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十年督导工作中得到的点滴感悟

从十年督导工作中得到的点滴感悟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校教务处在教学线上创设督导组并开展工作以来,匆匆十年有余。从这一点来看,督导组成员所从事的工作实质上是一个热心于教育事业的老人团队的重大科研项目,不过,他们“从事”研究的对象是人,不是事或物而已。开展竞赛,辅以督导,既有正确的政策导向,也有客观符合实际的评估,这就大大地激励了中青年教师投身教学事业的热情,为中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架起了一座公平竞争、一显身手的平台。

从十年督导工作中得到的点滴感悟

外语学院 吴正康 2004年

我校教务处在教学线上创设督导组并开展工作以来,匆匆十年有余。这一漫长的时间历程终于使我们在今天见到了人才辈出、师资增长的丰硕结果。从这一点来看,督导组成员所从事的工作实质上是一个热心于教育事业的老人团队的重大科研项目,不过,他们“从事”研究的对象是人,不是事或物而已。十年来,实践经历还告诉我们,“督导”已远不只是督察加指导的字面上的含义,而是进一步要求我们做到要真诚地关心人,耐心地帮助人,热情地鼓励人,精心地选择人。

开展竞赛,辅以督导,既有正确的政策导向,也有客观符合实际的评估,这就大大地激励了中青年教师投身教学事业的热情,为中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架起了一座公平竞争、一显身手的平台。人才萌生、师资增长则为我校今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重大的软件工程资源——人。

为了写成这份“点滴感悟”,我重新翻阅了十年来用过的三本听课笔记,过去的情况历历在目,归结起来有三点值得自己反思小结:

一、多善于洞察,不大意从事

外语系有位陈淑梅(女)老师(现任职教授),1996年,她第一次申报参加授课竞赛,获二等奖。她开的是商贸英语(Commercial English),她既具有商贸专业方面的知识,更能用英语流利讲述,仪态大方,表达自如,语音语调一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求知欲倍增。但就是这样一位强人在课后的交谈中,她竟满眼泪水,缓缓地说出一句话语:“吴老师,我来学校几年了,还从来没有人来听过课!”此刻,我敏锐地感觉到我们队伍中的青年教师在奋发求进的征途中是多么的希望能得到外界的扶助、培育、指引甚至认可啊!记得当时我也就说出了肺腑之言:“Commercial English这门课我也尝试过一学期,你的课上得就是比我强呀!”并鼓励她在这竞赛平台上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再攀高峰。果然,1999年2月至6月,她又一次参加了授课竞赛,开设大学英语大班口语课,并获得了一等奖。以下是我们当时小组的评语:“口齿清楚,表达流利,语音悦耳,体势语运用自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勇于发言。教师思维敏捷,引导得法。电教设备动态显示,运行自如。所开课程充分反映了外语口语课以实践和训练、礼仪和交际并重的特色。”

二、多端平一碗水,不操心人情味

四校合一以来师资队伍有了扩大,在授课竞赛评议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一碗水端平的做法,来者都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一视同仁,来不得半点偏爱之心,一切按实战情况为依据,坚持做到肯定有理,否定有据,而且做到在每届授课竞赛大组和教务处领导未发布入选人员名单前决不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透露任何信息,并以此来维护督导组工作的公平、公正的权威性。2002年2月至6月来自原铁医中年外语教师许克琪同志获得一等奖就属上述一例。

三、多坚持原则,不降低要求

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从生疏走向成熟,总要有一段跌打滚翻的成长过程,但这一过程的长短又因不同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进取心强弱之分而不同。外语系有位吴兰香老师,1996年她高校毕业后分配到我校,刚开课,她就申报参加授课竞赛,开的是经管系三年级的英语中级口语,经听课,发现她能说一口流畅的美国英语,语速之快令人吃惊,这本该是支撑她教学成长的一项强项,可是因为没有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没有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再加上一手美国式的潦草粗大板书字体,就连我们听课的人有时也得斜着头去琢磨黑板上写了些什么。就这样,中级口语训练实践课变成了教师用节奏快速的外语讲述故事课,偏离了大纲规定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新旧联系、反复巩固的精神。这一次竞赛她失败了,隔了一年,她第二次又参加了竞赛,由于原来的不足之处,未见明显有效地改善,她又落选了。但是,吴兰香老师没有就此低沉下去,她终于在2003年2月至6月又第三次参加了授课竞赛,这一次她开的是171001英语专业三年级的“美国文学史及选读”课。听课时,我们感到眼睛一亮,讲台上的吴兰香老师与当年的她判若两人。教学中她的长处充分地得到了发挥,过去的不足之处作出了有效的弥补,她获得了二等奖。以下是我在她第三次参加竞赛评议表上留下的话语:“六年来,吴兰香老师终于水到渠成地成为了一位成熟的大学外语教师。这门专业外语课,其难度和广度要大于大学本科的公共外语课。吴兰香老师不仅勇敢地接下了重任,而且教学认真投入,对学生热情相处,文选、教具制作清晰,规范。投影动态显示,随景表达流畅自如,板书清楚,并能临场对学生随机提出的问题一一清楚作答。”

从以上“三要三不”感悟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大量的立志于教育事业的中、青年教师中,蕴藏着一股拼搏、奋进的能量,一旦这股能量被全面有效地开发出来,那么等待着人们去迎接的将是我们这一平凡而又十分重要的教学一线上更为美好的明天,愿我们教学一线上的工作春色常存今胜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