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学校创新型专业师资存在的问题及培养研究

高等学校创新型专业师资存在的问题及培养研究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具体研究了工程创新型专业师资培养体系的主要内容,设计了创新工程实践培养体系、培养质量保证和激励评价体系以及校间和校企合作制度,以期为高等学校制定和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师资培养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高校专业师资的职业道德修养突出表现在教学责任意识上。

马 彬 谢显中 吴利平

(重庆邮电大学)

摘 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向专业教师教学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剖析了教师教学综合素养的特点及组成,针对当前工程创新型专业师资教学综合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当前专业师资教学综合素养的现状。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具体研究了工程创新型专业师资培养体系的主要内容,设计了创新工程实践培养体系、培养质量保证和激励评价体系以及校间和校企合作制度,以期为高等学校制定和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师资培养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师资培养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实践培养体系

作为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体——专业教师,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直接承担者。教师教学综合素养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识以及作为教育工作者所应有的各种知识在自身内化而成的修养和品质。高校专业教师教学综合素养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合理的学科专业知识是形成教育教学能力的必要前提,基本的教学能力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工程创新型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问题,其本质是高校专业师资的教学综合素养发展问题。在专业师资队伍培养中,要通过专业学科教育解决“能教”的问题,教师教育专业学习解决“会教”的问题,师德教育解决“爱教”问题。

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剖析了教师教学综合素养的特点及组成,结合当前工程创新型师资教学综合素养培养在这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总结了当前专业师资教学综合素养的现状。根据我校及我国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专业培养方案对师资的工程型、创新型、国际化等的要求,结合高校和企业两个方面,具体研究了工程创新型专业师资培养体系的主要内容,设计了创新工程实践培养体系、培养质量保证和激励评价体系以及校间和校企合作制度,以期为高等学校制定和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师资培养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工程创新型专业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1.工程创新型专业师资教学综合素养组成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校专业教师教学综合素养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合理的学科专业知识是形成教育教学能力的必要前提,基本的教学能力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1)学科专业知识方面

高校专业教师合理的学科专业知识结构主要由四个层次构成:本学科宽厚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教学法的基本知识,有关学生的知识。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本学科宽厚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对所教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理解深刻,才能讲出道理、讲清思路、讲好方法。许多专业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往往就是因为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到位,甚至理解错误。

由于本学科及专业的基础理论不扎实,常常出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不深入、不清楚、不明白,理论深度不够,内容陈旧重复,重点不突出,概念不准确,甚至出现错误。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面狭窄,致使教师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少,启发讨论少,教学效果差,甚至导致照本宣科现象。

(2)教学能力方面

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它可以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三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所授课程内容,能够把本学科高深的科学内容经过精细的二度创造,变成适合施教、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状况和情感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认知能力。教学认知能力包括分析和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方案设计的能力、撰写教案的能力、了解判断学生的能力。它是教学能力的基石,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准备的水平,影响到教学大纲、教案和授课计划等方案设计的质量。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讲清概念的能力、突出重点的能力、理清脉络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科学运用多媒体的能力、启发诱导的能力、师生良性互动的能力、掌握授课时间的能力、组织课堂讨论的能力、课程考核的能力等。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高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觉察、反思和有意识调控,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反思能力、课堂评估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

经过近年的高校扩招,许多专业教师是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最易出现教学操作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满堂灌、照本宣科、时间掌握不好、忽视授课细节。

(3)职业道德修养方面

高校专业师资的职业道德修养突出表现在教学责任意识上。教学责任意识是教师对分内的教学工作应做好的认知和觉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责任感。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对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起导向作用,它成为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推手,是教师永远追求高质量教学的力量源泉。一方面,它使教师在教学中充满激情,爱学生,爱所教学科,爱教学,全身心地努力追求高质量教学,为人师表;其次,它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丰富教学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它促使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创造性,展现教学智慧。

部分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差,不注意为人师表,主要表现在:备课不充分,教学文件不全;随意停课,擅自调课和串课;上课迟到、早退;与学生缺乏沟通,忽视作业、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指导;上课接手机,留胡须、头发乱等。极个别的,还会出现课堂上不尊重学生,专横独断等。

2.当前专业师资教学综合素养的现状分析

综上教师教学综合素养组成及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不难总结出现今高校专业师资队伍教学综合素养的现状。

(1)能力结构比例失调,教学能力明显不足

从一些资料调查情况可以分析得出,目前高校专业教师驾驭学科专业内容的能力、教学目标制定的能力、教学方法设计的能力、教学的组织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等方面都比较缺乏。同时,可以发现专业师资的教学能力发展也很不均衡,与当前国家和社会对于专业师资的教学能力要求相差甚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需要复合型人才,而教师复合型能力不仅包括基本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更主要的还应包括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熟练而有效地运用先进多媒体和信息手段的能力。复合型的教师应既有基础能力,也有一般能力,还有工程创新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循序渐进、综合发挥着作用。

(2)教师价值取向失衡,重科研,轻教学

不少专业教师回避教学,认为教学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有些教师不认真进行教学工作,备课不充分、讲课不认真,这都反映出部分专业教师应付性的教学工作态度。据相关调研发现,有62.4%的专业教师或多或少地从事兼职工作,仅仅只有23.5%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然而,教学反思就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总结、反省自己的劣势,琢磨出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完善措施。

(3)师资培训重“形式”,培训内容无体系和层次

现在学校在专业师资培训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教学能力,另一个就是培训对象不是针对专业师资。据相关调查发现,18.3%的教师认为学校安排的培训考虑到了专业师资的特点,有针对性,有体系和层次;64.2%的老师认为学校没有做到上述要求;17.5%老师表现出漠不关心,教学还是按照自己的一套办;只有23.5%的老师或多或少地进行过专门的针对教学能力提升的训练;16.1%的老师没有经历过,很大一部分的培训都是以教学部或专业为单位,大家一起培训,没有体现系统性和层次性。

现在很流行的一种方式就是,培训结束后给每个人颁发一张证书,无关乎培训表现、出勤等。这就造成某些培训活动只是“走过场”,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或部分教师误把培训理解为舒缓教学压力或个人职务晋升的手段,这样的培训效果会怎样可想而知。

(4)缺乏有效的专业教师评课激励机制

目前,大部分学校对专业教师的评课除了教学督导就是教师授课大赛。学校的教育督导对教师的评课、学生对教师的学评教和教师之间的教评教,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教学督导人员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时,只“督”不“导”,过于注重评定等级,而不是着眼于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对教师很少提出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另一个是通过一堂课的授课比赛来评定等级,其中的等级评定往往带有某种主观因素,却没有对教师授课有效的评议和反馈,基本起不到帮助专业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作用。

(5)缺乏有效的内部培养政策和保障体系

学校重视外部引用轻视内部培养。与这些高校在引进人才时的“一掷千金”相比,他们对校内在职教师的培养却缺乏热情,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明显不足。政策保障没力度,目前的教师法规中看不到关于提升高校专业教师教学综合素养的保障条例。

(6)高校专业师资的工资待遇不容乐观

据美国2012年最新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单论工资,在全球28个国家的教师中,中国几乎排到了垫底的位置。在中国,刚入行的大学教师收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每月259美元(约合人民币1 632元),是全球“最低价”。而中国大学教师的平均工资也仅为720美元(人民币4 537元)。

专业师资面临的生活问题很多,再加上各种改革,影响最大的是青年专业师资。这就使得很多青年专业师资难以安心工作,更别说致力于教学综合素养提高了。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师资的要求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显著区别在于它的实践性、集成性和创新性。工程实践是工程学科的本质要求,是工程集成和工程创新的基础,因此,工科专业师资的工程实践经历是其能否胜任工程人才培养重任的基本前提。然而,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却正是目前高校工科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高校工科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出建设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的新要求。遵循工科师资的成长规律,要求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高校要建设一支有优良工程经历的高水平的专、兼职专业师资队伍。

1.专职专业师资的要求

对于专职师资来说,除了应该具备一般师资所具备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职业修养外,还应该强化下面几个方面的重要能力,才能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对专业师资的要求。

(1)创新实践教学能力

创新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个核心要求,是培养专业应用型研究生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培养具备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应用型研究生,必须要有一支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和创新实践教学能力的专业师资队伍。创新实践教学能力是专业师资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的经验和能力,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一种能力。具备该能力的师资必须是有相关行业企业的从业经历,且懂得不断更新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2)双语教学能力

双语能力是国际化专业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一个基本要求。双语教学不是外语教师的工作,而是应把双语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师资队伍具备双语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是专业师资在教学过程中能通过外语来获取、组织和传播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内化技能。具有该能力的师资最好要有国外的求学经历或者外企的工作经历。

(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

工程教育研究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对专业师资提出的一个更高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还要求专业师资了解和借鉴国家工程师培养的经验和教训,开展工程教育研究,不断创新与改革。只有专业师资队伍具备了良好的工程教育研究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专业应用型研究生。

2.兼职专业师资的要求

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大力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历和工程管理经验的企业兼职师资,完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从企业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和高级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承担专业实践和设计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指导教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这就需要兼职专业师资除了具备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工程教育能力和教学能力。

从以上内容可见,要培养出我国的专业应用型研究生,对专业师资而言,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工程的实践性首先要求工科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进行实践操作。而工科作为一门创造新事物的学科,创新能力又是新世纪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针对目前高校工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提出建设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的要求。遵循工科专业师资的成长规律,要求参与高校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三、高校专业师资培养体系的制定与实施

1.制定符合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规律的专业师资培养体系

师资培养体系是保证师资培养质量和师资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师资培养过程、安排培养任务、确定师资编制的基本依据。确定专业师资培养目标是制定人才培养体系的前提条件,目标是培养面向云计算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和工程型为主的复合型国际化专业师资队伍。

为使培养的专业师资适应云计算时代要求和现代行业发展需求,拟建立需求信息征集制度,通过校企座谈、走访企业、国外调研等方式广泛征集需求信息。根据这些需求,遵循国际化、复合型、工程型、创新型四个基本原则,制定了一个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专业师资培养体系,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灵活课程内容体系和动态培养计划。详细结构图参见图1。

图1 专业师资教学综合素养培养体系图

综合考虑教师综合素养的各组成部分,形成一个以云计算时代需求、现代行业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输入,国际化、复合型、工程型和创新型的专业师资队伍为输出,创新制定一个专业师资培养体系,可以实践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云计算时代需求和企业工程项目为导向,形成灵活的培养课程体系、动态的培养计划和培训内容。

②基于云计算平台,重构理论和工程实践培养体系,加强对师资工程管理和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和外语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③根据新的计算模式,确定一些专业师资培养急需的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能力课程、职业道德素养课程等课程群,创新师资培养内容。

2.创建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师资需求有效结合的创新工程实践培养体系

搭建创新工程实践培养体系是专业师资培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师资培养的质量。为此,坚持产学研结合,建立全新的工程实践培养体系,加大工程实践培养环节比例,引入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制定或更新相应的培训内容,以培养专业师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创建一个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师资需求有效结合的创新工程实践培养体系。

实施“走进来、带回去”战略,让企业带工程项目和企业兼职师资进入云计算平台,加强工程实践培训内容。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训练后,又让企业把合格师资聘回去。通过企业人员和高校师资的有效交流兼职,以达到有效培养师资的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3.构建与专业师资培养规律相适应的培养质量保证和评价激励体系

师资培养质量决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应构建一个与创新工程型专业师资培养相适应的培养质量保证和评价激励体系,在质量保证和评价激励体系中引入社会、企业和师生参与的综合评价机制,有效地保证适应专业应用型研究生培养需求的专业师资培养质量。详细构成图参见图2。

图2 专业师资培养质量保证和评价激励体系构成图

在该质量保证和评价激励体系中,除建立领导听课、二级教学督导、培养质量评估等学校制度外,为保证与社会和企业相关的工程实践环节的质量,还可增加以下质量保证和评价激励措施。

(1)建立企业和专业教师的动态信息反馈机制

定期和不定期地搜集社会需求,根据需求及时完善云计算服务平台,调整专业师资培养体系和工程实践体系,按需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同时,可以根据参与企业培训的专业教师反馈信息,遴选优秀的企业实习基地进行长期合作,淘汰部分不合适的企业。

(2)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师资评价激励机制

结合企业和社会对高校师资的评价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师资创新评价激励机制。

4.坚持产学研合作,探索有效整合企业和高校资源的校间和校企合作机制

探索一套有效地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的校企和校间合作机制,通过建立外聘教师师资库和企业师资实训基地,为引入惠普、中兴、华为、甲骨文集团等国内外企业的资深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培训,输送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实际项目开发探索一个新途径。另外,通过以出国留学、国内培训计划的形式选派专业师资到国外和实训基地参与实际项目开发等措施,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输送专业师资到企业参与实际项目开发的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贵成,张明雷.“卓越工程师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 2010,28(3):91-93.

[2]曾富生,东波.浅析专业学位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 16(7):56-58.

[3]朱晓芸,杨潮.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12,13(14):104-108.

[4]宋强,裴金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以教育硕士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7):68-69.

[5]张吉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以矿业工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1(11):119-121.

[6]李军,刘雪暖,孙兰义,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石油教育, 2013(3):4-6.

[7]李昕.专业化、高质量、重实践——日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十年[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3):70-73.

[8]张延飞,邓禹,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3(3):37-38,44.

[9]靖恒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研究[J].大学教育,2013(3):18-19.

[10]吴志军,李晔,曹静,等.同济大学车辆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8):36-39.

[11]徐巍华.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287-289,314.

[12]李峥,李锋,张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为例[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104-108.

【注释】

[1]本文是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足创新意识的计算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yjg 133002)和重庆邮电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素养培养研究”(项目编号:xjg1207)的部分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