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作业的个性化其实不容易

实现作业的个性化其实不容易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的课业负担和作业的有效性引起社会的关注,个性化作业的理念逐步被人们认同。但我现在才意识到他对政治作业个性“关爱”的无奈。从学生个性的把握,到个性化作业有的放矢的设计,再到对学生个性化答案的点评,无不考验着教师的知识与能力。

实现作业的个性化其实不容易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 吴希成

学生的课业负担和作业的有效性引起社会的关注,个性化作业的理念逐步被人们认同。在讲授思想政治课《新时代的劳动者》的相关知识后,为贯彻个性化作业的原则,我布置了以下四项作业:

作业1:劳动者就业有何意义?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适用对象和形式:上次政治单元考试班级后15名的同学,做在作业本上)

作业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应建立怎样的就业机制?(适用对象和形式:全体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作业3:自愿组合、分组综合探究,怎样才能从就业和工作中享受快乐?(适用对象和形式:上次政治单元考试班级前15名的同学,小组成果呈现)

作业4:社会实践调查,剖析父母就业或失业的原因。(适用对象和形式:学生自由选做,下节课发言、共享)

我的设想是,作业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现有状况和个性发展要求。学业程度不高的学生做“教材知识重现式”的作业1,既有利于学生达到现实目标,又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作业2略高于教材显现的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作业3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眼,作业4体现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两者都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看似科学合理,但情况并不美妙。

一、学生的质疑

刚一下课,被划定在作业1范围内的学生甲马上找到我,连珠炮般地发问:“老师,为什么我每次都只配做作业1和作业2?你怎么就断定我没能力做其他作业?我就不能和别的同学一起探究?我的课堂发言水平也不差!”

我顿时语塞。我没有理由斥责同学甲对我的“无理”,因为他在表达学业进取的锐气,这里不必强调“师道尊严”。同时我也感到他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怎么能用学生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状况?怎么能用学生课业成绩限制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在学生甲略带气愤的责问中,我感受到他长期被压抑的人格与尊严。教育就是生长;教师要竭力促进学生自信地平等地成长,应该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人格被尊重、潜能被释放,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成功体验中获的能力和素质的升华。现实中,有些个性化作业借口学生成长过程中某个方面的差异性,如成绩和纪律,于是打着循序渐进的幌子,降低部分学生的作业要求。这样做只是尊重了学生的外在差异,但践踏了学生理应平等的内在人格,剥夺了学生平等发展的内在诉求。当然,我们可以用另外的标准来确定不同学生作业难度,问题在于,现行考核模式下老师又能以什么标准来划分学生的不同的能力“层次”呢?我们该用什么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呢?

我俯下身去,低声对同学甲说:“你试着完成作业3或作业4吧。”他倔强地问:“那其他同学呢?”我没有正面回答他,因为这个问题已经涉及我的作业设计初衷。我该反问我自己。

二、学生的推辞

两天后,各类作业和综合探究成果收上来了,我欣喜地看到学生乙的作业1和作业2做得很工整翔实,同时这位同学又是探究成果的主要执笔人,展现出这位同学政治课的能力和执著,自然我对他的作业赞赏有加。不料在同学乙作业2的末尾,夹着一张纸条:“老师,我知道你对我很关心,您是我的良师益友;但是,我的志向是在理工科,可我现在政治作业上花费了大量精力。我知道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可以互相促进,但我还是希望能够减少一点政治作业的压力。”

我怔住了。同学乙是一位品学兼优、表现力很强的学生,我一直在政治作业上对他格外青睐,力图从各个角度培养他;而同学乙似乎也很“享受”个性化作业的特别关爱。但我现在才意识到他对政治作业个性“关爱”的无奈。从他的提示纸条中可以看出,我为他设计的个性化作业显然偏离了他的个性。那么,我对其他同学的作业设计呢?我可以深入观察我的学生,但这就能保证我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吗?至少有三个原因制约着我对学生个性的把握:①班级人数。我任教五个班约300个学生,每班每周两节课,无法让每一个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分表现自己,教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捕捉学生个性。②个性的复杂性。学生个性包括认知、能力、情感、兴趣、价值观、思维习惯、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可能以显现、隐现甚至假象表现出来,加上青年学生的人格走向又处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这都增添了教师准确把握学生个性的难度。③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把握学生个性需要教师具备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充足的知识和认识学生的能力、经验,而这些知识与能力不是信手拈来的,需要积累和储备。

我的个性化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障碍,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默默地收起纸条,对同学乙的志趣和发展趋向只能留待以后逐步了解。我坚信,教师应该是学生成长的助动者、引领者,而不是强行为学生设计人生方向,这是设计个性化作业的前提。

三、学生全员放弃

按计划下节课的前半段由选做作业4的同学来剖析父母就业或失业的案例。临上课前,政治科代表向我汇报:没有人完成作业4的调查,所以也就没人发言。在科代表略带歉意的表情中,我明白他既不愿完成这个调查作业,也不便动员别人完成这个调查。我该怎么办?

在课后的访谈中,我了解到没人选做作业4的原因归纳起来大概有四个:涉及家庭隐私、各科纸质作业太多、认为调查活动对考试成绩提高没作用、对父母的状况不清楚。我可以宣布取消这次预定的“剖析会”,可以在今后的作业设计中尊重隐私权;但我必须理清个性化作业中必做题与选做题的关系,必须解决文本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的关系。个性化作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承认学生自己选择和全面发展的权利,选做题、实践题应运而生。那是否意味着做不做选做题对学生的成长关系不大?既然关系不大为什么还要布置?同时,当我们歌颂实践性作业的必要性时,又不得不强调考试成绩和文本作业的重要,究竟学生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应对名目繁多的个性化作业?

看来,在我没有弄清选做题的必要性和实践性作业的可能性之前,我对这类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最好慎之又慎。

四、教师的烦恼

一趟作业下来,我感到心力交瘁。这完全不是因为我的个性化作业没有得到落实而气愤,而是因为我感受到教师在个性化作业中的烦恼。

第一,时间压力。个性化作业从个性化设计到个性化批改评价,需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从而冲击教师自我学习、思考的时间,不免力不从心;再者,个性化作业层次多,讲解和展现需要班级公共时间,教师难以从学生有限的公共时间中挤出空闲来。

第二,教师能力。从学生个性的把握,到个性化作业有的放矢的设计,再到对学生个性化答案的点评,无不考验着教师的知识与能力。个性化作业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涉及教育环境、教师培训力度、国家师资建设等多个方面,教师个人的努力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评价机制。个性化作业承认学生个性差异,主张循序渐进地帮扶学生发展,但统一要求的阶段性考试总是不期而至,让教师没法等待学生逐步发展。另外,个性化作业重视作业的质量和实际作用,不能简单地用作业文本的数量来衡量,但学校对教师的作业检查往往偏向于强调作业的数量,矛盾难免。

也许我们能找到更好的个性化作业的方案和操作规程,让学生人格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和教师都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共同发展;但是我不得不说,实现作业的个性化其实不容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