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教育写作要走出“三大陷阱”

教师教育写作要走出“三大陷阱”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写作其实就是教师在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留下成长足迹。《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把教师的写作作为其中一项修炼,并称之为“教育生活表达的体验”。相信在自己的坚持下,教师的教育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教师的教育写作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丰富自己的教育生活,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蘸着血肉”,就是忠实于自己的教育生活,植根于自己的教育土壤。

教师借助教育写作有效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要注意走出以下“三大陷阱”。

一、走出“畏难情绪”

现实中,有不少教师会叹这样的苦经:不是我不想写,而是我真的不会写。有些教师写作水平不高,的确也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不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写作,其性质不是创作,更多的是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描述、反思和提炼,这理应不是什么难事。

著名特级教师吴非很反感“笔杆子”的说法,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基本的写作能力。但是很多人,包括教师,从小就不喜欢写作,说自己不会写,成了拒绝写作的最好借口。正是因为平时拒绝写作,导致教师写作能力停滞不前,成了自身发展的一块短板。

“一个人若不能运用文字把自己所知所想的东西写得明白而有条理,他就算不得一个合格的公民。”不知道叶圣陶老先生的这句话会让我们多少老师感到汗颜。如果这句话能让我们教师警醒、知耻而后勇的话,教师就会在教育写作上有所作为。

教师的教育写作,并非是空想,而是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表述,对自己教育教学所思的记录,对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提炼;或者是读了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后的感想,或者是看到某位教师的某个做法后的思考,或者是对某个讲座中的一些观点的评价等等。可见,教师的教育写作,其实就是在书写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这样的写作,是扎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的,并非无源之水。关键在于自己要做个有心人,要有及时记录的意识和毅力。

朱永新教授倡导教师应该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现实中,有不少教师辛苦操劳了一辈子,也没有给自己留下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教育写作其实就是教师在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留下成长足迹。自己曾关注过什么话题,自己曾进行过什么样的思考,自己曾有过怎样的心路历程等等,都可以在教育写作中体现出来。《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把教师的写作作为其中一项修炼,并称之为“教育生活表达的体验”。这样的写作,毫无疑问是生动的、形象的、有意义的。

教师的教育写作要跟教师的阅读、实践、反思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写作,教师的专业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

教师应该树立自己的教育写作自信,要相信自己能写得好,不视教育写作为畏途。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勤练笔。相信在自己的坚持下,教师的教育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

二、走出“应付心态”

当下,有不少老师进行教育写作,是出于应付心态,属于“被写作”。

目前,对教师有硬性写作要求的主要有职称评审、名优教师评选和学校考核这三种。

在这三种要求中,职称评审对教师最有诱惑,也最让教师感到头痛。职称评审对论文的要求有引领教师走正确的专业发展之路的作用,但现实中不少中小学教师因为没有养成教育写作的习惯,他们迫于职评的压力,临时应付写作,一旦评审过关,就停止了写作。

各类名优教师评选和考核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教师评选前会有一些论文,评上后就失去了持续写作的动力,往往在考核中被亮了红灯。这也是对教育写作应付的一种表现。

至于对待学校自身开展的教育教学论文考核或者评比,教师的应付心态就更普遍了。

三、走出“过于功利”

教师究竟是为了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而写,还是为了写作而写,这是很值得教师思考的。如果教师走上为写而写的道路,就会偏离教师教育写作的本意。因为教育写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教师的写作要远离功利,这样才能让教育写作返璞归真。

对语文教师来说,成为作家型教师是其专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不过,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教育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让自己成为作家,而是成为自己专业生活的一种方式。教师的教育写作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丰富自己的教育生活,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教育写作只是一种途径、一种载体

每到年终的时候,总有些教师在网上晒自己的教育写作成果,不少还是高产型的,一年甚至有上百篇的文章发表。从数量上看,的确非常可观。不过仔细考察这些文章,会发现大多是叙事类作品,甚至是短平快的小豆腐干,很少见厚重的文章,缺乏思想含量。这种片面追求数量的写作心态,对教师长远的有效成长并不会产生多少作用。

有些教师以发表为目的,对一些刊物的征稿,不管是不是适合自己写作,都重在参与,让自己的教育写作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感觉;更有甚者,为了发表编造教育教学案例,走入“学术不端”的误区。

笔者非常欣赏苏州市第一中学杨斌老师“蘸着血肉写作”的观点。“蘸着血肉”,就是忠实于自己的教育生活,植根于自己的教育土壤。这样的写作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教育写作。“文章不写一句空话”。让我们远离功利,拒绝成为“写手”,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写作者,以教育写作夯实自己专业发展的底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