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略论中国古典画论中的现实主义

略论中国古典画论中的现实主义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典画论中提出了真实性的主张。中国古代画论中的现实主义理论不但要求反映事物的共性,而且特别着重要求反映事物的个性特点,特别是事物独特的精神风貌为高。因此,细节的真实则是现实主义的基本构成因素。古典画论中的形神问题,其“形”是强调状貌的真实。通过以上的简要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中国古典画论中的现实主义理论是相当丰富、相当完整的,在许多方面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略论中国古典画论中的现实主义

◎王维成

法国画家库尔贝在1855年巴黎举行个人画展以后,人们开始在画论中使用“现实主义”一词。但是,现实主义的绘画却是古已有之,并且提示这一原则的理论也是随之而生的,只不过是同一个道理所用的习惯说法各自不同而已。

面向客观现实,真实反映现实对象的存在,是现实主义的根本要求。古代画论中与此有关的理论是很多的。

在表现对象上,中国古代画论中有一条基本的现实主义理论原则贯彻始终,这就是要求艺术要面向客观现实,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具体事物作为绘画的表现对象,作为艺术的源泉,它与浪漫主义把主观的感情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原则相反,它要求画家面向客观世界,到自然和人类社会中找寻表现的对象,而反对那种完全以意为之的创作方式。这一要求把画家和客观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前提。

古代画论中的现实主义,要求绘画在反映对象时,按其客观的本来面貌加以表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事物,是古代画论中现实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是韩非以后许多人的共同主张。清代石涛主张“随色相类,曲得其情”,南北朝时期宗炳主张“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唐代裴孝源主张“随物成形,万类无失”,清代石涛主张绘画要“如镜写影”。如此等等,都是一个意思。

中国古典画论中提出了真实性的主张。“外师造化”和“应物象形”,用今天的话来说前四个字要求以客观现实为反映对象,后四个字主张表现时要接近事物的本来面貌,这两方面的主张奠定了古代画论中现实主义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古代艺术理论家又进一步提出了“求真”的要求,也就是说,他们已经看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根本所在。

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要求艺术家在用形象反映客观对象时,不要自然主义地对现实对象丝毫不差地机械摹写,而主张在把现实对象转移到纸张、绢素上来的过程中,应有所选择,有所提炼,有所概括,有所提高。要抓住对象的主要特点,而对那些非关主体的旁枝末节,或那些与反映本质无关的多余部分,则可略而不著。

中国古代画论中的现实主义理论不但要求反映事物的共性,而且特别着重要求反映事物的个性特点,特别是事物独特的精神风貌为高。例如清人郑绩,他要求绘画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和个人的“平素性情品质”。

现实主义作品往往使人在欣赏时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我国古代画论要求人物能达到使人“对之如画”的地步。这种真实生动的艺术效果,离开了细节上的精心描绘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细节的真实则是现实主义的基本构成因素。

首先,古代画论中的现实主义的细节要求,主张以客观对象为标准,要与对象本来的细部状貌相吻合,是生活中实有或应有的,不应是随意虚构的。

其次,画论中的现实主义要求细节的真实,要有利于形象内在本质的表现,尤其是对于表现对象本质关系重大的关键性细节,更须十分重视。画家们在创作实践中认识到,关键性细节有点染全局的总要作用,正所谓“画龙点睛”,关键的一“点”是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的。

再三,古代画论对人物画的环境,人物的服饰、器具,以及时间、地点等都要求有准确无误的细节写实。这是完全必要的,是造成整个画面真实感的必要条件之一,许多著名艺术家的某些作品,如果在某个这样的细节上稍有疏忽,就大大影响了整个形象的真实感。尤其是历史题材的绘画,对人物的服饰、用器和环境的要求更是严格,稍有不周之处,便可能产生笑话。

中国古代画论中的现实主义还十分重视形与神的统一,形神理论是古代画论中现实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古代画论的始终。

古典画论中的形神问题,其“形”是强调状貌的真实。“神”是强调表现对象的神情气韵的真实生动。宋人袁文说:“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大体说明了这个特点。

早在汉代,刘安就已注意到形神问题,他在《淮南子》中批评画家“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悦);规孟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这里的“君形者”即主宰人物身形的神情气韵而言,他要求能够“以神君形”。

在其画论中比较自觉地提倡形神理论的是晋代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他的绘画理论其核心是形神兼备。这是公认的人物画的最高标准。他论到摹写法则时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命题,把神似问题突出的提了出来。“以形写神”的命题指出了“形似”与“神似”两个标准。

强调神似,要求以形写神,是现实主义理论的真实性要求之故。因为对象本身自有形神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需表现。所以神似并不是脱离对象,而是更加真实地反映对象。如现存宋代梁楷所画的《太白行吟图》,我们看到作者用“减笔”画法,在形态方面极力精简线条,但在留下线条处却无不满含神韵,诗人在运词措句中的一瞬间的神态,毕现无遗,一个风流、豪爽、恣情、傲世的李白,跃然于纸上。这是得神似之妙的现实主义佳作。

通过以上的简要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中国古典画论中的现实主义理论是相当丰富、相当完整的,在许多方面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这一珍贵的理论在中国绘画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直到今天仍然可以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