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牵引企业运行的灵魂

牵引企业运行的灵魂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价值观念是企业领导和员工与企业相关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它是企业员工共同意志的集中反映。领导要成为企业文化的忠实体现者,要有勤政意识、廉政意识,以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民主作风去感染、教育、鞭策职工,把企业价值目标和经营哲学内化于职工之中。
牵引企业运行的灵魂_在风中行走

企业文化:牵引企业运行的灵魂

企业文化的风格实质是企业群体价值观念的外在表现,是由群体价值观念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将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观念化为个人价值观念的过程。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由此形成的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经营观念和传统习惯,它由企业的物质文化和企业的精神文化两部分组成。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仅是社会及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管理的要求。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模式强调把企业的价值观念变成企业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念,使企业成员都以这种共有的价值观念为准则来自觉监督和调整自己的日常行为。同时它是一种黏合剂,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精神,它通过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伦理观的综合,以规范的语言为形式,通过对其他要素的黏合与导向塑造职工形象,规范厂风厂纪,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的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整体目标上来。二是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发展到约定俗成的程度,就会产生有效的规范作用,以弥补规章制度等硬约束手段的不足,有效地管理企业。三是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好的企业内流动着好风气,它同人的性格一样表现为企业的形象和个性,它会使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企业员工愿为集体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四是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企业文化以人为对象,以文化为手段,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努力营造适宜的文化氛围,达到以情感人,化解矛盾,实现对人有效的管理。正如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所说:“企业的成功之道不是理论、计划,也不是政府政策,而是人。公司最主要的任务是在公司内建立一种人员亲如一家的感情,一种员工与经理的命运共同体。”因此理解人、尊重人、依靠人、培养人的文化氛围会对员工产生强有力的激励作用。当然利用外部环境作为动力,结合企业的特点发展完善企业文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长期任务。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企业文化对企业来讲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对企业文化定位,意味着企业适应新形势要求,改变现在企业文化状况并塑造崭新的文化模式,这种定位必须是立足于企业现状,循序进行,而不是实行断层式的更替。这就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基本要求。

1.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企业根据所处的社会环境、职工自身素质、未来发展方向及经营目标确定企业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企业新的发展道路和领域,时刻注意重新设计企业形象。如提出明确凝聚人心的目标,像“宾客至上,服务第一”“开拓创新”等,过高过低的定位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用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影响职工,才能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并转化为他们自觉的行动。例如日本管理者利用民间每年举行“忘年会”的习惯,实现所谓的“万象更新”,来调和各类矛盾,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生日祝寿是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我国许多企业利用这一习惯为职工庆贺生日,以此来沟通感情,激发职工生产积极性和自觉性。

2.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知、情、意、行统一。由于职工成长过程是对不同文化选择认同的自我改造过程,因此通过加强企业思想文化建设形成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实现企业目标和个人价值观念的统一,这就要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去营造企业的小环境,克服职工个体中某些不良的文化心态,通过环境的熏陶和文化心理的调整与重塑,达到职工知、情、意、行的统一,增强职工的自律性和自觉性。

3.集体价值观念的导入赋予企业日常工作以崇高意义,增强企业的向心力。企业价值观念是企业领导和员工与企业相关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它是企业员工共同意志的集中反映。重视和培养企业员工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可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竞争力,为员工提供日常行为准则。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企业的日常工作需要一个被员工认可、接受、拥护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就是从深层次动员员工的责任感,使职工自觉为企业发展尽职尽责,其结果则是顺其自然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厂兴我兴”的文化氛围。

4.企业领导个人行为定位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有力保证。领导要成为企业文化的忠实体现者,要有勤政意识、廉政意识,以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民主作风去感染、教育、鞭策职工,把企业价值目标和经营哲学内化于职工之中。企业领导个人行为的定位,将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建设。如果企业领导不得力,企业很难走向成功。据《中国企业家》披露,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如湖南省去年组织了对省内102家亏损企业的亏损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其中六成以上企业亏损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一半是由领导不力、风气不正造成企业亏损。因此,领导者就是帮助职工追求企业文化的完美,统一职工的追求目标,汇百川细流为江海,化为一股巨大的开拓事业的力量。

三、企业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制度建设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企业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因素。企业组织的凝聚、协调和控制可通过企业制度“刚性连接件”产生、维持,但必须由共同的价值、信念这些“内部黏结剂”加固、补充、发展。因为制度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它随着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而更新、完善。所以说,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起的作用是制度本身无法代替的。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对企业制度有制约的作用,而企业文化定位后需制度来维持,将其固定在企业内部环境,用以发展影响外部企业文化氛围,形成企业凝聚力、震慑力。诸如美国著名管理家企业文化的较早倡导者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所说:“要提高企业生产率,不是简易地建立一种管理制度,关键在于建立一种与本国文化相匹配的企业文化。”目前在企业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企业制度管理同企业文化约束相结合,用共同价值观念统一职工行为,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如杭州万象集团成功的秘诀第一条就是精神取胜。北京首饰厂提倡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精神,用“团结、开拓、拼搏、奉献”8个字凝聚职工,使该厂12项配套改革得到实施,企业成为全体员工同甘苦共命运的共同体。另一种是把企业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对立起来,片面强调企业制度的严控制、硬约束,把职工看作是经济人(雇用的)而没有把职工看成是社会人(主人)。表现在:有的企业采取封闭式管理,唯利是图,不考虑职工精神和文化的需要,企业厂长(经理)与职工之间是一种主仆关系,任意延长职工劳动时间,甚至采取扣发迟发工资等手段,控制工人为其创造利润。有的企业盲目追求暴利,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这种行为将受到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律的制裁。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考虑如何将“软环境”与“硬制度”融合,做到严爱并济。严,就要讲究科学管理,建立一整套规范制度,严肃纪律,严格管理,严明奖罚;爱,就要突出人性,重视感情。既不强调单一的以法治厂,也不强调单一的以情治厂,二者必须结合,做到既有法的约束,又有情的激励,使“软”约束与“硬”管理相结合。注重企业素质和人的素质提高,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对策

1.用科学理论教育职工,坚定搞好企业的信心和决心。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背景下,在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企业困难增大、职工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多的情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地引导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或心态上的不平衡,首要的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本企业党员干部,教育广大职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倡导“为人民服务,对社会负责”的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鼓励广大职工,正确处理个人与企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利害观、荣辱观和奉献观。

2.用企业精神凝聚职工。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思想和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去。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塑造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使之成为鼓舞斗志、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的巨大推动力量,要坚持从我国企业实际出发,积极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企业文化中优良和合理的成分,如美国企业文化的重制度、重纪律、重效益,讲求竞争和激励,勇于开拓和创新;德国企业文化的严谨求实、民主参与和员工自治;日本企业文化的忠贞不渝、和衷共济及团队精神等。教育员工积极关心参与经济生活的“入世”思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全局意识、“和为贵”的团结协调精神及“礼义、公平”“童叟无欺”的商业信用。

3.用职业道德规范职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分配、市场、用户和职工生活的各个环节。领导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民主作风去感染、教育、鼓舞、鞭策职工,把企业价值目标、经营哲学内化于职工之中,这样才能有效教育职工树立敬业精神,培养职业情感,升华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感,培育健全的道德人格,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端正善恶方向,规范经济行为,增强人们对“私利”“金钱”等方面的理性约束和自省、自律意识,为发展成熟健康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4.管理与教育相结合,营造育人的环境。大力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培养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对企业文化建设有效进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要抓岗位专业培训和技术培训,抓学历教育,抓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并建立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把制定和落实科学准确、量化考核和便于操作的岗位职业道德规范与现场管理、成本核算质量检验、用户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抓好行为规范的训练。同时既要鼓励职工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促进职工岗位成才,又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比如,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入手,依靠宝钢职工全员素质的提高来促进企业集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宝钢生产经营效益的不断增长,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5.树立企业形象,企业领导是关键因素之一。作为企业领导,应倡导“三老四严”的大庆精神、“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鞍钢孟泰精神、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张秉贵创造的“一团火”的服务精神,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个人要做到“三忌三求”:一忌“私心”,务求正确对待职工。职工与企业共命运,各层次的领导如果强调职工遵守纪律,干部就不要迟到早退;如果希望职工多做贡献,干部就不要多拿多沾,奖罚时干部与职工一视同仁,职工就会心服口服。二忌“贪心”,务求正确对待利益。企业领导应“德在人先,利居人后”。要正确把握一些原则界限,讲效益观念,不做金钱的奴隶;讲个人利益,不唯利是图;讲鼓励竞争,不为金钱收买;讲改善生活,不花天酒地;讲社会公德,不当市侩政客。三忌“野心”,务求正确对待权力。应当把“官位”作为为职工服务的岗位,把“权力”作为为职工服务的工具。领导艺术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深度,企业领导的劳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创造性地进行领导艺术的表演。因此,企业领导不仅具有权威性、原则性,还须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作为企业领导,主要靠品德修养、知识水平、工作实绩、生活态度和表率作用,尤其是人格力量赢得职工的信赖。这些个人行为的定位,是目前国有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所在,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