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滞后,已成了掣肘农村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制约新课程顺利实施、推进的瓶颈。因而,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燃眉之急。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是由操作型教师逐步向学习型、研究型甚至学者型教师转变,成为新一轮课改自觉的积极的践行者。校本研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是创建学校特色的有效策略。

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黄 新

一、影响当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大致有制度管理、专家引领、个体态度、理论修养、教学资源、学校氛围等诸多方面。上述因素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起到的作用也不同。目前,困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普遍问题主要有六个:其一是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师对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刻;其二是农村教师知识面狭窄、结构单一,而且知识陈旧老化;其三是教师群体对教育教学的综合适应能力水准不高,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其四是教育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缺失严重,教育方法总体比较传统落后;其五是教师自觉反思、研究教育教学的意识淡薄,研究能力较弱,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技能不强;其六是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能力较弱。事实上,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滞后,已成了掣肘农村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制约新课程顺利实施、推进的瓶颈。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因而,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燃眉之急。

二、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是由操作型教师逐步向学习型、研究型甚至学者型教师转变,成为新一轮课改自觉的积极的践行者。同时,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要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以农村教师的实际现状为出发点,以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群体化提升为价值取向,从管理制度、方案规划、培训模式、实施途径、评价机制等诸多层面予以整合策划。

(一)唤醒发展意识:抓好以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为要旨的师德建设

学校党政要形成共识、凝聚合力有目标、有规划地对教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每位教师都能增强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和成就感,以钟爱教育、热爱学生、珍爱自己作为提升师德的逻辑起点,形成自觉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育人意识。同时还要引导建设自尊自强、自省自励,使专业化发展成为教师自己的内在需求,使专业化发展成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者精神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独特经历。教育工作是教育者一种独有的生活方式,崇高的师德是提升这种生活方式质量的本质性保障。受家庭教育、农村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家长、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这就给农村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与挑战,因而农村学校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更要突出师德,学生的进步、发展也更依赖教师的爱岗敬业、自身职业价值追求。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大力弘扬先进典型,特别是对引进的青年教师,要通过切实的师德教育,促进其敬业爱岗,并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逐渐养成民主平等,善于钻研,精益求精的教风。教师的职业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奉献,这些要求用师德来进行自我塑造,争创良好的师风。

(二)疏通发展路径:做好契合农村教师的实际专业培训

加快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培训是主要途径之一。就培训而言,应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

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要根据教师所担任的课程来确定,要与教学专业对口,培训应力求精悍而实用。农村中学由于师资不配套,有的教师身兼几个学科的教学任务,在集中培训的时候,各学科的培训不能全面铺开,要有利于教师在参加一门学科的培训后,又能兼顾其他学科的培训。

2.实效性

培训要注重实效,在培训过程中要从学以致用的原则出发,培训内容要适应海岛农村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而且要能解决农村学校教师所遇见的普遍问题,例如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对新教材体系的解读、课堂教学的评价、试卷的命题与评析、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等,要充分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结合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突出新一轮“课改”精神,在观念上和教育思想上给教师以新的启迪,在技术上予以有力的专业指导,通过具体和典型的教学案例的剖析,让教师们真正在教学理念上有所突破和超越,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启发和创新。

3.交互性

培训要为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平台,让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要注意了解农村学校教师的真实需求,要将培训的过程转变成农村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过程,做到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使培训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铸造发展引擎:关注以教师自我学习和自觉反思为抓手的内驱力激发

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重视给教师提供学习和反思的机会。不但要加强对所教学科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要继续以“主动有效课堂”活动为载体,夯实教师的理论功底,拓宽农村教师的教育视野,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并主动参与实践,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分析、总结,使自身专业素质不断地得到成长、发展,尤其是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实质上就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过程,自我反思是教师真正实现专业提高的基础和前提,在教育工作中有意识地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就显得十分重要。反思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者为提高自己实践的理性成分而采取的自我反思探究的一种形式,它强调实践者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在同一情境中进行验证。开展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对他们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学中的反思走向系统化。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而且有助于教师形成教育研究的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构建发展平台:夯实以系统规划、精细管理为特色的校本研训之基

校本研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是创建学校特色的有效策略。开展校本研训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价值。因而,必须建立与新课程相应的系列化的校本研训制度。例如我们实施的“主动有效课堂”工程,做深做透,并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特别是在校本研训刚刚实施阶段,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还很不到位,此时更应该从观念入手,解决教师关于校本研训的思想认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校本研训观。

近年来“校本培训”已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须臾不可离开学习的观念已为教师的广泛认同。但是,“校本培训”教法陈旧腐朽、内容脱离实际、形式单调乏味,受训者无成长和快乐体验的现状却很难令人满意,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要明确培训目标

目标是行动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在以往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中,培训者所期望的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往往被忽视,甚至忽略,年龄大了、知识够了、工作忙了、时间紧了等支持不学习不培训的理由可有千万条,但是教师必须参加学习培训的理由只有一条,这就是教师不学习就不能胜任工作。如不能胜任工作,就将失去工作岗位。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不经过系统的学习、专门的培训,就无法完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把学习、研究、创造作为职业生活方式,否则,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2.严格培训管理

有效的管理是成功的保障,每次培训都要加强外部力量的检查和督促。建立培训教师通讯录,以加强培训工作联系;坚持开始时签到,结束时点名的考勤制;建立培训情况积分制,将教师的出勤情况和培训中作业完成的情况划分累积,计入学年教师考核中。

3.充实培训内容

对教师的培训,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又要兼顾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方面,使教师对新课程的改革目标、理念、内容、方法有初步了解,帮助教师从理念上认同课改的价值。在实践操作方面,培训不仅要让教师从概念上理解新课程,而且应努力促成教师在行为上发生相应的变化。要多设计一些如分组讨论、交流发言、座谈会、典型教学案例分析等方面的活动,这些都使教师在活动中体验新课程的思路与举措,并在思维的碰撞中对课改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

4.丰富培训形式

课改培训的效果不仅来自培训内容,也体现在培训方式上。在校本培训的实践中,可以采取参与式、交流式、案例式等方式。参与式体现了以培训的参与者为主体,人人都行动的培训思想;交流式即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大会交流;案例式则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紧密结合,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较为有效。

5.“校本培训”一定要做到以校为本

“校本培训”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阵地,立足岗位,立足本校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再学习、再提高的一种培训形式。不能把“校本培训”搞成单纯的校情教育,也不要做成教育教学理论经验讲座,要做好结合文章,让教师能得到切合本职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利于个人专业发展、与所在学校工作开展相适应的有用知识。

总之,精心设计的培训要目标明确、管理严格、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真正让教师们感到受益匪浅,使教师由“要我培训”,变为“我要培训”,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五)提升发展品质:注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和归宿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地发展。

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习惯的教学行为中解放出来,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要积极引导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进行认真审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省,做到在实践前反思,力求未雨绸缪;在实践中反思,着眼反馈矫正;在实践后反思,致力反省提升,在三思而行中实现反思的真正目的——使教师不断地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教学反思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进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比较法,即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教学反思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①“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②“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③“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④“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六)提高发展水平:强化以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破解为基本原点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一头连接着教师的业务学习,一头连接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学校要以课题研究作为有力抓手,采取科研带动的策略,积极整合教研处、教科室、教研组和学科组等各种力量,建立立体、开放的教研网络。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通过案例分析、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多种研究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语),在研究中促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同时,学校还要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相互支持,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研究内力,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课题研究的实现途径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申请自上而下的课题,组建起专门的课题组,用课题来组织有关的教师参与研究;另一种是及时发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闪光点,由学科组、教研组、教科室、教研处层层总结提高,并向学校推荐,学校选择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立项。

(七)丰富发展内涵,建设以优良环境和良好氛围为主要标志的学校文化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良好的发展环境。这里的“发展环境”就是指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历史、育人环境、办学特色等,它影响着生活、学习、工作于其中的所有人。要树立正确的大教育观,真正理解面向21世纪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这样一个本质。学校教育不但指把学生培养成才,也包含着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培养造就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成绩优异的教师。

建设校园文化,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优良环境,一是要有宽松的氛围。要让教师得到专业成长,首先要给教师“松绑”。要允许教师拥有自己的天地,用更具人性化的标准去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绩,让教师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修身养性、研究学问,得到长足的专业发展。二是要有人文的气息。一所高品位的学校,应该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领导思想解放,理念开放,言行奔放且富有人情味的;教师志趣高雅,仪表典雅,举止文雅且富有书卷气的;学生品德放心、学习用心、生活舒心且富有创造力的。浓郁的人文气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空气。三是要成为学习型校园。作为师生共同学习发展的场所,学校要成为学习型组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空间,使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我、开发自我、超越自我,让自己的专业发展在校园内扎根。

(八)建立发展机制:形成以激励发展为导向、以规范发展为导引的评价机制

1.制订符合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

目前,教师专业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通过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以指导教师专业化进程向着预期的目标发展。在信息社会,教师专业的知识基础、专业道德、专业训练等内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对学生担负更大的责任,需要更主动更全面地关心学生,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必须审视目前我们崇明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结合教师专业的特性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制订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关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终身性和延续性,使标准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帮助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

引导和鼓励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的评价制度,来达到促进教师专业的改进、提高和发展,通过评价帮助教师提高成效、找出差距、改进工作、实现发展。进一步激发农村教师的教育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心、自信心,鼓励教师的不断创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加强对新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是实现深化农村教育改革,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战略措施,也是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一个重要举措,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逻辑起点。

(作者系崇明县三乐学校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