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实是一种艰难

真实是一种艰难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真实”的渴望是人的本性,但它又是一种艰难的实践。“假”是人性恶基因的表达,但有时多多少少含有一点生存智慧。可以说“假”又是这种社会文化基因的捣鬼。教育研究,尤其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真实同样是一种艰难。研究到底是不是为了真实问题的解决,这常使人犯难。还来自于人对客观真实感知上的深浅不一。教育本来就是多因多果的复杂关系,这个经验是真是假还真的难以判断。其实,我们还是可以为回归教育研究的真实做不少事。

真实是一种艰难

(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 201 1年第6期卷首语)

对“真实”的渴望是人的本性,但它又是一种艰难的实践。这种艰难首先来自于人的生物学根源。“上帝”在设计人时,把我们以为的“善”和“恶”作为结构元素去构造我们的心灵,让你永远无法删除,伴你终身。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在生物法则中,没有善与恶之分。“假”是人性恶基因的表达,但有时多多少少含有一点生存智慧。其次来自于人的社会学根源。真话假话同时说,是历朝历代,也是现今极大多部分的人的基本社会生活状态,久存于历史长河,也弥漫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假”又是这种社会文化基因的捣鬼。

教育研究,尤其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真实同样是一种艰难。除了成果剽窃等主观故意外,这种艰难还来自于价值取向上的左右为难。研究到底是不是为了真实问题的解决,这常使人犯难。教师解决自己实际问题的过程,往往只有属于自己的实践知识的发现,而没有教育新知的发现价值。为了争取课题经费、成果获奖或论文发表,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去研究离我们真实生活需要有点远的“新问题”。还来自于人对客观真实感知上的深浅不一。教育事件或教育现象总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由于人的经验背景不同,对此的感知结果却在全面性、发展性、深刻性上有较大差异,从中提析出的研究问题的“真实”度,即与问题本质的一致性也不尽相同,导致问题有时“偏了”“浅了”。还来自于“真”与“假”边界的模糊不清。一堂展示课,集了众多人智慧的,往往会被批评为“作秀”,可是没有这类课的冲锋陷阵,又怎么能让教师去感知理想课堂,去引领一个区域的课堂教学改革呢!一个教改经验,别的学校一试,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于是又遭来一番是“假经验”的指责。教育本来就是多因多果的复杂关系,这个经验是真是假还真的难以判断。

其实,我们还是可以为回归教育研究的真实做不少事。如,我们可以把教师教学研究的申报表改一改。教师把所要研究的问题描述清楚了,把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揭示出来了,把准备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想清楚了,就可以立项,给经费。可以接纳更贴近教师的研究成果呈现方式。教师把一个学期有质量的课后反思整理成了《课后反思精选集》,或者把自己的一个很有智慧的创意实践写成了教育故事,或上出了一堂好课,非常精彩、经典,被教研员用作教师培训等,只要这些成果中教师自己有成长感,校长和伙伴读了有真实感、有启示感,就可以确认成果,给予奖励……

我们不太可能与“假”彻底告别,但可以坚守一颗“求真”的心;我们不太可能做到什么都直言不讳,但至少可以不说假话、奉承话、违心话;我们不太可能去制止自己管不了的“假”,但至少可以在自己责任区内不容忍它的漫延与猖狂。总之,我们无法改变“假”的生物学基因,但只要齐努力,还是可以改良它的社会文化基因。从自己做起,从教育做起,使我们的社会少一点“假恶”,多一点“真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