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的词源

文化的词源

时间:2022-0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文词源“文化”一词在我国的一些文献中起初是分开出现的。“化”的本意是改变、变化之意。显然这里的“文化”是与“武力”相对应,是动词,具有“文治教化”之意。在中国古代其他文献中,例如《周易》《吕氏春秋》《史记》和《文心雕龙》等,都有许多关于文化现象的观察和文化含义的思索。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含义愈来愈丰富。可见,西方文化含义的深化,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逐渐引向精神领域的。
文化的词源_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

(一)中文词源

“文化”一词在我国的一些文献中起初是分开出现的。“文”的本意为色彩交错,在《易·系辞下》中有“物相杂,故曰文”之说。“化”的本意是改变、变化之意。如《老子》中的“我无为而民自化”;《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说文解字》中将“化”释为“教行也”,即改变人类原始蒙昧状态以及进行各种教化活动。“文化”最早联缀起来使用是在《易·贲卦·象传》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天文”指自然规律,“人文”指人伦社会规范,所谓“化成天下”含有教化天下人之意。从汉代开始,文献中正式出现“文化”一词。如刘向的《说苑·指武》中曰:“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显然这里的“文化”是与“武力”相对应,是动词,具有“文治教化”之意。在中国古代其他文献中,例如《周易》《吕氏春秋》《史记》和《文心雕龙》等,都有许多关于文化现象的观察和文化含义的思索。

近代中国人所讲述的文化,则为19世纪末自日文转译过来的,它的内涵包括加工、修养、教育、礼貌及文化程度等多重意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含义愈来愈丰富。

(二)西文词源

在英文和法文中,文化一词为“culture”,它源于拉丁文的“cultura”,为动词,含有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注意和敬神等多种意思。由拉丁文派生出的英文和法文的“culture”、德文的“kultur”在16、17世纪逐渐由对树木、作物等的培育引申为对人类心灵、情操、风尚的化育。如今诸多的英文单词agriculture(农业)、deep culture(深耕)、horticulture(园艺)中就可见其最初具有“耕作与作物培育、养殖”等意义。因此,“culture”首先被用来意指经过人们对田园的耕作,将原始的荒野变为稼禾繁茂的田园,也象征着人类文化生活的开始与演变。可见,西方文化含义的深化,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逐渐引向精神领域的。由此,“culture”的外延逐渐扩大,内涵也逐渐丰富起来,渐渐接近了它的近代意义。

19世纪中叶,一些新的人文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在西方兴起,文化的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开始具有现代意义,并成了这些新兴学科的重要术语。最先把文化作为专门术语使用的是英国的“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1832—1917),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把文化定义为:“从最为广泛的民族意义上看,文化或文明属于一个综合性体系。它主要包括知识、艺术、道德、信仰、法、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学到的其他能力和习惯。”自此以后,西方学者为“文化”下了诸多定义,在定义中包括了“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是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总和”等观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给文化作了界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