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心预设,发展学生思维

精心预设,发展学生思维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46×71+( × )。要求让学生把算式补充完整,能利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教师没有立即予以否定,而是组织学生辨析、评判,使“差错”在交流中得到修正,并及时抓住这一错误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深化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三、精心预设,发展学生思维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可见,教师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发挥聪明才智及主动性,为动态生成而设计,使设计尽可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使教学资源尽可能在预设之内,尽可能发展学生思维。

有时,教师有意出一些学生爱出错的题目,先让其出错而后引导他们在纠错的过程中深化学习内容。例如学习“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46×71+( × )。要求让学生把算式补充完整,能利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生1:“46×71+ 54×71”。

师:“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及想法。”

生1:“46×71+ 54×71=(46+ 54)×71= 100×71= 7100”。

生2:“我的想法是:46×71+ 46×29,因为46×(71+ 29)= 46× 100= 4600”。

师:“大家觉得这样计算简便吗?”

生:“简便。”

生3:“46×71+ 10×71”。

师:“这样做怎么简便,讲出来听听。”

当学生说到“71×(46+ 10)= 71×56”时,发现不简便。

师:(抓住时机地问)“结合以上例子,你们觉得什么情况下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简便?”(小组讨论交流)

生:“两个加数的和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师:“好!谁能再举几个例子,说说你是怎么简便计算的?”学生举了好几个例子。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提出的“46×71+ 10×71”的方法,偏离了教师“预设”的轨道。教师没有立即予以否定,而是组织学生辨析、评判,使“差错”在交流中得到修正,并及时抓住这一错误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深化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作为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思考,理智地对待每一次动态的课堂生成,灵活调控课堂教学,才能使师生、生生之间产生心灵碰撞,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教师要及时抓住课堂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挖掘和升华,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使凝固的课堂变得鲜活、生动,让教学充满智慧的灵气。

参考文献

付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