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烦

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烦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学生到职业人是非常微妙的角色转换过程。所以我们说,6W1H对于角色转换的意义就在这里。今天借用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方形、一条曲线和一个多边形来讲一讲职业适应当中的两大要素“内职业生涯适应”和“外职业生涯适应”。这个外部环境称为外职业生涯,这是包括我们职业发展的机会,职业发展的挑战等等要素。孙一蕾:如果你去职业选择的话,你会找第2种颜色这个涵盖部分的职业。
图形视角中的职业适应_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_发现你的职业性格地图

现为上海市闸北区就业促进中心职业指导专家。对大学生和青年就业颇有研究,曾多次以嘉宾身份参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职场新干线》节目,在本市新闻媒体发表多篇青年职业指导文章。擅长从兴趣角度,引导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制定求职方向,理性规划职业发展。

各位学生朋友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能看到这么多学生朋友已经开始规划职业,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举动。今天有很多话要与大家说,希望我们共度愉快的下午。今天讲的是职业适应的问题,职业的问题非常多,刚刚高考结束进入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我们或许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将来要做什么工作? 现在我要选什么专业? 这就是最初的职业定位。现在即将踏入职场,我们又会思考我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 这些问题在这两年大环境的选择下,最关键的是职业适应的问题。

一位理科生大学毕业后,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家都很开心,家里为他高兴,他自己也非常高兴地去上班。但是他干了不到两个月就辞职了。他是机械专业毕业,本打算毕业后工作中要画图纸、搞设计。但是到了单位没有人让他设计图纸,也没有人让他画图纸。他整天做一些校对工作。两个月不到,他终于熬不住,辞职了。他想我不是做校对工作的,我要做的是机械设计的工作。他决定重新找一份工作。

一个文科生大学毕业后,如愿找到文职类工作,干了一个阶段后,干不下去了。当时是做一份助理工作。助理的工作应该做项目,但是他到了公司之后,他的上司每天让他复印,跑各个部门盖章,这不是助理做的事情,而是打杂。他忍受不了,就辞职了。这是职业适应的问题。

会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他没有认清自我。我给大家报一下我今天早上起床以后的流水帐。起床之后,给孩子洗漱,送孩子上学,途中看到我的邻居,我们送完孩子之后各自回单位上班。在简短的流水帐当中,我担任过什么角色? 早晨我送孩子上学,我是担任母亲的角色。在送孩子的途中,我碰到我的邻居,我们愉快地聊天,这时候我承担的是邻居、朋友的角色。我回到单位之后开始一天的工作,我就是作为职业指导人的角色。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在承担不同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决定了你是谁。

这是“6W1H”模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这个模型在角色转换中有借鉴意义。在最左边有5个W,分别是时间、地点、对象、事件、原因。我们要知道我是谁。根据时间的不同、所在场合的不同、所面对对象的不同、所做事情的不同、做事情的原因不同,决定了你是谁。从学生到职业人是非常微妙的角色转换过程。因为我们长期以来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决定了我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学生,这是一种潜意识,不可否认。

拿到毕业证书,档案到了户口所在地之后我们就不是学生,我是谁? 我还找得到我的角色吗? 进了职场之后,这个角色是非常复杂的。为什么说我要告诉大家你是不同的? 因为你是谁决定了最重要的东西:面对不同的人,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应该说什么、做什么。所以我们说,6W1H对于角色转换的意义就在这里。

从学生到职业人这个转换过程中,主要出现以下问题:

第一是恋旧。到职场开始拿工资,成为社会上的职业人,但是思维模式停留在学校,认为自己是学生,这种思维方式没有转变。所以到了单位,做错事情,认为领导应该原谅自己,应该告诉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手把手教自己,因为在学校就是这样的,在家里也是这样,什么事情错了,父母会直接告诉我。但是在职场,可能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第二是畏惧。在单位同事沟通当中,这个小孩子各个方面非常优秀,单位准备培养他,给他一些事情做。例如让他参与一个项目,他马上说不行,自己刚刚毕业什么都不会,需要再练一练。有这种心态的人是非常多的。

第三种是自傲。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属于潜意识形态当中的心态。到一个单位,同事之间年龄层次,或者学历层次会有一些差别。这时候大学生朋友会觉得领导学历没有自己高,知识面没有自己广阔,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实际上,在职场当中,虽然你是一个大学生,拿到文凭,但是这只能代表你在学生阶段取得的成果。到了职场是完全不同的。职场不只看学历,招聘启示上会有非常多的要求,学历只是众多条件当中的一个。我们进入企业之后,要放下自己学历,不要让紧箍咒把自己箍紧,进而束缚你的发展。

第四种是浮躁。浮躁就像之前举的两个例子,毕业生埋怨自己读了十几年书,却不能在社会上展示一下所学的本领。这种情绪一旦产生,一天一天折磨着你,事情会干不下去。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厚积薄发。

职场是非常复杂的环境,我们要把最复杂的东西画成最简单的东西理解,这样有助于适应。今天借用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方形、一条曲线和一个多边形来讲一讲职业适应当中的两大要素“内职业生涯适应”和“外职业生涯适应”。

“内职业生涯适应”是自己与自己妥协、商量。“外职业生涯适应”是需要外部环境来认可我。这个外部环境称为外职业生涯,这是包括我们职业发展的机会,职业发展的挑战等等要素。

首先是圆形。当我们开始实习,开始落实找工作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相信每一个人都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应该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如果大家关心职业的话,这是在很多场合听到过事业选择的“三圈定律”,实际上就是用三个圈,把自己想要的职业,从事的职业和市场能够提供的职业,三个圈进行组合。根据这个图,可以看到我很喜欢,我的能力,外部条件又正好能让我获得这样的工作机会,这三个圈都包含的职业,我们称之为理想职业。

大多数人找工作的时候找到的工作是灰色部分,黄色部分和红色部分。有没有大学生朋友愿意跟我分享,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你认为大多数的人找到的工作是什么颜色的工作?

听众:第2种。

孙一蕾:如果你去职业选择的话,你会找第2种颜色这个涵盖部分的职业。

听众:对。

孙一蕾:有没有同学分享。

听众:第4种。

孙一蕾:我们想法再好,能力再强在哪找工作,最终回归市场。如果市场上没有这个岗位,我能做的只有等待。绝大多数的人心里想2,找2涵盖的工作,但是他们绝大多数人是在3和4的部位妥协,这不是很难理解。但问题是,为了你想做的工作,你可以放弃的东西才是三圈理论的落脚点。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绝大多数人找工作是与自己匹配的,但什么叫自己的能力? 很简单,学什么专业、什么学历、英语什么级别、计算机什么级别,拿这些条件到市场上找一份能够符合的工作来做。这是比较普遍的找工作的轨迹。

就像刚才另外一位同学说的,他想找的工作是自己想干的,自己又能干的。如果有这样的一份工作,你为了所想的事情,可以放弃什么? 我们带着这一个问题继续往下看,圆形为我们揭示职业适应。我们做任何的选择,都是妥协来完成的。三个圆的面积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可以涉足的地方非常少的。所以没有办法,我们所有做的职业选择最终都是以妥协来达成。

第二,没有完美的职业选择,只有合适的职业选择,所谓理想职业,它的发生概率是非常小的,所以是可遇不可求。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铺在寻找1这个理想职业的道路上。

第二,内职业生涯适应。很多人职业不适应,实际上是因为没有选择好。入行的时候没有把三圈领悟到位,觉得随便找一个,回归到工作环境当中发现自己做不下来,不是想象中的能力可以完成的事情。所以,如果要达到职业适应最基础的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第一,选择的时候要谨慎、理性、科学;第二,一旦做出选择,不要轻易改变,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圆形为我们揭示的。

有个小故事《公司来了一位漂亮前台,叫做SALA》。SALA是北大毕业的“90后”,做管培生,就是轮岗,没有固定岗位。SALA经历三次轮岗。在结尾说到她的同事LISA做月度工作报告的时候说,前台的工作让我更了解公司,增加我对公司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通过这一星期的工作我学到待人接物的很多礼仪。我们看一下SALA的报告,通过这一星期的工作,我发现目前前台工作有许多不足,沟通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人力资源有所浪费。她同时提出一个建议。她的领导不高兴了,觉得自己工作权威受到挑战,他给SALA打了很低的分,他说:“你很挑事,我不喜欢。”第二个月SALA来到仓库,月底指出仓库当中三点不足。SALA把这份报告提交后,她的领导被总经理叫去批评了一顿。仓库主管受到批评之后,自然也不会好过。SALA待不下去了。同事们也开始窃窃私语,认为她爱出风头。到第三个月,没有部门欢迎SALA,但是她的管培生要继续进行下去,她被分到培训部。SALA又碰到什么事?又是怎么做的? 她把她的督导给为难到了。最后,SALA去了销售部,当月业绩第一,第二名连她的一半都没有做到。

如果大家把这个故事阅读完之后,大家认同SALA的做法吗? 如果你认同,请举手示意。这位同学跟我们分享一下为什么认同SALA的做法?

听众:因为她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她要把自己的亮点展现出来。

孙一蕾:她在她工作环境中充分对外展示了自己的优势、长处、能力。

听众:她应该给她最大的老板看。

孙一蕾:她应该到董事长办公室做管培生。还有没有同学愿意分享? 如果你不认同SALA的做法,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就请说。

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看了三遍,第一遍读完唯一的感受是SALA是牛人。第二遍看后觉得这个SALA能力强是强,情商不怎么高,似乎把同事都得罪光了。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第三遍的时候,如果我是SALA,我会不会有一个什么比较好的折中的方法,我与大家分享我想法之前,想先听听大家是怎么想的? 如果你是SALA,你会怎么做?

听众:我觉得故事里面讲到,她是按照她的逻辑修改一遍。团队配合的时候,尤其你要想做一件产品的时候,每个人的意见在这个产品都能够融入很重要,不能以某一个人或者个别人为中心,我觉得她很强势,以自己的意见为主导,这个产品不是以最好的产品为中心,且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创意。如果我是她,可能应该去想怎么把一个团队的事情做好,而不是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至。

孙一蕾:非常好,讲到很关键的点。在面试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招聘启示,里面会讲到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学:SALA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说明她是在认真做事情。为什么后来她提出那些问题既得罪领导又得罪同事? 她发现问题,但是方式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她发现问题时可以和这个部门其他同事或者领导商量做这个事情,也许你的上级更容易接受,不至于把大家都得罪。

孙一蕾:谢谢。SALA说的所有事情都是存在的,SALA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讲求高效结果,这没有错。但是这些事情不是应该SALA来做的。我觉得SALA就像那位女同学说的,没有用一种合理的表达方式。这个问题就涉及三角形。下面绿色、蓝色、红色,这个形状可以代表一个人的价值判断的循环模式。为什么这个故事我看了三遍。第一遍时我进行自我肯定,我觉得SALA是个人才;看第二遍的时候我有所否定,她真的是人才吗? 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得出我的结果,一个肯定的结论,如果我是SALA,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讲求行为比较委婉的方式。

讲到价值判断系统。从SALA来看,她的价值观就是追求卓越、追求完美、追求对与错,太过于把做事情放在所有工作的目标当中。实际上,我们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价值观也很重要。前两个月的时候,我听一个讲座,听说现在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要离家近,离家近也是体现一种价值观,这追求的是一种舒适度。

回到刚才的问题,你为了想做的工作能够放弃什么? 如何放弃? 它是由价值判断系统进行排序。我们每个人找工作都想找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我们应该在事情少、离家近、钱多这三个当中排序,排序出来之后,在工作当中,几份工作当中可以有所选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价值判断的循环系统。三角形是所有图形当中最稳定的图形,它的稳定性体现在价值观,如果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有价值观在支撑着,你的职业一定是稳定的。因为碰到任何困难,你都会想到做工作的目的和重心。

当价值观成熟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你在职场上的适应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碰到十件事情,至少九件可以用你价值判断去完成这个适应过程,希望大家在求职之前,想清楚自己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东西? 什么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其次的? 希望大家完成这个思考,做好职业选择妥协。

第三,外职业生涯适应。不知道有没有女同学或者男同学看过这部韩剧——《未生》。他说,我来这里是为了做事业,不是为了对账画表格、修改企业目录。这种杂务在实习的时候我已经做够了,我觉得现在应该做一些实务,没看见别的组的新人们是怎么做事的吗? 大家都把名字写在下一季度的营业计划书上了,为什么你那么不满意我,到目前为止我所学到的只有忍耐,还有我认为现在不是学习的时候。这短短几句话从学生到职业人初期最会碰到的几句话,全在这张截图里。我希望大家步入职场之后,我们要看别人,从别人的故事当中获取自己的经验。

我们总是说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有一个小姑娘,大专毕业,是我介绍去做出纳工作,有一张银行存款凭证掉了。她说我明明把凭证交给师傅,师傅说没有给他。她很委屈,想辞职。她不肯承认发生的事实。我们说在职业适应中碰到的任何困难,首先承认现状,不要去追究原因。我们经历高考都有所感受,分数就是代表一切了,我看到这个分数,哪怕我感觉会不会批错分,分数合计错,你也得承认这是你的结果。在职场上发生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要去追溯原因,首先做的第一点,承认事情的发生。

第二点,我们要做的是接纳,我对小出纳说,你说凭证给了师傅,可没有人可以为你证明。她反复强调,虽然没有人给我证明,但是我真的给他了,用人格发誓凭证给师傅了。没用,你要接纳,不要评判。事实是中性的事务,它是非常客观的。在我们描述中,在我们的嘴巴中,在我们的评判中,它有了善意、恶意之分。很多职场上的不适应是人际关系上的,如果做到接纳不评判,可以减少很多人际关系产生的不适应。

第三点,我们要理解,这个事情发生了,在我看来不可思议,我明明把凭证给了师傅,他为什么说没有,这是不可思议的。我说你想想看,师傅拿到了,他手上有这个凭证,他现在会问你要吗? 当然不会。因为我们只是为了把出纳这份工作做好。为什么他没有这样想? 没有做到这样的理解? 因为他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他想撇清关系。我们反过来想想,站在师傅的角度,如果我真的拿到这张凭证,我记忆当中有过你给我凭证的举动,我会问你要吗? 当然不会。实际上凭证掉了不是一件非常非常大的事情,可以到银行去补。我当时跟这个小姑娘说的时候,这个小姑娘的妈妈说:“那不一定,说不定他故意捉弄我女儿”。我说:“你想象力太丰富了,不但没有站在别人角度想问题,还火上浇油”。要做到理解,理解发生的客观事实。小姑娘想想:“是的,师傅平时对我挺好的,不会为了这么小的一件事情故意为难我”。做到了理解,才能够共存。

《未生》剧中的一个人名字叫张格莱。他在当地很大的公司工作,与他同样进去的人学历比他高。他是高中生,而且可能在我们这边高中是结业证书,他有机会到这个大公司是因为他从小下围棋,他老师用他的人脉给他找了一份工作。他进入这个企业之前有过其他的工作经历,但是他都没有坚持下来,所以这次他是痛定思痛,他想要去理解,理解外部的环境。张格莱刚刚入职第一天,是穿着爸爸的西装,他接待一个外国人。这个外国客户由他的领导接待,但是领导暂时回不来,组里实在没人。所以他的小老板跟他说,张格莱你千万要去稳住他,不能让他走,一定把客人留到我们主管到酒店,男主角不会英语,他和这位外国客人在探讨围棋。

一次,他的领导对他说,你要进我们组,先把数据整理一下吧,把文档整理一下。不管是中国,还是韩国,你进入大企业、小企业,接触的第一份工作都是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下面有很多情绪化的人,张百基他进了公司,学历条件各方面非常好,他去了之后也是对账单这些基础类工作。这些文档他不会整理,完全没有头绪,因为他刚刚到一个项目组,他怎么知道别人的行为模式是怎么样? 他不知道别人让自己整理这个文档,自己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要素进行排序、归档。他想到围棋,他想到他作为围棋生的时候,他经常做笔记。他用以前整理文件的思路把他们组所有的文件做了梳理,第二天他的领导说:“不错,很新鲜。”这既是肯定,也是否定。新鲜是因为我们每个企业有自己的行为惯用的模式,他刚进去不了解,这情有可原。

男主角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我们要理解一个事物可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换位思考,第二种方法是用熟悉的事情理解一件不熟悉的事情。很多人都做得到,但是用在自己身上却做不到。

方形告诉我们:第一点要承认,事情发生了,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承认存在。第二点,位置决定思维,你作为实习生的时候,看到公司的很多问题,不要轻易地说出来,因为你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看到了同样的问题,你可以在自己的行为模式当中做出来,不要去指出别人的不是。因为别人也可能会知道,但是人家不改一定是有道理的。第三,我们用我们熟悉的事物去理解陌生的事情,这有助于达到与环境共存理想的状态。

前面看到方形,有四个角,如果做到承认,我就可以切掉一个角,如果我做到了接纳,我又可以切掉一个角,如果做到了理解,再切掉一个角,共存这个角不就没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为什么在职场当中,为人处事要外圆内方,我们展示给别人的是圆滑的你,是谦和的你,而不是一个四四方方会碰到别人的你。如果你四四方方,别人来碰你,别人会受伤,没人愿意跟你共事。

褚时建先生年轻时建立它的烟草王国,他被人们称为“烟王”。74岁时,他遭遇牢狱之灾,能不能出来是个问题,即便能出来也不会有职业发展。但是他用实际的行为告诉我们,没有不可能。他76岁出狱到衰牢山种了九年的橙。这个褚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 非常甜,水分很足,而且很小,里面没有核。他85岁的时候,大家给了他一个新的称号“橙王”,因为他的橙种得非常好。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我们在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当中,不可能是一马平川的,而是有所起伏的。之前有一位老师问我,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九曲,黄河的发源地。他说你站在九曲小小的山坡上,你往下看是没有河流的。它就是弯弯曲曲的小水沟,为什么叫九曲? 谷底有九个弯,所以叫九曲。

我们看到九曲的时候就明白了,黄河是多么的浩瀚,势不可当的、非常凶猛的一股河水,汇流成黄河。我们人是要碰壁,要碰到谷底的,这都是必然的。但是每一次碰到谷底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像股票一样,触地反弹。我现在可以告诉大家,如果大家21岁、22岁,步入职场一直到28岁才经历职业生涯发展准备期的第二个阶段。在28岁之前很少人有很大的成就,大家在做爬坡的动作,在往上峰走。一旦你到了上峰,爬坡是很累的,我们去爬山的话,讲究很多的,粮食带的足不足? 设备够不够好? 这个山险不险峻? 这些都决定爬坡的速度。但是要知道,我们爬上去之后是要下山的,不可能永远在一个谷峰的位置,人生就是这样有曲线。闸北区有一个主流意识,现在一直在说我们闸北处于半坡的状态,什么意思? 我在爬坡的时候,爬到一半,我的体力有所减耗,这时候滑下来非常快。如果爬上去,可能要比我爬前一半段花出多两三倍的精力。上坡是很难的,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获取成功的过程中,难就对了,下坡的时候是很快的,我们下坡的时候要做好准备,人是可以从贫穷到富有,但是,如果你从富有一下子到了贫穷,那就不行。最近股市大热,大家在炒股票,我听说一个故事,现在静安雕塑公园那里,有一个衣衫槛褛的老汉,他逢人就告诉别人不要炒股票,他在2007年的时候,通过炒股这个形式集聚了非常多的财富,但是见好不收,一下子就变成乞丐。

人从富有到贫穷,心态一定要好,首先你要知道这是必然的过程,生命发展,连心脏跳动都有上有下,有上坡有下坡,有高峰有低谷。上坡的时候努力,下坡的时候心态要放好。

我不是“90后”,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多企业人说,“90后”有很多好的地方,思维很活跃、开放,能想出来很新颖的东西,很实用,也很高效。但是在人际关系、职场关系相处当中很难相处好。我们说这个现象由很多原因造成,不能说全部是“90后”不好,“60后”、“50后”也要转转思路,接受“80后”、“90后”的行为模式,接受我们的想法。我们怎么融合? 大家都往当中靠。

上面一排是四位领导,下面是四位新近员工,他们各自对应的领导是什么风格。我的右手边,是主演,他的领导非常好,做错了就告诉他,你哪里做错了,下次要改,给了他很多机会。他作为一个新人,做项目的时候,给出了很多建议,都被他的领导采纳了,他很幸运。我们说是最最和谐、最理想的上下级关系。

第二个领导是什么风格? 第二个男孩子在剧中的名字叫韩石律,韩石律的领导表面看起来很信任他,把什么活都愿意给他干。但是他干好之后,他拿去邀功了,他的领导以为都是他做的。后来发现不是他做的就很气愤,想要揭穿他,而他也想在大家面前让他领导出丑。可他并没有开心,反而陷入沉思,他在思考他的领导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自己又为什么这么狭隘?

第三个,他有很多抱怨,他要做项目,不要学习,他要实践。他的领导是什么风格?一进去之后让他做各种小事,帮他打基础,但是他的手下,张百基先生不领情。他整天抱怨,认为领导不重用他,让他干杂货,它的领导在刻意打压他的能力。最后张百基找中介准备跳槽。最终没有跳,因为他认识到领导为他好,只是在情感表达上不明显。

第四个,女孩子在职场当中没有男孩子那么吃香,但是她个人能力非常强。但是她的领导不喜欢她,认为她是女孩子,将来事情很多,不如男孩子实用,不如男孩子能吃苦。

这是四种领导的风格。每个人在职场当中,都想碰到第一个领导。即使我们把领导风格分成四种,如果所有的领导风格分成四份的话,只占25%的比例,我能碰到吗?这是一个问题。领导的风格你要去适应,去适应你的上级,蜂巢是一个点,你有你的领导,你要适应他的风格,你要了解他的风格,这样做事情可以避免很多错误。

这四个都是大学生毕业进入职场,这四个人在职场当中的行为表现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四个人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四个人都会碰到挫折,但是结果是好的,因为四个人在各自努力。

蜂巢给我们的启示是,职场当中人际关系非常复杂,有平级,还有上级,我跟上级的上级,关系非常复杂。一个公司有那么多人,如何跟每一个人相处好呢。如果你这样想就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其实可以简单化。如果你有平行关系,有上下级关系,你只是当中的一个红色的点,你碰不到其他的蜂巢当中不能直接碰到的,你直接碰到的最多四个人,四种关系。平行的有两种,纵向有两种。如果你要把人际关系处好,首先想的是处于这四类关系当中,把这四类关系先处好,再想其他的问题。

第二个启示,像蜂巢这么大,怎么找? 立一个点,你在这个蜂巢当中先把自己的点立好,这个点所触及的线条不会超过四条,一般是三到四条,这是你要发展的人际关系,不是说让你讨好领导,你需要好好对待的四条,或者三条的人际关系。关键是找到你自己的点。第三个,其实你要讲人际关系,职场当中还是要专注工作。领导看下属喜欢不喜欢,讲结果。你要把工作专注好,其实你的职场人脉就慢慢地建立起来。不用想得过于复杂,先做好自己。

总结一下今天我讲的从学生变成职业人的五个图形:

第一个图形是圆形,告诉我们在职业选择当中,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没有完美,只有妥协。

第二个,在个人的职业成长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系统,你要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才能够成长。

第三个,我们到“外职业生涯适应”过程当中,在环境当中发生了任何事情,想要与环境共存,必须要做到的是换位思考,如果你不换位思考的话,你往往伤到自己,因为你是正方形。

第四个,我们要认识到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是有高峰、有低谷的。高峰的时候,我们要努力,为了到达高峰要努力。到低谷时,自己心态也要放好。

第五个,很多人会认为人际关系非常难处理,貌似每个人很有心计,我怎么做? 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惑,我劝你退一步,把关注点落到做事,只有把事情做好,你的口碑自然而然就来了,大家就会愿意跟你合作,你的职场人脉就建立起来。

做到这五点你的适应过程会大大地缩短。

祝大家在将来从学生变成职业人的时候,减少适应的过程,减少适应中的痛苦,我讲的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留了邮件和QQ,如果大家有职业困惑或者职业问题,可以加我,希望今天在讲座结束以后,我们有更多的机会,用现在比较流行的通讯工具保持联系,祝大家早日在职场一展风采。谢谢!

主持人:下面进行互动环节,学生朋友有问题可以和孙一蕾女士进行现场交流。有关于职业选择交流指导都可以提问。

听众:我们现在大三是比较关键的阶段,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选择,到底出去就业比较好,还是自己来创业比较好? 这对大多数不再继续深造的同学来说,哪条路对我们是更好的选择?

孙一蕾:你现在是要毕业了吗? 今年要毕业吗?

听众:大四没有课,已经可以开始找工作。

孙一蕾:大学生创业,这两年从政策层面上说,扶持的力度是非常大的。“90后”创造力非常强,而且没有进入社会之前,所受的职业约束非常少,所以很多人,与其被别人束缚,不如束缚自己,选择创业。但是创业还是就业这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你创业要有好的项目、好的机遇、好的人来带你。如果我在你现在这个情况面临创业还是就业的问题当中,我首先选择创业。因为我现在是大三,还有一年才毕业,我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尝试着创业。如果到时候实在不行,可能创业碰到太多艰难险阻,让我做不下去,到大四再去找工作,你创业的经历也可以美化成你的一段职业经历,不知道这样的回答是否满意。

听众:我现在面临的选择不仅仅是创业尝试,有可能自己进入全职阶段,每天10个小时投入到工作当中,这个时候我作为大学生,是否适合真正地去把自己全身心投入进去,而是选择另外一个方式,因为还在学生阶段,可能做很多储备性的工作。

孙一蕾:不知道为什么把就业储备工作和创业分开讲,难道在创业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不是你储备的能力吗?

听众:我在创业中做的事情跟我想储备的有些方面有很大的区别。现在可以找一个比较好的公司实习,学习他们公司一些文化,更新的东西,或者选择和小伙伴组建一个团队做一些事情,两方面接触到的东西有所区别的。这种应该把心思放在什么地方。

孙一蕾:我前面说了,你做职业选择的时候,是妥协完成你的选择,也就是说你想兼顾是不可能的,一定是有所放弃,任何事情是有失才有得。

听众:如何从自己所做的实习中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或者未来所做的事情?

孙一蕾:我们做职业选择的时候,已经是提前到实习,我找什么样的实习工作,这个实习工作必须对我将来就业有帮助。第一种,我想好了将来从事的职业,实习时要找相关的工种或者相关环境实践,积累相关经验。很多时候不巧,我实习的时候跟我真正找工作的时候情况发生偏差,这时候要细分。在你实习当中获得的能力是条条框框的,可以把它写下来。这些就是你的软实力。你在求职的时候,可以用这些能力对照招聘启示,你看一下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主持人:时间关系,互动环节就此结束了,大家可以演讲结束之后,与职业专家进行交流。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