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年级新生班主任必做的几件事/张若青

一年级新生班主任必做的几件事/张若青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新毕业师范生接任一年级新生班主任。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宽容孩子年龄小,慢慢这种单纯的爱就会演变成害,孩子也会在老师的“宽容”中养成各种坏习惯,从而影响一生。有的老人很“宽容”地检查孩子的作业,使“签字”这一环节变得形同虚设。一年级的班主任投入在学生身上的时间相对多一些,个人生活就应

张若青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小学阶段是以培养学生习惯为工作重点,一年级学生尤其如此。学生刚刚入学,在很多方面都需要班主任老师的指导,而作为班主任也需要在心理和生活上做好自我调整,同时还要指导家长做好配合工作。当大家达成默契,习惯的培养就得心应手了。因此做好入学前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今后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文试从心理和生活两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1.教师自我心理的调整。

不论教师原来担任什么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接到迎接一年级新生这个任务时,作为心理疏导的直接人,首先应做好自我心理调整,才能以阳光的心态迎接新生。

(1)高年级班主任接任一年级新生班主任。部分老师一直担任高年级的班主任,已经习惯了所有的事情交给孩子去完成,习惯了和孩子们站在“同一个高度”去对话,当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时候就常常抱怨孩子听不懂话,常常把“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这句话挂在嘴边,也就不免对学生的反应迟缓、做事出错多表现出急躁、不理解的情绪。因此对于刚刚送走高年级学生的班主任来说,接任一年级新生班主任,首先要试着回忆,想一想几年前孩子刚刚踏入校门时的懵懂,想一想当时的自己是怎样手把手教孩子“走路”。回忆会使自己用正确的眼光看待眼前的孩子,重新拾起几年前的耐心,从而蹲下来和孩子一起长大。其次要制定一份六年成长计划书,将习惯的培养、能力的训练都列在计划中,在计划逐步实施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就逐渐长大了。

2.新毕业师范生接任一年级新生班主任。作为一个刚刚走上讲台的“小老师”,面对眼前的“小豆豆”,常常在奉献爱心和耐心的同时又会对学生的“乱成一团”感觉束手无策,所以经常会觉得自己已经很尽心尽力但收获甚微,也常常会加班加点但总是忙忙碌碌。这时就需要让自己沉静下来,首先应该读一读关于儿童心理的书籍,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其次试着把自己当做孩子,遇事多问“如果我是孩子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只有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真正了解儿童心理,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再次,准备一个成长记录本,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当天的成败,制定第二天的计划,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稳定的状态,工作起来就不至于手忙脚乱了。

(3)未担任过班主任工作的老师接任一年级新生班主任。作为小学老师,担任班主任的机会是很多的,无论教哪一科,当学校需要的时候都有可能走上班主任的工作岗位。如果担任的是中高年级的班主任,难度还不是很大,因为孩子们的习惯已经有所定型,他们会按照以往的习惯继续前行。但是担任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难度就很大了。有的老师在没有见到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打鼓”了,常常觉得自己不行。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应该树立自信,常在心中默念“我能行,我可以”。其次要将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出教育良方,从而贯穿到班主任工作中。

作为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只有爱心和耐心是不够的,阳光的笑容、健康的心态同样会使自己用平和状态去面对不谙世事的孩子,去面对烦琐的班级事务,去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事件。

2.辅导儿童进行“心理断乳”。

一年级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如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心理断乳期”是新生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

(1)游戏中消除恐惧。刚入学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入学恐惧”,作为班主任可以经常开展游戏活动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如“找朋友”,老师和孩子围在一个圆圈中游戏,让孩子从心理上感觉老师不再是“神秘人物”,而是他们的伙伴,感觉学校是自己生活的乐园,恐惧心理自然会消除。再如“我的家”活动,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打扮”教室,墙壁上挂着孩子的画,窗台上摆上孩子的手工,从环境上消除恐惧心理。

(2)关怀中接纳教育。保加利亚哲学家基里尔•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一书中说:“爱的微笑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迷宫。它的光芒照亮了周围的一切,给周围的气氛增添了温暖和同情、殷切的期望和奇妙的幻景。”独生子女及倍受溺爱的孩子,在长辈、父母的娇宠下往往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他们一旦走出家门步入群体之中,其内心的感受是相当复杂的。老师的微笑就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可以帮助孩子忘记孤独与恐惧,愉快地接纳老师、接纳教育。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时时关心孩子的衣服有没有穿整齐、鞋带有没有系紧,帮孩子擦去嘴边的饭粒,给孩子洗干净弄脏的小手,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都能让孩子从心理上有一种宽慰和喜悦。同时,老师还要手把手教会孩子如何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样与人相处、融入集体。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宽容孩子年龄小,慢慢这种单纯的爱就会演变成害,孩子也会在老师的“宽容”中养成各种坏习惯,从而影响一生。

3.指导家长做好心理调整。

作为老师,不仅仅是要面对六七岁的孩子,还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也是当前的任务之一。

(1)面对孩子的父母。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快,六七岁孩子的父母也正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他们都非常忙,忙于事业有成,忙于为家庭积累财富,他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常会出现放任的现象。老师应该开好第一次家长会,讲清学校有哪些规定,家长需要配合做哪些事情,当然安排给家长的事情最好不要很多、很烦琐,要考虑到家长的实际接受情况。入学伊始,家长往往对孩子的状况束手无策,教师要做好家长的指导者,一步一步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做孩子的生活顾问而不是替代者,如何督促和指导孩子完成作业,如何处理老师提供的孩子在校情况等。当因家长的问题孩子出现状况的时候,作为老师更多的应该是理解和帮助,毕竟他们也是第一次做一年级孩子的家长,没有经验。

(2)面对“隔代亲”。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所以现在低年级的学生很多是由老人来照顾,因为老人的关照更多一些,造成孩子的自我生活能力较差,穿衣、系鞋带、上卫生间等问题是一年级孩子刚入学时最困难的事情。有的老人很“宽容”地检查孩子的作业,使“签字”这一环节变得形同虚设。面对这些老人,作为老师更不能着急,不能以学校和班级的规定来要求老人必须执行或改变做法。首先应该在说话时尊敬老人,主动亲切地交谈,使老人消除抵触情绪。其次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站在老人的角度讲明溺爱的后果,希望能达成一致的教育方式。

当家长的心里愿意接纳老师,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才能更好地配合班主任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所以争取一个合作者,比独自付出千万倍的辛苦更有成效。

1.教师需要做好生活准备。

一年级的班主任投入在学生身上的时间相对多一些,个人生活就应该提前做好安排,如年轻教师接送孩子就是最大的困难。做一名新生的班主任还要为学生做一些准备,如卫生纸、一次性纸杯、订书机、削笔器、创可贴、棉签等。指导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固然重要,但孩子年龄小,老师还应该做好他们的“保姆”,准备充分才能胸有成竹面对突发事件

2.指导学生做好生活准备。

通过班会、游戏等形式指导学生规律作息、准备学习用品,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身体好才能按时上学。教会孩子如何进行课间游戏也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课间做安全、有意义的游戏,课堂上才能有更充沛的精力。学生在校的安全已被全社会所关注,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所以新生班主任应教会孩子上下楼的安全、如何请假、如何保管剪刀等利器、注意用电安全等,还要教会孩子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3.指导家长做好生活准备。

新入学时的准备很多是需要家长配合执行的,教师可以采取《致新生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对作息时间、请假制度、学生穿戴、做家务、学习用品准备、文明礼仪习惯等都做一个详细说明。同时还应设置家校联系卡,以方便互相督促互相学习。

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几乎变成人的天性了。《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名言都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欲成大事,须从基础做起。一个人之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是由小的时候形成的习惯来支撑的。所以刚刚入学时,教师个人心理素质的提高,孩子幼小衔接的心理转变,家长教育方式和教育心理的转型,都是特别应该引起重视的,而各种生活上的准备也同样起着辅助作用。因此一年级的班主任应该调整心态,制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帮助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这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教育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