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校科研发展的基本形势

我校科研发展的基本形势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整体而言,科研成果获奖不仅数量仍嫌偏少,而且普遍质量不高。除1项国家二等奖外,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奖项空缺,且大多为省教育厅奖项,形势不容乐观。2006至2008年,是我校科研平台建设取得较快发展的时期。我校科研工作呈“纵向深、横向浅”的倒挂现象。即,纵向科研项目及经费,远远超过了横向科研。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出:我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工作不利,或部分自创知识产权应用价值含量不高等原因。

一、我校科研发展的基本形势

2005年,我校开始实施财务分级管理以及绩效考核制度,明确提出教师岗位津贴将与其年度教学科研绩效挂钩。自此,我校各项科技工作指标开始快速攀升。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基地培育、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科研项目与经费

2006至2008年间,是我校科研工作在建校以来发展得最好的一段时期。2006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项,经费267万元,为历年之最;2008年,首获国家“86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2001年以来,我校科研经费在整体上呈正比线性增长,2008年,经费总量达历史峰值。八年间,翻番近4.5倍,成效显著。

以2005年为分界线,2001至2004年,我校科研经费年平均增长率22.37%,增速相对平稳;而到2005至2008年的四年中,由于科研绩效考核机制发挥重要作用,该项指标迅速上升至44.67%,增长近两倍。

(二)研究成果

2006至2008年,我校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987篇,年平均1329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共608篇,其中SCIE收录156篇,EI收录337篇,ISTP收录121篇。相比2005年以前,数量与质量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2001至2005年,三大检索收录仅为170篇。

在成果获奖方面,2006至2008年的三年间,共获各级各类奖项65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虽然自2006年以来,获奖数量与级别,相对从前增长较多。但整体而言,科研成果获奖不仅数量仍嫌偏少,而且普遍质量不高。除1项国家二等奖外,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奖项空缺,且大多为省教育厅奖项,形势不容乐观。

在专利申请及授权方面,1985至2004年,近二十年时间里,我校总共申请专利174项,拥有授权专利仅92项,年均拥有量不足5项。2005至2008年度,我校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递增超过20%,同比1985年至2004年时间段,呈较大幅度的增长。

其中,2005年专利申请量97项,2006年达118项,比2005年增长21.6%;2007年204项,比2006年增长72.9%,比2005年增长110%;2008年392项,比2007年增长92.16%。2005年专利授权量43项,2006年67项,2007年达94项,2008年更是到达最高点,即178项,相比2007年,增长近89.36%。可以看出,仅在2007一年时间里,我校授权专利的数量就超过了以往近20年时间内的总和。

(三)科研平台建设

2006至2008年,是我校科研平台建设取得较快发展的时期。尤其以三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究院而著称,即:佛山研究院、温州轻工研究院、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这几年来,学校通过平台建设,扩大了社会影响,促进了科技发展,又培养和锻炼了研究队伍。

(四)成果推广

我校科研工作呈“纵向深、横向浅”的倒挂现象。即,纵向科研项目及经费,远远超过了横向科研。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出:我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工作不利,或部分自创知识产权应用价值含量不高等原因。

事实上,从2001至2008年,我校横向科研工作一直呈低水平徘徊状态,尽管在2005年后情况有所“回暖”,但2006至2008年,我校横向科技到位经费仅占科技经费总额的33.19%。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情况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结论:2005年是我校科技工作的分水岭。在新的充满活力的内部管理体制的引导下,科技工作开始走上较快发展的轨道。然而,与省属同类型工科高校或省外同行业轻工院校相比,这种发展速度却又是远远不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