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一张有思想的报纸

做一张有思想的报纸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报纸的理念诉求与读者的阅读需求达到基本的合拍时,这张报纸就必然能赢得大多数读者的青睐。当然在这里我们还需要厘清一个概念,即报纸由新闻纸向观点纸的转型,并非是一个非此即彼的过程。《东南商报》正是本着这一思路,近年来出现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独家策划的热点新闻。因此,《东南商报》策划了万字调查报告《宁海日日会调查:一场金钱游戏的噩梦》,对这一事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成为同城媒体中的绝对独家新闻。
做一张有思想的报纸_略论报纸从新闻纸到观点纸的转型_转型中的传媒——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实践与思考( 一)

◎王 籍[1]

未来报纸的发展竞争中,除了在形态与传播手段上进一步的改进外,最根本的还在于进行传播内容上的创新:不要满足于成为一张集纳信息的新闻纸,而更应成为一张能够解释现象、引导舆论、表达看法立场的有思想的观点纸。

在互联网、手机视频以及电视传媒能把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实时直播的方式传递给受众时,报纸的任何时效性都已变得毫无意义;24版、32版、64版……再多的报纸版面容量,都无法与新闻网站海量的信息收集相抗衡。信息化时代,报纸又该如何迎接新媒体的挑战?

悲观的现实或许让人沮丧,“报纸消亡论”近年来也一直甚嚣尘上。但是在实际的报业发展中,我们却认为,在我国,传统的报纸尽管在形态与传播手段上确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但在其核心的内容生产业务上,与网站、手机等新媒体相比依然有其独到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的观点:“与报业‘悲观论’看法不同,我相信报纸发展还将再创新的高峰。在21世纪,民众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获取信息,一旦读者陷入信息渠道竞争的‘沼泽’,他们就会回归传统:只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正是一直以来报纸的伟大使命。”(据《默多克:数字化时代的新闻业》)

正如默多克所指出的,互联网带来海量信息和交互传播效果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对信息甄别的困难。在信息过剩和阅读疲劳面前,受众仍需要一支专业的采编队伍为其采撷、摘编、解释和评价最需要的信息。

因此,未来报纸的发展竞争中,除了在形态与传播手段上进一步的改进外,最根本的还在于进行传播内容上的创新:不要满足于成为一张集纳信息的新闻纸,而更应成为一张能够解释现象、引导舆论、表达看法立场的有思想的观点纸。

经常有读者会这样评价报纸,“这张报纸很有品位,有见地”,而有时他们又说“这张像是大杂烩,乱得很”,事实上这既表达了读者对于报纸简单的喜好,也同样是一张报纸办报质量、思想水平、文化品位的基本体现。善于思考的报纸,必然善于揣摩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需求,并合理地引导读者认同自身的办报理念,从而通过报纸表达立场,合理地引导公众舆论。当报纸的理念诉求与读者的阅读需求达到基本的合拍时,这张报纸就必然能赢得大多数读者的青睐。

当然在这里我们还需要厘清一个概念,即报纸由新闻纸向观点纸的转型,并非是一个非此即彼的过程。事实上从报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报纸本身就一直带有传播信息与表达观点的固有属性,因此转型更多的含义在于发展的侧重点上的不同,也就是说未来报纸的发展在于传播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信息的编排组合、归纳整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事实真相,从而表达报纸的看法与观点。

在当前的报业实践中,实现这一探索转型的现实路径,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引导读者看新闻

与以往单纯地集纳信息的新闻纸相比,作为观点纸的报纸,应当有自己独特的理念诉求,更注重带着一定的思想理念来选择、整合、归纳信息,而不再是面面俱到,杂乱无章地告知受众所有的一切,这一方面在报纸的选稿环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东南商报》为例,该报的办报理念在于贴近民生、服务大众,因此,在选稿上就有意识地从民生服务上入手,兼顾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常规的国内国际新闻编辑中,我们一直体现这一宗旨。通常我们把所掌握的新闻分为须知、可读、重要等三大类,一般的时政消息我们列入须知一类,也就是说读者只须知道就行了;相对重要的,特别是与民生相关的信息,比如银行加息汽油调价、全国医保社保或房地产政策的调整等等与千万市民息息相关的,就属重要信息的范畴;此外可读的要求,则是从读者阅读兴趣的维度,单列的一项要求。在实际的选稿操作中,我们着重选择后两项因素的稿件。这样的选稿模式让大量的信息按照报纸的定位理念,有了各自的归属,从而形成了整个板块新闻贴近民生、贴近服务、可读可用的特色。

都市快报》有一句响亮的口号“生活因温暖而美丽”,其中就蕴含了该报注重人文关怀、注重生活情趣的风格特点。它可以在头版中,连续多年地报道“今年夏天西湖盛开的第一朵荷花”(详见2007年5月16日《都市快报》);也可以借助德国青年爱租房住这样一个话题新闻,顺带把世界各国解决住房难的高招介绍一番(详见2010年7月24日《都市快报》B05版);甚至于一位妈妈关于医疗卫生方面的热线来电询问,都让报纸不惜工本地专门辟出两大整版,对于“现在的孩子还要不要吃宝塔糖”,来一番“刨根问底”(详见2010年8月24日《都市快报》A12—13版)。或许这样的新闻在以往的教科书中,并不能算是有分量的新闻案例,但浓浓的生活情趣、别具一格的人文视角、贴心的服务理念却在读者中得到强烈的好评和共鸣。

2.独树一帜做新闻

如果说,引导读者看新闻,还只是侧重于报纸在选稿与信息的把关上,把读者的利益诉求与办报的思想观点进行沟通协调的话,那么独树一帜做新闻,则更是把报纸的思想性直接融入到日常的新闻产品制造之中,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新闻策划上更多地带有报纸思想理念的天然烙印,从而在同类媒体中显得卓尔不群、个性鲜明。

报纸如果要指导舆论,就必须要贴近生活、关注生活,就必须坚持以读者需求为第一信号。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贴近生活、关注生活,才能实现新闻策划的个性化。

《东南商报》正是本着这一思路,近年来出现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独家策划的热点新闻。2010年9月,宁波市下属的宁海县民间非法集资猖獗,有媒体甚至仅听凭网络传言,炮制出“资金链断裂宁海一月自杀12人”这样耸人听闻的假消息。事后当地政府部门专门出面辟谣澄清事实,然而事件背后,宁海的地下集资生态究竟如何?非法集资这一金融怪兽是如何从小到大直到让诸多人倾家荡产的呢?当地部门的清理整顿,是治标还是治本?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解答。因此,《东南商报》策划了万字调查报告《宁海日日会调查:一场金钱游戏的噩梦》,对这一事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成为同城媒体中的绝对独家新闻。

3.观点鲜明评新闻

而今,国内各家媒体对新闻评论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各类媒体上出现的评论文章,包括评论类的博客写作,已成为当下最活跃、也是最普及的一种文体。

新闻评论的兴起有其现实的背景,那就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的速度和方式被不断刷新,在信息量过剩、独家消息越来越难掌控的传播环境下,报纸的读者对独家评论、个性化观点的需求越发迫切。另一方面,肩负着引导舆论责任的报纸,本身也有必要对于群众关注的社会现象或事件发表看法,帮助读者明析真伪得失。

《东南商报》于2008年底创办了评论版《八方声音》,该版的定位是针对本地以及国内重大新闻进行批评与解读。2010年3月初,宁波一位网友偶然中在市区拍到一位打扮怪异的乞讨者,并把他的照片发到了网上,不料却引起了网民的意外追捧,美其名为“犀利哥”。网民的众声喧哗谈不上太多的理性,但让人担忧的是,国内一些媒体也闻风而动,纷纷以宁波出现潮人乞丐为题,对这一事件大肆炒作。在这一情况下,《东南商报》一方面通过报道,呼吁有关部门对这类弱势人群进行必要的救治;另一方面也及时地在同城中最早推出评论《让更多的“犀利哥”有尊严地生活》(详见2010年3月3日《东南商报》A04版),文中指出,“对困境无奈中的‘犀利哥’不是同情、疗救和扶助,而是极尽嘲讽、猥亵、模仿之能事,甚至将其引为新潮和时尚,无不折射出少数人内心的丑陋肮脏和社会的畸形病态”。同时呼吁对“犀利哥”这样身处特殊困境的人,公众和政府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回归到这个社会,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与普通人一样共享改革成果,感受到社会温暖。评论的立意与观点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对公众的舆论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注释】

[1]作者简介:王籍,1998年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曾为《宁波日报》工交部记者、《东南商报》时政新闻部主任,现为《东南商报》编委办主任。做过6年的时政新闻记者,又当过6年的夜班编辑,对新闻一线采编有一些切身的体会,有作品获省市新闻奖,并有论文发表在《新闻实践》等刊物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