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省语文教师张学青

江苏省语文教师张学青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汉洲,男,江苏省东海县人,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孙汉洲的父亲是一个读书人,然而社会动乱之际,却在其父辈的安排下做了一个本分的农民。孙汉洲的出生,使得中年得子的他把沉甸甸的期望放到了儿子的身上。其实,是要孙汉洲为她借书。1993年,他成为连云港市两位40岁以下晋升高级职称的教师之一,并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孙汉洲认为,教学生写作文,自己必须会写,否则

箴言:种瓜可能得豆,但天道酬勤,有耕耘必有收获。

简介

孙汉洲,男,江苏省东海县人,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5年生,1975年高中毕业,务农一年,任民办教师2年,1978年考取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82年毕业从事教育工作至今。现任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校长。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江苏省中学特级教师、全国推进读书活动十大人物、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中等学校首届“红杉树”园丁奖金奖、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辖市“富民强市,快速崛起”十大杰出人物、省辖市名校长、省辖市勤政廉政好干部等称号。作为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两次晋京,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4年5月20日,他作为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特邀嘉宾,与中国大陆钻探工程首席科学家许志琴院士同台为获奖演员颁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六个年头,孙汉洲出生在苏北东海县蔷薇河畔一个叫瓦基的小村庄。

孙汉洲的父亲是一个读书人,然而社会动乱之际,却在其父辈的安排下做了一个本分的农民。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革命政权的巩固,许多早年的同学成了“吃皇粮”的,他未免有几分遗憾。孙汉洲的出生,使得中年得子的他把沉甸甸的期望放到了儿子的身上。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孙汉洲刚上小学,白日饥肠辘辘不说,寒夜里,布衾不耐五更寒。然而,这不眠之夜成了父亲语文家教的时间。父亲教他唐诗宋词,还有朗朗上口的骈赋。起初,他只是顺口背诵,不知所以然;慢慢地,竟也能懂得了意思,品出了味道:他八九岁时初读《阿房宫赋》,已自扼腕叹息;背《吊古战场文》时,竟为古代的无名战士而潸然泪下。

他听过妈妈讲过关于文曲星的故事。有时,他夜晚独自仰望星空,希望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星。

“文化大革命”的飓风席卷神州,他这个少年也未能幸免。小学六年级,跟着老师喊了“打倒刘少奇”的口号后不久就毕业了。那时,中小学全部停办,他为生产队割草、放牛。因此,夕阳牛背驮走了好几年美好光阴。不过,他有书做伴,倒也快乐。堂兄家藏书颇多,他常借来读。这个时期,他读了古代的四大名著,读了古代的笔记作品,就连《评中国人民公敌蒋介石》《李白与杜甫》等“文革”期间在特殊背景下出版的书他也熟读了。在那生活单调的年代,是书沃灌着孙汉洲的心田,慰藉了他精神的寂寥。1971年初,大队办了初中班,但他因受一位堂叔(当时被造反派定为县内最大走资派)的牵连,起初被拒之门外,后来由于生源不足,才又补充进去。当他走进初中课堂时,已经开学两个月了。不过,由于他读了很多书,写作水平崭露头角,语文老师给他的第一篇作文判了100分,并当作范文评析。这一来,他成了语文课代表,在班级有了知名度,他的语文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到了高中,孙汉洲遇到了两位语文老师,他们因为孙汉洲的语文成绩好而赏识他,因此他也更加倾情语文。20世纪70年代中期,课程远不如现在这样紧。因而,他有了充分学习语文的时间。两位老师家中的藏书成了他高中丰厚的精神食粮。《唐诗三百首》,引起了他的诗情,写作成了他的爱好,诗歌成了他的青春栖息地。读了《牡丹亭》《雷雨》,他也尝试写剧本……毕业时,他已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才子,他的诗歌,多次出现在公社大型的宣传栏上,出现在市县文化馆的刊物上,他的剧本被公社宣传队搬上舞台公演……

高中毕业,他回乡劳动一年后又做了民办教师,教高中语文。尽管当时每月工资只有14元,他已相当满意了。有书教,有饭吃,在那个时代,已经足够了。他一边自学大学汉语课程,一边教书。教学相长,其乐融融。尽管是高中生教高中,然而他的教学成绩却出类拔萃:全乡联考,他的任课班级平均成绩名列第一。高考改革,他和学生一起走进考场,语文试卷中的文言文试题竟选自他刚教过的《荀子·劝学》。语文,为他扬起了青春的风帆。

大学四年,他像一个穷人意外地发现了一座金矿,拼命地开采。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处处留下他读书的身影。说不清多少个假日,多少个夜晚,孙汉洲沉浸在书本里,与哲人对话,与伟人谈天,与古人共沉浮,与今人共忧乐。做过教师的他更知道将来的责任重大,于是便深究教书育人的原理与艺术。语文,为他事业的成功奠基。

大学四年,他还被一位女生称为“书呆子”。那是数学系一位活跃的女生,她在一年一度的全校春节晚会上的歌声曾倾倒了全场观众。在图书馆,他们相识。于是,她常向孙汉洲借书。其实,是要孙汉洲为她借书。她要什么书,他就从图书馆借给她,看完了还给他,他再还给图书馆;如是而已,他竟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想不到毕业几十年后,那位女士偶然与一个朋友谈起孙汉洲,说他是个书呆子。听了朋友转述这位女士的话,孙汉洲也觉得当时真呆。一个姑娘家,书在咫尺,为什么不直接借,而是叫他转借?今天的年轻人,自然会一听而知雅意。可是,那时心中只有语文的他,却坐失良机……不过,语文就是他的青春知己,不,红粉知己!

1982年,大学毕业,孙汉洲又被分到家乡所在县。起初,管人事的教育局长看了他的档案很满意,决定把他留在县中学工作。然而,他接到的介绍信却是一所乡村中学——白塔中学,原因是临分配时,由于一个政要安插关系户,他被偷梁换柱。不过他抱定“金子总会发光”的决心来到白塔中学,带了高一年级两个慢班。然而,三年下来,他所带班的学生的考试成绩远居年级之首,那一年教师节,他被县政府授予“优秀园丁”称号。

1984年,连云港市教研成果评比,他是全市两位30岁以下获奖的青年教师之一。1993年,他成为连云港市两位40岁以下晋升高级职称的教师之一,并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1996年,他成为连云港历史上最年轻的特级教师。2000年,他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2006年,他有幸成为江苏省第一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008年,他又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可以说,他初圆了名师梦!是语文,给了他施展能力的平台!

回顾近30年来的教学生涯,他不无深情地说:“语文助我向成功一步步前进;语文教学,使学生成功,也使我自己成功。”他“新”“活”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受益无穷。他上课,不喜欢照本宣科,而是追求语文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享受中学习语文。近年来,他与不少早年的学生聚会,学生们对学过的许多课文记忆已经模糊了,然而,对他补充的知识却记忆犹新。

孙汉洲认为,教学生写作文,自己必须会写,否则,指导起来难免隔靴搔痒。因此,他平常除写作文外,也写诗歌,也写散文,集腋成裘,竟也成果颇丰,他如今已经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教而不研则罔”。孙汉洲平常醉心于教学研究,几十年下来,竟也发表了论文几百篇,自著专著16本,主编或参编了学术著作、教辅类书籍30多本。

有人说,中学教师,不需要做大学问,他则不以为然。几十年来,他潜心研究孔子,出版了3本专著。专著《孔子智慧与现代文明》获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他也研究《红楼梦》,发表了纠正曹雪芹常识性错误的文章。他研究毛泽东、鲁迅的作品也能另辟蹊径。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研讨会,绍兴市政府给他发出了请柬。他研究修辞,总结发现了多种新的修辞格。早在1990年他就出版了专著《中学实用修辞》,正因为如此,他被聘为高校硕士生导师。

饮水思源。他多少次独处独省,十分庆幸选择了语文,也感谢语文成就了他。他说,“不选择语文,我也许没有今天的成就,是语文教学的平台使我‘英雄有用武之地’。”他曾有过几次改行从政的机会,然而,他坚持在语文园地耕耘,至今无悔!

他的语文教学生涯已逾30年。30年来,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多少人和事如涛声远去,唯有语文与他寸步不离,使其人生充实。余下的路也许还很长,他将如何走下去?几番考虑,他深信,能够忠实伴他风雨前行的,只有语文!

凭他校长的职位与年龄,完全可以脱离语文教学的课堂了,然而,他不。是水总要流,是鱼总要游,离开语文,离开学生,一个教师的价值便要打折扣。

凭他的资历,现在不必再靠著书立说来证明自己的语文研究能力。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要把语文学习、教学的经验与成果留给后来者。

其实,更要紧的是,他发现语文已经融入他的生活,一次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生活中不可一日无此君。可以食无酒肉,但不能一日不看书;可以不看电视不打牌,但不可以一日不写作。如果一天不看书,不写作,我便觉得日月虚度。床头有书,案头有文章,此生亦足乐矣。平时所交,有高官有富豪,然而,身处其中不自卑者,因有语文支撑我!当然,论及地位,我自然不如他们。然而,我有弟子三千,专著一摞,又何贱之有?何贫之有?何卑之有?我坦然,恬然,安然,不以为惭焉。”

做学校管理工作,是孙汉洲始料不及的。他做过许多“梦”,想当科学家、文学家、名医、名师,唯独没有想做干部。记得1987年,教育局任命他做教务主任,他还闹别扭不干。然而,历史却把他“无情”地推上这个岗位

孙汉洲自1990年当校长以来,屈指已近二十年。二十年,他当过四个中学的校长,涉足乡村城市、大江南北。所到之处,都勤政廉政,开拓创新,不仅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创新管理制度,更新办学理念。

“制度创新,才是最大的创新”,孙汉洲一直致力于管理制度的创新。多年来,他任职的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都是拥有100个左右教学班的超大规模学校。他在探索超大规模学校的管理机制方面,在实践与理论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孙汉洲在东海高级中学创立了立式分部管理体制,即把学校分为三块(部),每部都有高一至高三,各部对师生进行全方位管理。学校的政教处负责对班主任考评,每月一次,考评到部,然后由部内考评到班主任。教务处负责对教师考评,每月一次,也是考评到部,由部内考评到教师。通过考试、统一模拟划线,拉开部与部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分配差距。至于学校的整体年级工作,由学校指定一名副校长会同教务处一名主任统一指挥、协调。

实行分部管理的好处在于:1.化整为零,管深管透;2.强化竞争,互相促进。

孙汉洲还创立了“班级组”制度。“班级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组成。班主任是班级组组长,既管理学生,又管理本班任课教师。学校考评到部,部内考评到班级组,这样,班级组全体教师紧紧“捆绑”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从而增强全体人员的协作意识,使班级组形成一个有机、灵活的整体。

班级组管理的好处在于增强团队精神,增强工作合力,使学生管理由一人独管变为齐抓共管。

创新的管理体制,使学校在协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省市领导对这种管理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教育部门来学习借鉴。2003年,《成才导报》“管理纵横”专栏特邀孙汉洲校长作为4月嘉宾主持,每周刊登一篇介绍学校管理的文章。澳门大学客座教授、华东师大教授胡东方认为这种管理模式具有原创性,在全国具有创新意义。

2006年2月,经过公推公选,他由苏北来到省城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工作,先后担任常务副校长、校长。新的环境,新的岗位,他又有了新思考,新动作。他系统地提出“一部两组”的管理模式,并成功地进行了实践,成效凸显。

2006年以来,29中教育、教学、教研质量一路攀升,连续三年获得南京市绩效评估最高奖项——综合奖,并获得“高考推进奖”。

孙汉洲出版了《向孔子学做老师》等专著,在管理理念上多有创新,走在时代的前列。他率先提出了“学生是上帝”的理念。他认为,学生是皮,而教师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提出了“即时奖励”的理念,即在工作中注重过程评价,对好的经验、成绩要趁热打铁,予以奖励。另外,对学校中层干部的领导力、执行力、教师的科研思维品质方面都有独到的研究。他经常为省市乃至全国性校长培训班开设讲座,受到专家与同行的高度赞扬。

“老牛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孙汉洲近年来的座右铭。孙汉洲正以“老当益壮”的精神,继续在教学、管理、研究与创作的山路上执着登攀,不怕征程的艰辛,只愿领略成功的风景!

(摘自《江苏教工》)
2012年3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