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艰难探索阶段

艰难探索阶段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6.3.2 第一阶段:艰难探索阶段海天的前身是江南机床厂,于1966年在宁波北仑区诞生,当时由十几个上海知青与宁波当地人创办。其次,从市场竞争程度来看,该阶段是国有注塑机企业占主导地位。6.3.2.3 海天全球制造网络在这个阶段,海天通过与国有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的合作,获得了技术转移,逐步构建了本地制造网络。

6.3.2 第一阶段(1966—1989年):艰难探索阶段

海天的前身是江南机床厂,于1966年在宁波北仑区诞生,当时由十几个上海知青与宁波当地人创办。刚建厂时,主要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生产螺钉螺帽等小五金配件。20世纪70年代初期,塑料制品开始风靡我国大江南北,一次该厂厂长在上海出差时看到塑料拖鞋在市场上非常流行,便敏锐地感觉到既然塑料制品如此畅销,那么市场对生产塑料制品的机器设备也一定会有越来越大的需求。正是这种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力,海天在70年代初开始选择了注塑机的开发和生产。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只有寥寥数家国有企业生产注塑机等塑料制品加工设备,以及北京化工大学、上海轻工研究所等少数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注塑机技术的研究。由于海天本身没有任何注塑机的产品知识和生产技术,当时主要是通过向上海塑料机械厂、宁波塑料机械总厂等国有企业同行购买产品图纸和相关工艺资料进行生产。考虑到企业缺乏必要的技术人才,海天一方面请这些国有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科研院所的专家来厂指导,另一方面选派本企业的技术人员到这些国有企业考察,从中学习他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依靠北京化工大学、上海轻工研究所等高校院所以及国有企业的支持,海天获得了小型通用注塑机生产的基本技术,同时在他们的帮助下培训了自己的技术人员。在这样的努力下,海天于1972年成功开发了企业历史上第一台注射量30克的小型注塑机。

20世纪70年代后期,海天抓住了当时知青返城的历史机遇和充分利用了宁波毗邻上海的地域优势,吸纳了大量当时的上海知青来企业工作,同时配合工厂的扩大,企业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形成了迅速发展、稳步前进的良好态势。1977年,海天注射量60克的注塑机开发成功,此后400克、500克卧式液压油泵机也相继开发成功。

在初步的技术积累之后,海天继续加强技术的引进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企业内生的技术能力不断增长。同时随着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海天的民营体制和机制优势开始充分发挥出来。1984年,公司注册了“海天”商标,此后一直以“海天牌”注塑机在市场上销售,并不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经过与上海轻工研究所的合作攻关,企业于1987年研制出750克注塑机,标志着海天进入了注塑机大厂的行列。

6.3.2.1 环境动态性

(1)市场环境动态性。首先,从市场需求特点来看,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商品短缺时期,各种产品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加之公司地处宁波这个中国沿海港口城市,经济发达,对塑料制品有着强烈的需求,企业即使拿别人图纸进行产品生产也有较好的效益。其次,从市场竞争程度来看,该阶段是国有注塑机企业占主导地位。我国注塑机的生产始于1958年,其后的60年代初期和中期,都只有上海塑料机械厂一家进行生产。到了60年代末,由于国内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突出,全国各地才陆续出现新的注塑机厂,并主要集中在上海、浙江一带,当时业内有所谓的“四大金刚”之说,即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四大国有企业:上海塑料机械厂、宁波东风机械厂、无锡塑料机械总厂和柳州塑料机械总厂。对于世界领先的注塑机跨国公司如赫斯基和德玛格,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市场不是他们的战略优先市场,在中国注塑机销售也不予重视,只有二级跨国制造商如香港震雄集团在广东进行了投资。因此,70年代我国注塑机市场竞争程度比较低。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塑料制品对塑料机械产品的需求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加之大量民营企业的崛起,市场竞争才逐渐激烈起来。

(2)技术环境动态性。首先,从主导技术方式来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期是我国第一代注塑机的发展时期,该阶段注塑机的主导技术是连杆式或液压肘杆式传动系统,采用继电器和可接触器控制。这一时期产品品种少,规格不全,产品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50年代初、中期水平,另外产量也少,70年代末全国注塑机总产量也仅有千台左右。其次,从技术获取难度来看,当时都是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企业之间并没有严格的技术保护,海天与上海等周边中心城市的国有企业形成了产品分包和协作关系,技术创新主要来源于其他大厂的技术开发经验,技术获取相对比较容易。

6.3.2.2 技术战略导向

该阶段海天技术战略导向程度不高,属于防御者地位。由于开始涉足注塑机行业,海天一开始通过购买图纸和参观学习的方式来获取注塑机生产的基本技术,通过模仿、复制、低成本等方式获取企业的生存能力,其技术战略是熟练使用已经成熟的生产设备,通过干中学掌握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诀窍和生产管理技能(如质量管理)。囿于资源、技术和经验的限制,海天一开始是进入低端市场,将开发的注塑机卖给一些小型日用品加工企业。

但在该阶段后期,海天也开始注重技术和人才的积累。在合作单位的帮助下,海天培养了一批自己的技术人员,并利用体制的优势在70年代末期吸纳了当时很多上海知青,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团队。尤其进入80年代后,海天凭借其民营企业的机制优势,很快超过了其他生产注塑机的国有企业。

6.3.2.3 海天全球制造网络

在这个阶段,海天通过与国有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的合作,获得了技术转移,逐步构建了本地制造网络。从网络规模上看,该阶段的企业网络合作对象很少,1966—1989年的23年中,与海天公司有过比较正式技术合作的机构主要有4家。主要合作方式是向对方购买图纸,或者去对方企业参观学习,或聘请对方为企业技术顾问,或技术转让,或共同解决某个技术难题,从联结强度上看均为弱联结。

从网络中心度来看,海天还是处于该产业的边缘位置,该阶段海天与国外公司接触很少,生产技术主要来自于北京化工大学、上海轻技集团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一些国有企业的支持。

6.3.2.4 组织学习

该阶段海天开发的产品不是市场上的高端产品,其生产的注塑机对于当时的国有企业而言已是成熟的技术,但对于海天来说,当时通过购买图纸这种外部获取方式引进的技术是全新的技术。因此,从知识距离的认知维看,这种注塑机知识对海天来说是不熟悉的知识,是一种探索性学习。从职能域角度看,这些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都处于价值链的中上游环节,也更具有探索性。

6.3.2.5 技术创新绩效

首次,从新产品开发数量来看,该阶段海天开发了30克、400克、500克以及750克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其次,从新产品新颖程度来看,根据表6.4的访谈记录可以看出,这些代表性产品虽然是行业的成熟产品,但对于海天来说具有突破性,属于企业层次的新产品;第三,鉴于当时国内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和海天没有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该阶段企业没有任何专利申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