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年教师培养期心理剖析

青年教师培养期心理剖析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出现了青年教师不愿意参加培训,对学校的安排行动上参与但内心不快。由于在学校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和青年教师的交流较多,对他们的心理有所了解。青年教师的自卑心理是认为自己在学校教师队伍中低人一等,这种心理大多出现在三年左右教龄的青年教师身上。但时间稍长,青年教师的心理就产生了变化。急躁心理主要来自青年教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和教学工作。三是领导要常常与青年教师交心,既要管,还要理。

现在许多学校都站在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培养青年教师,有的可谓是不惜一切代价。但学校的培养工作让青年教师嗅到的却是“故意为难”的味道。因而出现了青年教师不愿意参加培训,对学校的安排行动上参与但内心不快。为什么双方在心理预期中会出现反差?为什么对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事感到不快?由于在学校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和青年教师的交流较多,对他们的心理有所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年教师心理上有几个疙瘩解不开,概括起来看有三个:自卑心理、急躁心理、满足心理。

青年教师的自卑心理是认为自己在学校教师队伍中低人一等,这种心理大多出现在三年左右教龄的青年教师身上。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认为培养期过长,学校的“折腾”过多。这些青年教师认为已工作“多年”了,但还是得不到学校的认可,心里感觉怪怪的。我们学校是个有着近百年校龄的老校,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为了让青年教师的基本功更扎实,在培养期能获得更充分的教学技术经验,规定青年教师的培养历程是“蹲两年、进一年、全程走”。具体说就是青年教师先要在高一年级任教两年,然后教高二一年,最后从高一教到高三。这样一个培养期下来,大约要四到五年。一般情况下,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对此没有什么感觉,有时反而觉得刚刚参加工作有人管、有人带是好事。但时间稍长,青年教师的心理就产生了变化。由于学校对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有一整套的程序,如普通话培训、板书培训、教学技术培训、期中期末的教育教学总结、平时的教学常规检查等等,其中有些活动老教师不用再参加,而青年教师则都要参加,再加上有时学校领导、指导教师对他们的指点、评议,使他们难免觉得自己在学校里低人一等。二是来自学生、学生家长的“挑刺”。由于身挂青年教师的标签,工作中就常常要受到学生、学生家长的质疑,许多发生在老教师身上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和家长就认可。而一旦发生在青年教师身上,就有学生或家长向学校反映。三是来自同龄人的压力。学校为鼓励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教学骨干,每年都要从青年教师队伍中选拔几名佼佼者打破常规,直接跟班进入高三。剩下的教师心里就觉得一时难以承受,都是一年来的,也没有看到他有太多出众的地方,为什么让他上不让我上?青年教师心理上的这种自卑表现在工作中往往是对工作退避三舍,比如教研组活动时不发言、听老教师的课发现知识性错误也不提出、压抑自己的基本愿望等,言谈中也多以“咱不行,咱算什么呀”影射不满。

急躁心理主要来自青年教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和教学工作。产生的原因首先是青年教师对工作过于理想化。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大学时代的雄心壮志和在单位要一鸣惊人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大多还沉湎于理想主义或完美主义中。在这样的心理预期下,班上一个学生出现问题或一次所任课班级成绩不理想,就沉不住气,觉得自己丢了人。第二是解决问题过于简单化。遇到问题时,一些青年教师还没有顾上问清出现问题的原因就急于解决,解决时也常常简单化地想“毕其功于一役”,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这从青年教师的一些口头表达中就能窥见一斑。“你说,这样的事我说过多少次了,你为什么就不听我的?”“这样的题,我讲过多少次了,你为什么还出错?”“你真笨!”工作了两三年还没有出培养期,教学成绩平平,上课时课堂纪律差,偏偏有领导在场时学生让自己下不来台……这些都会引发青年教师的急躁情绪。第三,工作方式方法受老教师的影响。单位一些老教师的说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青年教师。一些老教师常常简单化地向青年教师传授一些经验,如在学生管理上,有的说对学生不可太仁慈,有的就说对学生不可太严厉。在教学中,有的说一定要多多讲、多多练,有的则说万不可多留作业。在与家长的关系上,有的就说要趁机利用好家长,否则关系过期作废,有的则说不要求家长办事,否则让家长看不起的……青年教师对这些情况无所适从,难以把握。同时一些老教师的做法也给青年教师造成影响,比如一些老教师对学生的过激行为,不仅骂了,还动了手,结果学生一下子老实了。但青年教师不知道的是老教师在严厉过后的安抚工作,所谓打哭了再给块糖。青年教师常常是只看见老教师的打,但没有看见那块糖,结果对学生也以打为主,其结果就不一样。不过在这一点上总体看,青年教师还是有着做好工作的意愿,只是方式方法欠妥。

满足心理则是青年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轻视和对自己能力的过高估计所至。对于学科知识,认为“我是才刚毕业的,你们(老教师)知道些什么”;对于教学,认为“不就是两节课吗?闭上眼也能让学生如痴如狂”;对于学生,认为“我年轻,与学生好沟通,学生一定听我的”……由此感觉教育教学工作是太容易不过的事了。认为学校、指导教师的要求和说教无异于耸人听闻。表现在工作中就是要么埋头抄教参,要么就随手抄起课本上讲台,甚至有的昨天布置的习题,自己还没有做,上课了就敢硬着头皮讲,结果是可想而知。

之所以在这里把这三者放在一起,是因为在青年教师身上,三者常常并存又互相影响。持有满足的心理,就把本应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一简单就会出洋相,出了洋相就犯急。一犯急就恶化了师生关系,成绩下滑,学生不满,成为“老青年教师”,于是开始生活在自卑中。长期遭受打击,情绪自然低落。

那如何调理好青年教师培养期的心理呢?这既需要学校领导营造一个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也需要青年教师增强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

从学校领导的角度来讲,一是对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多多关心,如关注生活上水、电、暖、吃、住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也许青年教师根本不需要领导做什么,但时常挂在心上就会让青年教师倍感温暖。一个青年教师讲,校长从来也没有真给某一个青年教师介绍过对象,但是每每谈到相关问题时,又总是对此细细问询,觉得校长真是太关心自己了。而隔三岔五地与青年教师一次聚餐则让他们浑身充溢着兴奋。二是在工作上的关心。在单位,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但工作得是否愉快,其结果可大不一样。一个青年教师心情最感舒畅的是每每与领导在校园内见面,领导总是亲切地问一问工作情况,有没有什么困难这种人性化的态度令人动容。三是领导要常常与青年教师交心,既要管,还要理。只管不理容易让彼此产生距离。教师和领导的关系其实与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一样的。不要等到有问题了,双方再见面。那时,双方都没有好心情,难免要横眉立目,再说什么也不好使了。由于年龄的差距和站位不同,领导和教师之间难免经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误会,能否顺利化解这种误会,主要还取决于领导。教师有时真的不是想得到什么,只是要个说法。领导把事实摆一摆,解释一下,也就很容易相安无事的。比如一个青年教师,因为教学业绩不太好,需要在高一再“蹲一年苗”。这时,你和他来硬的,就不如和风煦雨地和他交心,耐心指出他的问题所在,规划他的前景,让他心里有个谱。有时在青年教师心理还没有转过弯来的时候,领导应更多地予以关注。有一个青年教师由于“被拿下”,心里很难受,又不好和人说,“人家都上去了,只有我,和谁说去”。这个时候,就想和领导打一架。恰好这时家里哥哥结婚,就趁机请假歇段日子。去找校长请假,校长很热情,又是让座又是沏茶,听说要请假,满口答应,又嘱咐结婚是大事,事多活多,父母年纪大了,到家要帮着多干点活……一席掏心窝子话,教师憋在心里多日的气顿时消了,回家一天就归队了。四是要适时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如果他们的问题不是太大,能大胆起用就大胆起用。五是培训工作要以具体、实际的案例为主,让青年教师多体验教育教学中的细节,在培养期内真正学会如何处理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和非常规事件,以增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青年教师角度来看,主要应调适好自己的心理。一是要做到多反思自己的问题。青年教师工作中遇到问题容易怨天尤人,不愿意反省自己。所以应提倡青年教师积极反思,不仅要反思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教学,也要反思自己的交际,看看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的身上。如果是,那当然要立即改正自己的毛病。如果是别人错怪了自己,就要寻找机会予以解释。不过这里有一点特别应引起青年教师的注意,反思中一定要对照单位里那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来反思,避免反思的方向错误。如果反思的参照选错,越反思就会越背离正确的方向,结果适得其反。二是带着一颗爱心面对工作、学生、家长。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一个人成功的起步有早晚,只要怀揣真诚做好工作的心,那工作就不会错,人们就不会误解。有一个学生晚上偷偷去上网,老师发现后与家长联系,家长误会了,以为老师是故意在半夜里折腾人。所以就气冲冲地准备到学校里和老师大干一场,结果发现教师为了找他家的孩子已在城里转了一晚上了,弄得灰头土脸,家长那份气一下子就没有了。教师想到的是自己学生的安全、自己的职责,家长当然就会理解了。反过来,如果教师心里想的是家长“你在家里睡大觉,让我满城给你找孩子”,那老师就会感觉很委屈。三是对工作要认真,一丝不苟。有些青年教师工作中常心怀侥幸,想偷点儿懒。如若这般觉得挨了批评还觉得正常,也会心服口服。常常有的青年教师觉得自己干得很不错,但还是挨了批评,心里就感到很委屈。以为领导、教师都是些“有眼无珠的家伙”,我在这里干得惊天动地,却没有人知道。有一点小事,全校就沸反盈天。古人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面向学生、面向家长,面对同事、面对领导,好坏哪里会没有人知道?四是要时刻注意工作中的细节,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会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起来。五是要看大局、识大体。对于学校的安排尽可能地理解,要从有利于自己成长的角度去思考。对于培训活动的内容是不是有利于自己在某方面有触动,对于培训活动的内容安排自己会有什么想法,你的想法其他青年教师觉得如何?你最想得到的培训是什么样?而不要总认为学校总是在“折腾”自己。

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产生于工作,就要在工作中消除,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化解,带着不良情绪不利于工作。关注青年教师心理问题需要学校领导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要做到位、做细致,也需要青年教师在一些工作问题上、生活问题上能学会自我调适。毕竟心理调适也是人生的一大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学会心理调适也预示着一个人的成长。也许到那时就会发现许多过去解不开的扣原本是可以相悦以解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