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过健全人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健全人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素质教育的要求告诉我们,要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主动发展。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显然对教育教学过程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指明了方向。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课堂这个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在工作中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陈晴霞

一、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性,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导致对价值观判断标准的多重性。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学生带来极大消极影响。一些不健康的文学、影视作品等对青少年学生的直接危害非常大,堪称“精神鸦片”。而在“90后”学生身上也同样有很多的不足:娇气、懒惰、散漫、自私。具体表现为吃苦精神差、劳动态度差、纪律观念差、文明礼貌差、责任意识差、学习主动性差、辨别是非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

社会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的基础是健全人格的形成。现在的学生能否在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否为社会做出贡献,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健全人格。人格教育不仅是为人之最根本的教育,而且是能使人终生受益的教育,是能使人终身发展的教育。今天,当校舍一天比一天漂亮、教育技术一天比一天先进、课程类型和内容一天比一天丰富、教育科研一天比一天红火的时候,有些学生却产生厌学情绪,不喜欢学校,许多家长也一天比一天更担心学校教育究竟能否使自己的孩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当前,很多家长,甚至包括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解有偏差,认为全面发展就是样样都好。可是这种十全十美的标准势必造成孩子内心紧张、压力大、情绪低落,思想上产生抵触,结果造成了一大批“心理不和谐的人”“人格缺失的人”。而人格教育的目标,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人格教育是培养学生开放探索能力、社会交往品质、协同合作精神、自我调控心理能力为内容的教育;人格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做人,赋予学生人格精神和魅力,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健全人格。

不少学生学习不好,原因不是智力水平不够,而是意志品质薄弱。所以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外,还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全的人格品质。

二、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因,来自于自身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以及浓厚的兴趣和坚强的意志。这些心理品质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的基础条件。但它们又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要求在教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实现这些心理品质在内心的激荡,进而在这一内因的驱动下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从心理学角度看,心理是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意志、气质和个性等的综合,人的心理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教学中如果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加强个性、情感、意志的培养,会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勇于创新。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过程应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所以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以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现状为前提施教,又要以培养更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的要求告诉我们,要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主动发展。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显然对教育教学过程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指明了方向。为了体现这一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仅仅是体现在按照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还应该在于能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而班主任工作又是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思想品质影响最大的一项工作,在实践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1.强化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存在差异,这是客观事实,但是不能以成绩给学生划分“等级”,否则从高一起始,就会挫伤一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这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根据心理学分析,青春期学生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与自我角色的形成,主要是获得同一感。作为物理教师和班主任,我注意到这点,通过观察分析不同学生各自的“闪光点”,由此出发,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突破困境的方法,获得自信心。如有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但欠缜密;有的学生思维细致,却往往容易钻牛角尖,偏离了主要矛盾;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强,但动手实验能力较弱;有的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强,而列式演算的规范化不够等,造成成绩难以进步。通过发现问题后的反思,加强师生间座谈(个别交流或班级主题班会)共同解决,从而使学生找到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点点进步。

2.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坚韧性

现在的高中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为优裕,学习环境较好。但他们普遍存在怕苦怕累的情绪,意志比较薄弱,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课堂这个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在工作中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是人自觉地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形式。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克服困难的表现,就谈不上人的意志。对中学生而言,加强意志品质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没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是很难担负起振兴祖国的历史重任的。另一方面,中学生由于学习内容不断加深和增多,由于青春期生理上的变化和情感的波动,需要培养他们不断提高行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意志的控制能力。当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高中生的独立意识普遍很强,愿意独立钻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为此,教师应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坚韧性。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一些名人传记,使学生从科学家们的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3.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果断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有“趋避冲突”现象,“趋”是追求成功,“避”是回避失败。彼此间发生矛盾,构成内心障碍,使外部行动陷入纠结的状态,这是导致优柔寡断的心理原因。同时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也是产生优柔寡断的很重要的因素。如在回答问题或上黑板讲演时,由于过去未答好或出现错误而遭受过同学的嘲笑,因而产生想答而不敢答、想做而不敢做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前怕狼,后怕虎”,畏缩不前。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公布答案,应该在积极地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鼓励学生丢掉“怕”字,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4.帮助学生克服片面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学生的冲突行动和消极情绪的产生,外因是来自家庭、社会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内因是学生未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片面个性特征。有的学生对自身弱点缺乏认识,在学习中对困难估计不足,认为自己一学就会,题目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表现在看书不认真、练习时马虎,这类学生属“成功倾向型”。有的学生对自我优势缺乏认识,认为所学知识太深,自己学不好,表现在课堂上怕教师提问,怕上黑板讲演,练习时不敢做题,这类学生属“失败倾向型”。教学中针对学生不同的意志表现,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成功型”学生,不仅在解题、提问等方面要有量的要求,还应在质上提出较高要求,使他们受到质的约束,而不敢草率从事;对“失败型”学生,先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简单题或回答较易作答的提问,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再在质上逐步提高要求。作为教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校内外规章制度,在课堂中的讲、练、实验、检查等环节中引导学生自我锻炼,使学生在课后的学习和锻炼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制力逐步得到发展。

我们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素质发展和学习成效有着巨大的影响。非智力因素,是直接影响认知效果的意向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非智力因素也直接影响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如果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质量也往往下降;而端正了学习动机的学生,发扬刻苦的精神,很快就会提高学习成绩。同时,非智力因素还影响着学生对智力因素的融会贯通。知识的融会贯通是比较困难的事,越是困难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就越明显。明确的动机有利于树雄心,顽强的意志有助于失败后恢复信心。

三、案例分析

在我自己的教育实践经历中有过这样一个事例:

曾经教过一位学生,当时他给我的印象是:坐在第一排,只带一支笔,但课堂上从不记笔记,课堂上的提醒也是没有多大用处。我发现这种情况后,感到强硬的处理是没有用的,只有慢慢和他的接触去寻找问题所在。通过课下与家长的电话沟通和与学生的聊天得知他对物理并无兴趣,有厌学的情绪。

时间一晃而过,期中考试如期而至,但他的成绩并无明显进步。下半学期时发展到课堂上私下讲话,学习态度更不如以前。于是我多次与他的家长沟通,同时也和他约好课后单独辅导学习。在这样的双管齐下之后,他似乎学习态度有所转变。这让我感到这个学生还是能够接受教育,也是个本质不坏的孩子,只是缺少学习的动力和奋斗目标,这让我对他的信心越来越足。

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开始学习电学。电学的奇妙使他产生极大兴趣,这些在他的上课状态和作业中都有所体现,最让我高兴的是:他开始喜欢问问题了,而且提出的问题颇有水平。我也不时给他鼓励,希望他一直保持这种状态。接下来每次约他辅导,他都按时来参加并保质保量完成我布置给他的作业。期末考试他的物理成绩大幅提高,学习物理的信心也越来越强了。

寒假过后开学前与他沟通时,我问他:“想在这个学期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吗?”他很诚恳地对我说:“我保证认真听课,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最后这个学生在高三时选择了物理作为高考科目,并最终顺利进入大学深造。

这样的事情很多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都会遇到,而对于我这个年轻教师来说,这个学生的经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厌学到愿意学,这个转变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作为教师,需要的是付出更多的坚持、更多的关心,尽最大努力帮助这些年轻的孩子。让一个不喜欢物理的学生喜欢上物理,可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让自己的课堂再生动些,让自己的心和学生走得更近一些,是我们每天脚踏实地需要去落实的。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意志力薄弱等问题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再结合学生的具体原因加以有针对性的辅导,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可以得到解决。

四、总结

教师应把人格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调控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如发动学生课外收集成功人士的优秀人格品质和魅力的事迹,再让他们进行自我对照、自我反思,写心得、立信念,以帮助学生培养顽强的意志、宽容的胸怀、乐观开朗的性格和自立自强的品质。从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人格修养的重要性,努力实现人格的提升,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并能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格教育。

学生教育工作需要耐心和毅力,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一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较大问题;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懒散、孤独、依赖性强等,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很多问题学生,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细致入微、劳神费力的工作,但收效仍不是很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育教学和班级建设。许多家长的旧有观念,不理解、不配合学校教育,学生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社会不良风气与新型价值观、消费观和社会环境的不良诱导也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但这不是我们放松、放弃教育的借口,脚踏实地地完成好本职工作,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