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通人的词源学解读

普通人的词源学解读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需要指出的是,《说文解字》认为“远近皆同”才能“达”的观念对我们认识普通人的启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将教育目的定性为“普通人”的认识来源之一。“普通”的这一解释又来源于“普”和“通”的理解,“普”的含义为:“普遍、全面”;指涵盖的对象范围具有相同的特征或性质。在西方语言中,对普通人的认识同样起源于对“普通”一词的词源理解。从“普通”的词源分析,“普通”具有中性和贬义两种含义。西方对普通人的理

(一)普通人的词源学解读

1.中文“普通人”的词源分析

理解普通人的关键在于认识“普通”的涵义,对此,《说文解字》的解释分别是:“普,日无色也,从日从并,日无光则远近皆同”;“通,达也,从走,甬声”。(1)在这里,“普通”的含义是指,只有在没有太阳光的情况下,远近才是平等的,而只有远近平等,才能有通达四方、相互联接的可能性;相反,如果有太阳光的存在,就有阴晴之分,存在光线的限定性选择,为特殊的、特别的选项提供了可能。所以,普通是相对于特别、特殊而言的,内含“一般”、“普遍”的意思,至于特殊、特别的区分标准是什么,《说文解字》只是对一种自然现象的说明,对社会、对人来说,“太阳光”仅具有类比、比喻的性质,需根据不同价值观来分析。但需要指出的是,《说文解字》认为“远近皆同”才能“达”的观念对我们认识普通人的启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将教育目的定性为“普通人”的认识来源之一。

现代汉语词典》对“普通”一词的解释为:“平常的,一般的”(2)。是相对于特殊的、特别的而言的,之所以强调“平常”和“一般”,意指所描述的对象具有共同的特征;且与“特殊”的、“特别”的对象不同,其不同的标准和界限则因事、因人而异。“普通”的这一解释又来源于“普”和“通”的理解,“普”的含义为:“普遍、全面”;(3)指涵盖的对象范围具有相同的特征或性质。“通”的义项主要有“没有堵塞,有路达到,连接,传达,了解,全部,普通”(4)等。从“通”的义项可以看出,其含义由道路上“没有堵塞、达到”等本义,逐渐发展为人对人、人对社会和自然的“传达、了解”等引申义,最后接近“普”的含义“全部、普通”。因此,对“普通”的现代理解可以归结为:第一,把“普通”看作一个偏正词组,“普”是条件,“通”是结果,只有普遍、全面,才能通达、连接、了解等,延续了《说文解字》的理解;第二,把“普通”视为一个联合词组,“普”和“通”都是“全面”、“全部”的意思,但这种“全部”、“全面”是以与“特殊”、“特别”的不同为前提的,即“普通”是指具有某种属性的一类的对象的范围,是与“特殊”、“特别”相对的程度性概括。这种含义在现当代运用的非常普遍,如“普通事件”、“普通士兵”、“普通员工”等,都是指与“特殊事件(如突发事件等)”、“特殊军人(如军官等)”、“特殊员工(如领导等管理、技术人员)”相对的事或人的整体性称呼。

从“普通”一词的词源分析就可以引申到对“普通人”的理解。与“普通”的含义相对应,普通人的义项有二:其一,普通人是指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个体,能以此为基础,实现更专业、更个性的发展,如教育制度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就在于此,在具体应用中,大多体现为一种谦辞,如一些很有成就的人在他人面前总是谦虚地称“自己和大家一样,也是一名普通人,只是抓住了机会或如何如何”等。这种含义所反映的也是指某类特殊的人,用“普通人”称呼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态度和胸怀;其二,普通人专指那些在社会地位、能力等各方面处于下位的群体,如与领导相对的是普通员工、与专家相对的是普通技术人员、与思想家相对的是普通民众等,这些普通人都是定型的群体,处于弱势的社会阶层。所以,无论哪种普通人,从词源上分析,普通人反映的人与人关系中的某一类人的属性是“普通的”;而且,这类人是处于被支配的社会地位,其社会角色、地位无论对社会还是个人而言,好象都是无足轻重的,至于普通人衡量的标准则需要在具体语境中,通过对语言运用的人性认识、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理解。

2.西方语言中的“普通人”词源分析

在西方语言中,对普通人的认识同样起源于对“普通(Common)”一词的词源理解。从“普通”的词源分析,“普通”具有中性和贬义两种含义。其中性含义较早,Common的最早词源可以追溯到拉丁文Communis,“Communis这个词源自于拉丁文Com-(意指‘一起’)与拉丁文Munis(意指‘有义务’),或是源自Com-与拉丁文Unus(意指‘一个’)”(5)。这里的“一起”、“有义务”、“一个”等含义后来就延伸为一个特殊的团体或组织(Community),也指一般的人,以强调团体、组织或人的共性特征,所以,在西方早期,Common就具有社会分层的内涵,如Commons(平民、百姓)与Nobility(贵族)两个相互对立的阶层。由此不难看出,在西方语言中,Common作为一个群体来理解时,意指这个群体的“一般性”内涵,是就与它相对的“特殊性”来讲的。这种单纯的阶层划分又延伸到日常生活当中,专指一些事物是“平常的”、“一般的”,相当于Ordinary的含义,具有中性的色彩,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如,“在街道上吃的冰淇淋是很常见的(Common)”等。

Common的贬义主要基于阶层的划分而产生并延伸到其它领域的。Common作为贬义理解是产生于“特殊”与“一般”的比较,尤其是判断彼此的标准是以什么价值为指向的。这种“特殊”和“一般”的标准可以从后来的语义运用中反映出来,“十七世纪中叶内战时期,国会的军队拒绝被成为Common Soldiers,坚持用Private Soldiers。这就表明当时Common已具有贬义意涵。有趣的是,这些军队是在为‘百姓(Commons)’奋斗,进而建立一个‘共和国(Commonwealth)’,然而却舍Common而不用。他们舍Common就Private(私人的)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种取舍具有革命的精神,且肯定了他们是自己的主人”(6)。这其中反映出问题的关键在于,Common的标准是有谁界定的?隐隐约约开始出现Common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端倪,自然也就导致Common贬义义项的产生,即没有自己的特色,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是“平凡的”、甚至“低级的”,这样,由人群的阶层理解就扩展到其它方面。例如,“‘她的演讲很普通’(her speech was very common)这一句话具有明确的意涵。这种用法持续用来描述各种不同的行为”(7)。在这里,“普通”是一般的、平常的,是对对低层次或低水平人与其他对象的定位

通过对西方“普通(Common)”的理解,就可以得出对“普通人”的认识。西方对普通人的理解也有贬义和中性之分,其贬义理解来源于Common的“社会分层”内涵,即“平民”和“贵族”是对立的两个群体,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是各异的;而且,无论是从西方文明的起源,还是后来的发展,贵族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总是受到追捧和认可的,因此,作为“平民”、“老百姓”的Common就意味着“低级的(Low)、“粗卑的(Vulgar)”,而“Vulgar这个词源自于拉丁文Vulgus——意指平民、百姓”(8)。所以,在贬义层面上,普通人是处于社会底层的、相对低级的群体,他们的特色就是“普通”,没有贵族显赫的身份、优雅的举止、高尚的情操等。普通人的中性含义是由“普通”的“非特殊性”含义推演而来的,就是指具有相同属性的群体,都是“一般的”、“平常的”,没有褒贬之分,只是客观的描述而已,如“我们都是普通人”等。

所以,从词源视角分析普通人,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中西方对普通人的理解还是有显著的差异的。我们对普通人的理解首先强调“普通”是人的各方面发展所界定的人的一种状态,意味着他有进一步无限发展的可能,因而是褒义的;西方则更侧重人之身份、地位等阶层的划分,普通人属于相对低层的群体,后来逐渐延伸为贬义的群体。当然,中西方对普通人的理解也有共性的地方,即与“特殊的”、“特别的”人相比,其他人都是普通人,因而,普通人是中性的。无论是从褒义、贬义还是中性来理解普通人的含义,这些都很好地反映在各自的语言运用当中,不断充实、丰富词源中的普通人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