。过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只有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专项任务项目,科研经费不过数百万元。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以来,先后设立了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科研经费翻了10倍。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面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立,每年立项约260个,各资助20万元;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由教育部向全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实际应用部门征集,面向全国高等学校招标;每年立项40个,各资助30万~80万元。原来的规划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专项任务项目合并为一般项目,每年立项1000个以上,资助经费从过去的每个项目数千元增加到5万~7万元。这样,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就形成了一般项目、基地重大项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三个层次的项目体系。

(2)新增后期资助项目,项目资助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新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分为后期资助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三类,资助力度从5万元到20万元不等,每年评审立项30个以上。后期资助项目主要面向基础研究、理论研究设立,已完成大部分研究工作并有阶段性研究成果、预期能产生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项目可以申报。这样,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既有前期资助,即一般项目、基地重大项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三大类;又有后期资助,又分后期资助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三小类,项目资助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3)各类项目呈现出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特点。一般项目由高校教师根据自身的学术兴趣和研究方向,自设课题,自由申报,长期以来,对促进教学科研相结合、提高文科教师科研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由基地根据自身的科研发展中长期规划进行规划设计,由教育部组织面向全国公开招标,鼓励科研人员以基地为平台,组织团队合作、联合攻关,起到了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人才、构筑学科高地的作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为现实服务,为党和国家以及地方的发展战略服务。后期资助项目,鼓励广大高校教师潜心研究、厚积薄发,加强基础研究,勇于理论创新。这样,从总体上而言,不同研究水平、不同职称结构、不同年龄结构、不同研究方式的高校文科科研人员,都能够申请适合自身研究特点的科研项目,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

(4)坚持公平竞争、择优资助的原则,完善项目评审立项制度。规范评审程序,建立公平竞争、择优资助、规范有序、纪律严明的评审机制,是确保项目评审和立项公平公正、确保产出高质量成果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教育部建立和完善了同行专家评审制度,未经同行专家评审通过的项目,一律不得立项;实行匿名评审制度、评审回避制度、评审专家信誉保证制度、评审结果公示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避免非学术因素的影响。一般项目实行匿名评审,项目申请书分A表、B表,B表即匿名评审表,提交给专家的评审材料只是申请评审书课题论证部分,其他涉及申请人背景的内容一律隐去,不出现申请者的个人信息。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评审采取招投标的组织方式,由专家组按照评审程序,在充分评议基础上,以一次性无记名投票、2/3以上多数票通过方式择优确定中标者。从而确保了评审的公正性和质量效益,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5)加强和改进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研究质量。针对高校存在的项目管理“重立项、轻管理,重两头、轻中间”的现象,教育部制定颁布了《项目管理办法》、《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采取有益措施,从立项、中期检查到成果鉴定、验收结项和成果转化各个环节,切实加强和改进项目管理,大力提升项目研究质量。实行项目合同制管理和责任人负责制,项目责任人依照项目申请书、投标书和协议书规定,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实行项目中检制度,对于没有进行实质性研究、未通过中期检查者,进行通报批评、停拨后续经费;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项目批准后不得随意更改研究计划、研究周期,确有必要变更时须履行报批手续;建立奖惩制度,项目验收注重成果质量和实际价值,对验收为优秀的项目予以通报表扬;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做撤项处理,项目责任人三年内不能申报教育部社科项目。通过严格管理、严把出口关,大大提高了教育部社科项目的研究质量和社会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