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如何远离职业倦怠

教师如何远离职业倦怠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从教师的助人的职业性质来说,教师是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群体之一。如何让自己远离职业倦怠,更好享受职业幸福,这是每一位追求成长的教师都应该关注和思考的。可见,学校管理的实践也证明了这样的事实,加强教师的职业认同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就是对教师专业水平建设提出了要求。

现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从教师的助人的职业性质来说,教师是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群体之一。如何让自己远离职业倦怠,更好享受职业幸福,这是每一位追求成长的教师都应该关注和思考的。

一、加强职业认同

现在的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呼唤能有更多的好老师。那么,如何让自己成为好老师,值得每位教师思考。

要成为好老师,首先必须从加强职业认同做起。作为教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意义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所面临的压力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如果教师缺乏职业认同,就会缺乏职业的敬畏感,缺乏应对相应压力的心理准备,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可能产生一些师德失范行为。

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一书在我国教师中很有影响。书中“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的观点被教师们广泛引用。帕克•帕尔默非常反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做法,认为既然当了教师,就要好好当教师。其实,帕克•帕尔默就是在强调教师的职业认同的意义。

朱永新教授认为,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两翼,专业发展是职业认同的基础,职业认同是专业发展的动力。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不高。在很多教育论坛和相关的QQ群中,有些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很多抱怨和牢骚,他们视从事教育工作为“苦役”,自然就无法体验职业的幸福。这样,他们自然也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客观地说,在一些地方,教师的待遇还不够高,教师的获得与付出不相匹配,这一问题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既然从事了教育工作,教师就要有责任和担当意识,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教师要为他们的成长负责。

2012年12月,笔者参加了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发展论坛,在这个论坛上,某知名中学的校长在发言时特别提到,对于现在的教师,在学科素养方面已经不需要特别关注,在教师培训上,要注重加强对他们的师德教育,尤其要着重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的培养。对这位校长的观点,笔者深以为然。其实,这样的观点,就是来自学校管理一线的“教育好声音”。可见,学校管理的实践也证明了这样的事实,加强教师的职业认同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的职业认同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自觉,在当前教师面临社会多元选择的背景下,教师的道德自觉尤为重要。作为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有新的审视。教书育人,既是自身辛勤劳动、奉献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并不是在一味地付出,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着自身的成长。

教师的职业认同,关系到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情感依赖和投入程度。教师的职业认同度越高,其幸福感就越强。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加强职业认同,不仅关系到自己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也是学生幸福的重要前提。

二、提升专业水平

教师除了师德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师能。换句话说,师能就是教师的专业水平。长期以来,我国所推出的模范教师往往过于关注师德,而相对忽视了师能。事实上,师德固然重要,但仅有师德是远远不够的,师德、师能不能顾此失彼。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就是对教师专业水平建设提出了要求。“教师专业标准”出台前,教育部曾广泛征求意见,不少人表示“标准”的要求过高,如果严格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很多教师都是达不到要求的。标准高或不高暂且不论,作为已经在岗的教师,不妨把标准作为一把尺子,看看自己离这些要求有多远,并确立自己的努力方向。

以当前正大力推进的中小学减负为例,教师是落实减负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在减负上,教师有教师的作为。比如有的教师能做到精讲精练,而有的教师要多讲多练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样,学生要拿到同样的分数,因为教师专业水平的不同学生的负担也会有所不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真的不能成为减负的看客,而应该成为积极的行动者。尽管学生的负担过重成为一种顽疾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一个精业的教师在这方面会更有作为。

吴非老师曾言,他最怕的是“认真负责,但水平差”的教师,对学生来说,碰到这样的教师无异于灾难。可见,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高真的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三、丰富自身生活

教师是谁?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只是教师扮演的职场角色,而不是唯一的角色,教师还应扮演好其他的社会角色,并且能很好地实现各种角色的转换。教师还应该是好子女、好父母、好同事、好丈夫(好妻子)等,并根据所对应的身份,做各自最好的自己。否则的话,教师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

教育让教师的生命更精彩,让教师能在教育工作中收获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这不应该是教师生活的全部。教师应扮演好各种角色,回归社会,做一个让人放心的人,让学校放心,让家长学生放心,让自己的家人放心,如此自身也能更好地享受生活之乐。一个能让人放心的人是值得信赖的,这样的教师自然是好教师。

虽然说爱和责任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但是,有一点教师必须明白,学校不是无限责任公司,教师承担的不是无限责任。所以,教师应该厘清工作和生活的边界。尽管教师的工作性质往往很难区分边界,“教师工作是个良心活”就是对教师工作无法完全量化的最朴素的表述。但是,教师也要学会放下,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这并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合理区分边界。因为有些事情,并不是靠一己之力所能做好的,所以就没有必要过于自我加压,把自己放在火上烤。

在教育之外,教师应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各种渠道结识一些朋友,拓宽自己的交际圈。这样,教师就能跳出教育的局限,让自己认识到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关注。教师除了职业生活外,还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以更好地调节自己的状态,为做好职业人注入正能量。教师有了这样的情怀和追求,就会变得更加豁达,即便评不上先进,也不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即便自己的学生没考好,也能理性地分析原因,然后再出发。否则的话,教师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工作上,一旦遭遇挫折,便会有全盘崩溃的感觉。

在现实中,教师教育自己孩子“灯下黑”的现象,曾引起媒体的关注,这同样是值得教师自身深刻思考的。比如,有些优秀的教师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但是面对自己的孩子却显得束手无策,甚至是自己的孩子变成了“熊孩子”。其实,好教师同样可以成为好父母,也应该成为好父母。如果教师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一生中最重要的学生来教,那么教师没有理由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按照张文质老师的说法,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的确,一个人事业再成功,如果自己的孩子出了严重的问题,对自身的打击是巨大的。如果一个老师把自己的孩子教得很好,自然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能在家长面前树立更大的威望,从而获得家长更多的支持,赢得学生更多的钦佩。有了更好的成就感的教师,自然也能更好地享受教师职业的快乐。

怀着教育梦想上路,同时又不以教育为唯一重心的教师,必然能在教育的大道上走得更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