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型牵引内涵发展

转型牵引内涵发展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举办“零起点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挖掘学科内涵,提升育人价值”的等主题教研展示活动,让教师有意识、多方位地领悟基于《标准》的教学。细化教学五环节,培育“轻负担、高质量”典型,推进有效教学。如承办上海市小学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展示徐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上不加深、进度上不超前,真正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有效实践。

我区教研工作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指导下,根据徐汇区教育局工作要求,以市区二级《教育发展纲要》为指南,积极进行教育教学转型的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总结经验,研究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途径,探索学科教研新路径,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效益,取得一些收获。

一、以教育转型为契机深化课程改革

(一)提升课程指导力 加强课程执行力

1.引导学校走向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我们主要通过项目推进、典型案例示范、经验总结推广等方式,指导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逐步形成符合学校办学的价值追求、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和发展、丰富而又可供选择的多样化学校课程体系。

学前教研以“聚焦关键问题,开展院校合作研究”为项目抓手。通过调查,从27个主要问题中聚焦五个最关键的问题。与区内25所幼儿园304位教师开展了合作研究。通过项目研究,指导学校构建学习、运动、游戏、生活四大园本课程体系。

小学教研以“‘种子校’课程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指导学校撰写校本课程纲要。教研员领衔组织骨干教师撰写学科学期课程纲要,并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合作“种子校”项目,通过高校的专业引领进一步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中学教研以“上海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徐汇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学区化”为切入点,指导学校从办学目标、文化传统、师资水平出发建设课程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根据实际,以“6选3”等级考试组合,整体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计划。

(2)从传统班级管理与选修科目走班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步走向走班制模式。

(3)从百分制+等级制+学分制相结合的教学评价制度逐步走向学分管理制。

(4)建立学生教育班主任制+辅导员制相结合的模式再逐步走向辅导员制,建立学生学业生涯与职业规划指导室与相关的网络系统。

(5)构建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经历等(应用区学生综合评价系统)。

(6)学区化办学的课程与质量标准建设,如课程计划、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质量分析与反馈等,以及教研中心组建设与教师专业素养与技能标准、培训等。

2.引导教师把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

帮助教师提高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力、转化力和执行力。具体的做法是:

(1)通过院校合作项目,组织教师团队或学科中心组教师进行解读,将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的项目研究,并在教研活动中对教师进行培训。如《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校化学教学目标体系的设计》《初中科学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研究》《基于标准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基于标准的英语课程校本化目标和内容梳理》《基于标准的初中数学七一八年级)训练体系设计实践研究》等。

(2)组织骨干教师编制指导意见和实践案例。如《徐汇区拓展型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艺术学科(高一年级)课堂教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等。

(3)举办展示研讨交流活动,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如举办“零起点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挖掘学科内涵,提升育人价值”的等主题教研展示活动,让教师有意识、多方位地领悟基于《标准》的教学。

(4)指导教研组利用校本研修的时空,对课程标准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定期研讲,做到人人参与,逐步积累与提升。

(二)总结经验解难题 深化改革破瓶颈

1.总结实践经验解决疑难问题

解决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难题,通过经验的提炼,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开展“基于课标教学与评价”“学校学科质量体系构建”“《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绿色指标学校应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高中课程多样化建设”等经验总结与交流,为学校提供可参考借鉴的案例与经验。

如为解决“种子校”课程质量提升工程中的问题,汇师小学等10所“种子校”进行前期探索和经验总结交流,对其他学校作了示范。为解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后高中课程多样化建设中的问题,对课程多样化建设有实践的上海市位育中学、上海市中国中学进行了总结交流,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还有应用绿色指标指导学校教学,提升教学效益,上海市第四中学、上海市第二中学初级中学、上海市康健外国语实验中学作总结交流。

开展了“基于课标教学与评价”“智汇课堂、精品百课”教学实践与展示活动,收集案例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提供范例。

2.构建学科质量体系保障课程教学改革

我们在调研基础上总结了确保高质量的教学,必须建立如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图5-6

我们通过教研组建设、教研组长培训、学科中心组建设、院校合作项目等途径与措施,让学校教师认识上述质量系统,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然后通过学科教研组的研修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各学科的质量保障体系,支撑学校课程教学改革。

二、变经验的教学为基于标准的教学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

1.基于课程标准抓常规 引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做好各类考试的复习指导工作。通过基于标准的教学质量监测、模拟考试的命题、质量分析反馈、教学指导,确保了区域教学质量的高位稳定运行,引导教师的教学从经验向标准转化。

开展“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的分层次学科教学指导。动态调整区域内“三个层次”学校的分类,指导学校根据办学历史状况,准确定位,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零起点的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复习教学研究》《基于标准的有效作业设计》等项目研究与实践。还通过院校、院市合作项目重点解决薄弱学校的“三题”库建设,发挥学校协作体的“同伴互助”作用和区域教研的引领作用。

细化教学五环节,培育“轻负担、高质量”典型,推进有效教学。以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为抓手,通过调研、公开课、教学比赛等发现优秀教师,推出了一批“好课”,总结“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在教研活动、展示交流、研训一体的教师培训中推广他们先进经验。如承办上海市小学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展示徐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上不加深、进度上不超前,真正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有效实践。

2.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提升学科育人价值的教学实践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了“挖掘学科内涵 提升育人价值”主题教研,各学科教研员组织中心组通过项目研究、研讨课、展示课、案例分析、论文评比等方式,探索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育人功能的新方法、新途径。如:

政治学科以项目《六年级思想品德实践性活动与学校德育活动整合设计》研究,引导教师教学从“重教”走向“重学”,从灌输、行为控制转变为体验感悟,从重知识转向重行为,强调尊重与倾听、理解与对话、接纳与期待,把学习的过程变成追求真知和享受生活的过程。

化学学科通过“课堂教学中如何挖掘与体现学科内涵”和《探究水的组成》公开课以及案例分析,让教师感悟学科教学中挖掘学科内涵、提升育人价值意义和重要性。教师领悟到学科育人、立德树人的意义后,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并到市级教研活动中交流实践的收获。

地理学科主办“彰显学科育人价值”的市级地理教学展示活动,展示我区“挖掘学科内涵 提升育人价值”主题教研的实践过程,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自我与他人,认识自己的不足,完善自我人格。

还如小学美术、语文学科组织《“爱菊杯”小学生画文同步邀请赛》,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提倡学生生活体验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促进我区美术、语文学科建设,提高小学生美术表现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建构

我们开展《教学新模式研究——微课的开发》《翻转课堂的探索》《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复习教学研究》等研究,开发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拓展等学科的微课300多堂,在开发过程中锻炼了一批教师,还开展了市区二级教学展示,如小学信息学科翻转课堂的探索、《经历探究过程 培养科学素养》的跨学科实践研究与探索等。我们还重点开展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复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在研究、总结、提炼优秀教师复习课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三阶段五环节”复习教学范式框架,为教师有效进行复习教学提供支撑。

三、用“真问题—项目制”提升教研质量

(一)基于真问题的教研项目推动教研转型

1.院校合作项目推动解决课程教学的问题

为了正确把握我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开展了课程教学实际问题的调研、调查、访谈,收集具体问题100多个。从课程建设、课程教学、教学评价、育人价值、技术手段、教师发展、学科建设、教研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院校合作项目指南,开展了72个院校合作项目,解决了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44个,还有28个正在推进之中。

项目实施有效地解决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也提高了教研员的课程教学指导力,对提升区域教学质量与效率也有重要作用。

2.用市教研室合作项目推进区级教研的转型

推动区教研工作转型,我们承担或参与市教研室项目,承担与参与的市级项目有:

表5-2

通过“理论引路—专家点拨—独立设计—问题分析—同伴研讨—行为跟进—指导跟进—合作反思—完善提高”等步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反思、生成,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自觉的转化为实践行为,推动了教研工作的转型发展。

(二)常规与网络联动的教研活动实践探索

我们探索常规与网络联动的“教研训一体”教研活动模式,优化日常教研活动过程和结构,建立“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实践验证,研训合一、学分管理”教研运行机制。

新模式把常规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与培训有机结合,通过教研平台形成教研活动课程,通过培训学分管理平台,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教研活动,保障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持续性。

图5-7

四、融教研训为一体促教师专业发展

(一)深化教研活动课程化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教研活动课程化构建过程

图5-8

2.课程化教研活动基本框架

教研活动课程化实践经历了问题化、主题化、系列化、课程化四个发展阶段,现在初步形成了课程化教研活动基本框架。

教研活动课程化实践,为系统化、结构化、可持续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资源保障,为教研活动注入新动力,突破原有的教研活动瓶颈,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有效指导与引领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

(二)构建研训一体课程带动骨干教师成长

教研活动课程化实践积累《教材分析方法》《学科有效教学设计》《学科命题与评价》《学科教学中落实“二纲”教育》《高效课堂构建与教师学科素养》等100多个学科教研活动课程化案例。

如《基于标准的考试命题技术》教研活动课程化内容有:怎样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怎样实现课程标准与教学、作业、考试一致性,以学过的理论为指导,命制本学科的期末测试卷,并上传网上交流,选择一位本学科教师的试卷进行分析点评等等。通过上述内容引导教师研究、讨论细化学科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技术,通过自己的实践、同伴讨论、专家指导,学会基于标准的考试命题技术与方法。

又如通过《徐汇区学前教师培训大纲》编制、《徐汇区学前教师培训讲义》编写,架构起徐汇学前教师培训框架,明确各层面教师培训的内容与要求,提供可选择、可组合的基本课程资源,以此规范各层面教师培训,促进徐汇学前教师培训走向规范、有效。

研训一体课程建设,既发挥学科中心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又丰富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主动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为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保障。

(三)“以赛促研、以赛促训”推动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

结合市教学评比,围绕课堂教学实际开展各类教学评比活动,同时完善教学评比,提高评比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开展的各类评比主要有:“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学科微课设计比赛”“学科微课设计比赛”等。

评比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了教师的教研能力。

五、建教研文化引领教研员自身发展

(一)建设学习型教研组织 引领教研员自身发展

我们开发建设了《教研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考试招生改革与区域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等6门教研员自培课程,课程包括:课程大纲、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讲义PPT等。通过教研员自己的讲座、课堂教学与探讨、特级教师的示范课与研讨、科学家讲座、联合培训等形式开展培训活动。整个培训既是一个教研员自我学习、总结,以及相互培训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培训课程的开发过程。

为了缩短新教研员从教学到教研的适应期,我们聘请了市教委教研室英语、学前、特教、信息科技、音乐五门学科的资深教研员带教新入职教研员,提高新入职教研员的教研专业能力,从而促进区域学科教研工作的整体提高。

(二)坚持教研实践中反思促进教研员专业成长

教研员的教研实践反思是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通过听课、评课、上课、访谈、开设公开课、小型讲座、举办教师和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查阅教案和作业本等形式,了解学校教学现状,指导教师课堂教学。通过院校合作,蹲点调研,“下水上课”等方式,及时掌握第一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材料,用“解剖麻雀”方式研究课程改革和教学中亟待研究的新问题、新课题,并以此作为教研组实践活动的发端,指导全区课程教学改革。

(三)课题凝聚教研共同体研究提升教研员素养

1.市级青年教师课题的申报和立项后的指导与管理

我们对基层青年教师申请的69项研究课题进行了论证,选送了10项参加市级青年教师课题的申报,其中有8项被立为市级项目。

2.承担区域重点课题(项目)研究,提升教研员研究能力

我们承担了市重点项目《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各学科子课题的研究与指导工作;承担的市教研室合作项目的研究。如: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教材修订征集意见、基于课程目标的复习教学、网络课程设计等项目。

我们开展了《学科教学中创新素养的研究》《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课程教学应对策略的研究》《高考改革后的区域教学质量监控考试的研究》等活动。这些研究活动有力地提高教研员的教学研究能力,有效地保证教学研究的实效性,也为区域教学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撰稿人:姚秋平 审稿人:倪志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