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所呼唤的就是所缺少的”说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刻不容缓并日益紧迫的任务。根据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必须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许 志 曲斌艳 田小东

摘 要:本文对他人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论述进行了简要分析,整理出了新的定义,提出绝对就业能力和相对就业能力的论断。根据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提出按照先天和后天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分类的思想,探究了大学生个人、社会、高校、家庭和特殊时期及事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明确提出家庭资源和所读学校等因素也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以此为基础,阐述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倡导以大学生个人为主体、各方联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模式和思路。

关键词:先天就业能力不足 后天就业能力不足 途径 方法

网络资料显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2009年为611万,2010年为630万,2011年将达650万,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其数据之大震撼人心,给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严重的压力。“找到工作了吗”,成为毕业生及其家长之间的“第一问候”。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本人协同合作,但更多地需要毕业生自身提高就业能力,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适应当前就业形势。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有关研究认为就业能力一词源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关于就业能力的概念及它的构成,国内外学者至今仍未达成共识。任江林认为,“就业能力就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可从三个基本层次来认识,即基本工作能力、专业技能、求职技能。”[1]冯益芙认为,所谓就业能力,“应该是个体的综合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它指的是通用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2]海霞认为,“从服务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实践的角度出发,就业能力指获得与保持工作的能力,即指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上自由流动,通过持续就业而实现潜能的能力。”[3]

根据大学生学习和就业实际,就业能力可以定义为大学生通过高校系统教育培训和学生自身历练,结合其拥有的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在成就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潜在的和现实的素质和条件。它有理想的状态,是指大学生找到与其自身素质相匹配的单位和岗位;有实际的状态,是指大学生现实找到的单位和岗位,但不一定与其自身素质相匹配。这一定义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了社会、高校、家庭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强调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动态性和发展性;强调了内外因相结合和现实性与可能性相结合的哲学思想。比如有人说,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其实,好爸爸本身就是大学生成长和就业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拥有好爸爸这样的资源,可能比多修两门课更有实际意义。当然这样的说法有点过火,但是,不管怎么说,社会、高校、家庭等都应该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按照“所呼唤的就是所缺少的”说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刻不容缓并日益紧迫的任务。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简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之处,有人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综合素质不过硬、核心竞争力不突出、人文素质不高、就业技能不熟练”[4]。有人认为主要是“基本工作能力较差、专业技能不够、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5]。有人认为主要是“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社会化程度偏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6]。有人认为主要是“专业技能不强、就业技能不高、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7]。也有人认为主要是“创造性适应性学习能力不足、专业与市场脱节、专业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就业心理障碍严重、就业心态失衡、面试能力不足”[8]。各位专家学者从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现象分析得多,但从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分析得还不够透彻,并且对大学生能力不足的分类标准可谓五花八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划界标准的统一才能使大家的讨论在同一平台,才能有针对性。虽然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类别,但无疑同类别之间的可比性最强。作为抛砖引玉,根据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成因首先分成先天就业能力不足和后天就业能力不足。

先天就业能力不足,顾名思义就是指天然或者说遗传继承的因素所造成的关于实现职业理想的某些缺陷和限制条件。目前,随着扩招和招生条件的放宽,在校大学生身体有缺陷或从事特定行业受限制的大学生有一定比例。比如,想从事模特、旅游、空姐、海乘、酒店类职业,身高不达标就受限制;想从事饮食服务业,乙肝患者很明显不行;想从事机动车驾驶,色盲肯定不行;更不用说飞行员和参军对身体的特殊要求了。在就业工作实践中,除《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所列不宜就读专业对应的疾病外,还有很多实际意义上的“就业受限”。经济贸易、外语类、导游、涉外专业特别要求五官端正、面部无大面积疤痕、身体无残疾、口齿清楚、听力与模仿能力强,此外,对身高也有一定要求。由此,有必要引入绝对就业能力不足的概念,也就是指相对于现实的行业和岗位要求而言,自身素质和条件确定地难以达标,并且很难或不能通过主观努力来提升和改变。

后天就业能力不足,根据成因可概括分为五类:即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造成的就业能力不足。例如,战争会使很多本可以就业的人失去就业能力;高校造成的,比如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需求或开设课程不合理导致毕业生不被用人单位欢迎;有家庭造成的,比如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差;有个人造成的,比如个人不注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致使就业目标不清晰和就业动机不强烈;还有特殊时期和事件造成的,比如经济危机时期,就业就显得十分困难;国家根据实际通过调控限制某些行业,就会给相关专业毕业生带来就业压力,使得一些本可以就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此类原因都是后天的,经过一定的手段是可以消解的,由这些原因造成的就业能力不足,可引入相对就业能力不足的概念,也就是指相对于现实的行业和岗位要求而言,自身素质和条件原本或常规可以达标,但短暂地或非常规地不能达标,从长远看,都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和经历一定的历史阶段来提升和改变。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和原因,就相当于解决了一半。根据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必须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根据大学生自身身体实际早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要树立与自身实际相切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摒弃不合实际的想法,及早进行职业选择准备。身体的局限性只是一个方面,自身的爱好、兴趣、特长和习惯等都是作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俗话说的“看是不是这块料”,道理易懂但很深刻。工作岗位再好,自己不适合或不能胜任,都是枉然。做好这方面工作不仅需要个人“认识自己”,也需要社会舆论引导、高校教师指导、家庭成员辅导。需要指出的是,身体的局限,甚至说先天形成的绝对就业能力不足也具有相对性,身残志坚的司马迁、张海迪、海伦·凯勒、霍金等古今中外人物不胜枚举,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塑造能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人才

社会和时代发展是自然和历史的过程,有其内在规律性,没有办法去控制和操作,只有去利用规律性和适应。所以,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大学生塑造为能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人才。这里的塑造,一方面是本人自觉、自愿和自为地去塑造,无论社会和时代怎么变迁,把自己打造成器最关键。另一方面是社会、高校和家庭的扶助性塑造。由于大学生是一个发展着的个体,社会、高校和家庭的作用,尤其是高校的作用是巨大而又可以卓有成效的。虽然社会和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会有一定变化,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科学家、技术人才、思想家、管理人才、服务人员总是需要的。由于经济危机、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升级等社会和时代原因,对人才的需求产生变动,但总体而言,能不能就业和在岗位发展好归根结底看个人能力。从指导大学生就业实践的经验看,再热门的专业,也有就不了业的毕业生,也有发展得很一般的毕业生;再冷门的专业,也有不仅能就业,而且发展得非常出色的毕业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就要认真研究当前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情况,做到未雨绸缪和及时应对。一般情况而言,专业技能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就业保险系数较大,能抵御较强的社会风险。

(三)强化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使大学生适应就业形势

工厂的有些做法值得高校借鉴,既然工厂能立足市场进行产品调整,高校亦可为;既然工厂的缺陷产品可以召回,高校培养的不合格人才亦应可以,把大学生一毕业就推向社会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至少可提供给部分低素质学生再学习的机会,哪怕是付费。高校人才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但就思路而言,第一层次是教育人,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到位,使之成为无害于社会的成员;第二层次是培养人,把大学生的科学技术素质提升上来,使之能有一技之长可以安身立命;第三层次是培育精英,即把一部分大学生培养成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的能引领社会发展和对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精英分子。这就需要高校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合理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形成全员育人、高标准育人的良好氛围。就高校常规工作而言,“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要从根本上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抓好教学工作,重视实践教学模块”[9]。青岛科技大学不是211工程院校,更不是985工程院校,但是该校化工学院拥有国家级化工过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部分单位招聘化工专业毕业生就提出必须是211或985院校毕业生,然后跟一括号,内注“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毕业生除外”。所以,人才培养工作做好了,提升学校美誉度也就具有了现实性,高校要扎实推进实际上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因素的高校层次、排名、声誉和特色等工作。

(四)探究家庭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可作为因素

家庭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非常重大,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塑造影响极大。在工作实践中,经常遇见家庭条件好与差两个极端,这虽然涉及少部分学生,但确实是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对出身一般家庭的大学生而言,工作还是相对好做。由于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家人比较溺爱孩子,家人为他包办了一切,学生在学校除了学点知识外,没什么收获,导致其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再加上仰仗家庭不积极就业,如果不是家庭因素起关键作用,就业能力就特别差。而家庭条件极端差的一些大学生,不能正视现实,他们自卑、自暴自弃、沉迷于虚拟世界、不能在逆境中奋发,结果是综合能力较差,谈及就业,没有什么可指望的能力。当然,也不乏家庭条件好,本人又上进的学生,加上家庭拥有的就业资源,很容易就业,并较快发展起来;也不乏在困难中奋发图强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奋斗取得较好的结果。应该讲,家庭拥有的资源也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因素,在工作实践中要加以综合利用。实践中,曾经借助学生家长的资源推荐过许多学生顺利实现就业,也曾经通过树立自强自立模范来影响大学生在艰难困苦中成长成才。但是,不管怎么说,关注大学生就业,家庭力量必须调动。

(五)强化大学生自我成长意识,增强其实践能力

根据内外因辩证关系哲学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内在依据,外因则是重要条件。由此,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要提升其自我成长的意识,增强自我成长的责任意识和伦理自觉,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当前,“考证存在盲目性、对企业不够了解、跳槽频繁、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对创业的认识不全面”[10]等成为人们指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诟病。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大学生个人原因所致,个人认识存在误区。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意识,需要让其“我的青春我做主”给他们合理的职业选择空间,高校和家庭不应该用经验的和势利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职业选择。按照心理学的相关解释,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由此产生的动机是促进个人成长的内在不竭动力,以至才能产生职业情感,形成坚定的职业意志。当然,外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当学生迷惘时,要给予指点迷津;当学生松懈时,要给予督促;当学生动摇时,要积极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积极给予帮扶。基本的思路是首先解决大学生“心”的问题,让他们有雄心、有决心、有恒心、有耐心。其次要解决学生的从“心”到“行”的问题,使他们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干大事、成伟业。

(六)灵活应对特殊时期和事件,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在某些年份,特殊时期和事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非常严重,研究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逐渐扩展蔓延为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得本可以就业的学生不具备了就业能力,这种现象是相对就业能力不足的重要体现。比如,国家调控房地产行业,引发相关行业经营萎缩,也使得部分大学生相对就业能力不足。面对这种影响大、有特殊背景的事件,必须灵活应对,来化解相对就业能力不足。2008和2009年,我们采取到企业上门推销、把毕业生与老师技术合作项目捆绑出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戏谑地称为骑驴找马)、鼓励学生出国深造、引导学生考研、加强学生实训、全体教工帮扶、帮助企业建立人才储备、与企业合作建立就业直通、引导学生到基层和西部就业、引导学生参军报国等灵活的就业措施,使得大学生的就业水平跟往年相比还略有提高。

综上所述,必须倡导以大学生个人为主体,各方联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模式,这是对社会、家庭和大学生的负责。

参考文献

[1]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6):47.

[2]冯益芙.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商情,2010(6):46.

[3]乐海霞.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价值工程,2010,29(18):190.

[4]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6):47.

[5]冯益芙.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商情,2010(6):46.

[6]乐海霞.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价值工程,2010,29(18):190.

[7]林继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些做法[J].文教资料,2010(13):197.

[8]田颂文,王冠军.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0(9):172.

[9]周娟.浅谈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54.

[10]何丽,王海燕,李思贤.当代高校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东京文学,2008(12):1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