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边界学习”对教学评价的要求

“无边界学习”对教学评价的要求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边界学习”评价使课堂不再是一个单薄的、平面的狭小空间,而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思维场,在这个思维场里,师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师生的探究欲望得到尽情地释放。“无边界学习”视阈下的教学评价,使课堂不再是单一乏味的生产车间,而是一个让学生充满向往之心和留恋之情的幸福磁场,处处洋溢着让学生着迷的风景。“无边界学习”视阈下的教学评价,努力使课堂充满激情的诗韵,激荡着生命的活力。

一、“无边界学习”对教学评价的要求

“无边界学习”评价使课堂不再是一个单薄的、平面的狭小空间,而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思维场,在这个思维场里,师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师生的探究欲望得到尽情地释放。在课堂里,师生相互引动,彼此撞击,课堂里不断闪现着创造的火花。在教学时空上,课堂有着开放的空间,敢于超越课堂,善于向生活延伸,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知识系统上,能有效地把本学科的知识内容串联照应起来,同时,又能超越学科,打通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在资源利用上,能充分挖掘文本资源、人力资源、生活资源和网络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重组和科学利用;在学生发展上,跳出灌输教学的误区,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思考、发问、查询和怀疑,在充满张力的探究中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和生成新的问题。

“无边界学习”视阈下的教学评价,使课堂不再是单一乏味的生产车间,而是一个让学生充满向往之心和留恋之情的幸福磁场,处处洋溢着让学生着迷的风景。没有专制,有的是人文的关怀;没有讥讽,有的是充满期待的激励;没有责备,有的是循循善诱的引导;没有“填鸭”,有的是指点迷津的点化;没有压抑,有的是相互研讨的愉快;没有死板,有的是充满生机的互动。教师给学生以探索的信心和登攀的鼓舞,学生给教师以聪颖的感染和醉心的激情。在问题的牵引下,师生情感相互沟通,思维相互碰撞,问题相互突破,资源相互享用,目标相互达成,大家在相吸、相协中,相互滋润,相互激励,相互照耀,动态地连接着无数磁力线,共同构建着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无边界学习”视阈下的教学评价,努力使课堂充满激情的诗韵,激荡着生命的活力。课堂上,学生“小眼发亮,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教师“眼中有爱,口中有物,脑中有路,心中有情”;学生在课堂里或“怦然心动”,或“豁然开朗”,或“浮想联翩”,或“百感交集”;教师在课堂上或“妙语连珠”,或“精要点拨”,或“激扬慷慨”,或“静心等待”。课堂充满着真诚的对话,热烈的讨论,琅琅的书声,愉快的笑声,学生的精神和脉搏和教师一起欢跳,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中生活着、思考着、幸福着。课堂教学不时碰撞出新颖的“火花”,生成出独特的思想。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让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过程则是一个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还提高了批判性思维,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成功的喜悦,让父母参与评价使父母能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成长过程,做到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在评价中,学生提高了自信,张扬了个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擦出思维的火花。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都努力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师生成为朋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正如叶圣陶所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情感交融,气氛和谐,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让教材活起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

“无边界学习”视阈下的教学评价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可以用如图6.1结构设计图来标示。

img38

图6.1 “无边界学习”视阈下的教学评价流程示意图

“无边界学习”视阈下的教学评价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也面临几个主要问题:

如何体现参与者真正的多样性,进而使参与者所体现的多样性对评价而言是有效的,科学的,而不是数字的堆积。我们如何进行参与性过程多元化和参与者多样性的有机融合?

如何体现多样的参与者在参与评价过程中的“民主”?无论是目前不够理想的教学评价,还是理想中的多样性水平评价,如何让参与者在交流、讨论中获得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这些只有在真正民主的氛围中才能发挥作用的活动是否体现了“民主”?这些问题其实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虽然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中要进行平等、充分、民主的交流,但实际是学校、教师、家长、社会与学生很难完全平等地交流,最终,评价的价值取向依然偏于一方,个人的性格、禀性也会影响评价效果。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有的能言善辩,有的却内向缄默,这些先天素质很可能让讨论交流等活动成为部分人的舞台,而不能听见所有人倾吐心声,学生主体发展仍带有遗憾。

在思想观念上,对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在评价中虽然引入了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主体评价,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家长等人员过去一直未真正参与到评价中,对评价认识不够,对评价的目的和标准及如何评价都不明确,在理解和操作上也都会产生偏差。一些家长持应付的态度,很多家长对学校进行的评价和考试改革不理解,学生还不完全能够依据标准和要求进行深入的评价与反省。

在学生评价和考试的标准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在实际的评价中有时为了评价而评价,没有标准,缺少信度和效度,有些评价不但没有起到评价应有的作用,还成为学生与教师新的负担和焦虑的原因。

在评价内容上,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上有待改进和加强。多采用观察、逸事记录、访谈等质性评价的方式进行,考虑如何将其有机地渗透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