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舆论对初二学生的影响调查和分析

网络舆论对初二学生的影响调查和分析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的出现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青少年学生也带来了巨大影响。可以说网络已经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行为模式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初二年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程度,分析网络舆论对正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影响,从而正确评价目前教育的手段,探寻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已经刻不容缓。调查同时发现青少年阅览信息最多的是文化娱乐类的内容。

朱启洪

背景

网络的出现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青少年学生也带来了巨大影响。一方面互联网向学生展示了各类知识结构,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大量信息;另一方面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个性化和国际化的空间,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身的大舞台。有了网络,学生对于知识选择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网络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网络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课本以外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可以说网络已经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行为模式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传统舆论在网络世界的一种延伸,网络舆论如今越来越深刻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青少年的思维观念也会带来一些冲击。同时,初二学生处于“身心剧变期”,对外在世界充满好奇,却还没有形成稳健的分辨和判断能力。因此,了解初二年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程度,分析网络舆论对正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影响,从而正确评价目前教育的手段,探寻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已经刻不容缓。

调研基本情况和分析

(一)上网目的

我们调查了区内6所学校697名初二学生,受访学生中绝大多数表示家长老师对其上网采取了默认的态度,而即便反对也是由于担心上网会导致学习下降。受访学生上网的主要方式是家里的宽带,每周上网时间在3小时左右。对于上网的目的,80%以上的受访者都选择了“浏览所要关注的信息”、“查询学习活动需要的资料”;一半以上的受访者选择了“与他人交流”,只有约20%的受访者选择了“在网站上宣传个人见解”。

可见,现在的中学生网民由于较多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监督,真正可以上网的时间并不多,很多学生一星期只上一二次网,目的大多是想从网上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可见大部分的中学生网民都能够正确看待学习与上网的关系。

现在的家长大多都认为互联网是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如果正确使用对孩子的帮助是巨大的。但真正鼓励和赞成孩子上网的家长却非常少,就算让孩子上网,也会严格控制其上网的时间和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家长对中学生该不该上网存在疑虑,担心网络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学生对网络内容的分辨力

网络是一个信息仓库娱乐信息、时事信息、学术信息、经济信息以及色情、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万花筒。调查结果显示,95%的学生曾经经历过“在上网时,遇到过色情网站信息”。对于“经常去的论坛里偶尔会出现色情、恐怖、暴力或者迷信内容”时,93%的学生选择立即关闭。这表明,初二学生对网络内容的性质,存在一定的分辨能力,尽管如此,仍不能排除会有中学生受到这些不健康网站的影响。不健康网站对中学生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有的甚至会诱使中学生走向犯罪的歧途。

(三)学生对网络影响的认知

据统计,有一半的受访者上网是为了交网络朋友、聊天等。在上网是无聊还是很有价值这一问题上,有93%的被访学生都认为“一般”。而在网络交流对象的选择上,92%的学生表示更愿意在网上与身边熟悉的人交流,其次,才是学者、陌生人、明星和政府领导人。由于聊天双方无需见面,通过这种交往方式可使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弥补日常人际交往的不足,因此,学生的网上交友仍需要引起注意。

尽管多数学生认为“经常使用电脑对文字表达能力”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已经能够感觉到其中不利的一面。例如:上网聊天要求有较快的打字速度,为了提高速度,很多学生在聊天的过程中经常使用一些简化的网络语言(如“再见”用数字“88”表示等),长期使用这种简化语言使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不规范。再如,由于微博字数限定在140字以内,长期写微博,以至于许多学生对动辄要求600字的作文已经是产生了畏惧,写的时候往往词穷。

调研表明,上网已经成为青少年认识世界、结交朋友、表达自我的一个窗口,也成为他们获取信息、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广网络文明活动,建设绿色网络学校。学校除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当加强对于网络文明的教育,利用学校的上网条件,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网上活动,引导学生把上网时的注意力集中在积极、有益的内容上,自觉地远离网上精神污染

(四)同伴交流的影响

在网络世界,打破了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所有人都不用害怕暴露自己真实的社会身份,每个人都处于对等的位置,可以就任何问题进行讨论。正因为如此,微博、论坛更得到了青少年学生的喜欢,在调查中,90%的学生表示上过各种论坛,但在回答“你是通过何种途径知晓相关论坛的?”时,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朋友或同学的介绍”和“偶尔在页面上浏览得知的”,由此可见同伴交流已经是学生间的主要的交流途径,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好青少年的正确引导和青少年的团体心理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对论坛话题的选择

调查同时发现青少年阅览信息最多的是文化娱乐类的内容。大多数上论坛交流的受访者表示最感兴趣的话题依次为:娱乐时尚话题、动漫类、笑话等“灌水”话题以及学习考试相关话题。而排在最后的几个选项依次为:隐私话题、军事类话题、情感话题。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尽管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站,并且也开辟了面对学生的论坛,但是在问及学校网站、论坛的相关问题时,大多数受访者选择了“不知道”、“不清楚”等选项。对于“你所在学校论坛中人气最不旺的是什么?”86%的学生选择“德育”。

对此我们认为:目前的形势下,学校德育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才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绩效。

(六)对学校网站、论坛的关注

在涉及学生熟悉的网站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依次为:腾讯网、百度网、土豆网、新浪网,专为少年儿童打造的中国雏鹰网、家校互动网却问津者寥寥。

在选择论坛时,学生最喜欢内容新颖、深刻的,其次才是操作方便,界面漂亮的,这样的选择体现出初二学生更注重实质内容,同时也追求新意和使用的便捷度。

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如何更有效更贴近学生需求地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认为如何吸引住青少年的“眼球”是创建青少年网站首先要考虑的,“没有点击率的网站是没有生命力的”。增加吸引力就是要加强服务力度,可以通过各种有利载体和青少年感兴趣的、能切实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服务青少年、凝聚青少年,真正占领青少年网上思想教育阵地。

(七)对网络言论的看法

对论坛、微博上言论自由的看法,绝大多数表示“无所谓”。尽管如此,大多数被访学生在网络上仍然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方式,对于“是否会在网上发表意见?”这样的问题,他们表示:只有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才发表言论,随便看看,不发表任何言论,扮演一个“普通浏览者”的角色。

在回答如何看待网络舆论时,多数选择了“用自己的是非观判断真假”。而在回答“论坛上的不良帖子或言论对你的同学会有影响吗?”时,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不确定,74%的学生选择了可能会。在问及如何看待网上对母校、对老师的攻击言论时,多数学生表现出了冷静和理智,表示“积极劝阻,说明道理”,“我还没搞清是否有利,不参与讨论”,“站在平息矛盾的立场上,但又无能为力,只能袖手旁观”。对于百度贴吧上议论老师、学校的行为,多数学生表示“无聊”,并且普遍对老师和学校表达了理解和尊重。对于网上的批评和非议表示了愤慨,对于愈演愈烈的“网骂”,许多受访者表示“没有参与过,不认同”。

问卷中我们有意设计了一些时政敏感话题,学生们的回答显示出他们还是比较关注时事的,但面对具体问题时也显示出了此年龄特有的茫然,他们更多地表示:“认同,但并不参与宣传”,“表示同情”,“支持,但不会宣传”,“与我无关”等。这样的结果在提醒我们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倾向,给思辨力正在逐渐形成的初中学生尤其是处于青春风暴期的初二学生以更细致、深入的关注和正确引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