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内涵界定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内涵界定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个部分。理解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内涵,需要突破对传统农村职业教育内涵的定势理解。传统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就是农业教育,就是单纯培养农民的教育。要通过制定教育发展目标和长远建设来确立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地位。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受文化地理、经济地理的影响,区域性特点是存在的。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如果不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是难以发展的。

第三节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内涵界定

一、农村远程职业教育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职业教育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从县城到乡镇均建立健全了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专门学校和职教中心,培养规模上有专科和中等职业教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纵观近几年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规模与效益发展并不平衡,数量与质量发展也不平衡。主要原因,一是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总体上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或优秀教师更加短缺;二是教学内容针对性薄弱、直观性不强,难以做到好学实用;三是非全日制学员受时空限制,不能随时随地与教师或学员协作学习。因此,职业教育的培养功能与迅速发展的经济状况及社会需求存在差距。如何在新形势下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促使人们开始将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多媒体远程教学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为解决职业教育师资、教学功能和时空局限等问题做了有益的尝试。

1999年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的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概念。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个部分。

远程职业教育是在普通职业教育基础上,为适应社会生产分工,满足人们及其社会的职业需要,运用远程教育技术,进行职业的知识、能力、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职业所需要的人才。

职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分工,是分门别类的、有报酬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劳动的岗位。农村职业教育是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民朋友谋生的手段、奉献社会的岗位、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的舞台。农村远程职业教育是作为价值客体的职业教育,通过远程教育的手段,对广大农民朋友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达到职业资格标准,满足作为价值主体的人的求职和就业的需要,满足作为价值主体的社会的用人和人力资本价值积累的需求,这就是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价值的内涵。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远程教育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对各级各类大量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大军的需求构成了远程教育发展的社会历史动力,而最直接培养这些专业人才和劳动大军的职业教育更是尤为有必要引入远程教育方式,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我国政府教育部职成司也积极发展我国职教系统的远程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和研究项目,以此探索我国的职教的远程教育发展道路。

二、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特点

理解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内涵,需要突破对传统农村职业教育内涵的定势理解。传统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就是农业教育,就是单纯培养农民的教育。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内涵,立足于终身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立足于农家子女的未来发展,不是“农民子女恒为农”的教育模式,而是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个性化育人模式。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立足于新农村文化发展,立足于新农村政治稳定,立足于新农村现代化建设,告诉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选择学习。

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是伴随着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产业而产生的,随着战后西方经济的兴起而兴起的,也是随信息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使得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竞争也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竞争取胜的关键还取决于劳动力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性,取决于现代教育的方式。以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改变了人们工作技能的内涵和水平,因此对各级各类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我国的乡村,更应该充分地考虑和设计其教育结构问题,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问题。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也同普通教育一样,本质上也存在着几个方面的主要矛盾:一是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人的社会化的矛盾;二是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实践经验和能力的矛盾;三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矛盾;四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相适应的矛盾。只从农村职业的角度谈不行,政策不到位实际也反映在投入不到位方面,投入是办好教育的前提和源头,不谈投入的话,其他一切就无从谈起。

1.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点

实践性的主体要素是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技术性特点。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就需要有一个长远的打算,有长远的规划和布局,不是今天喊重要,今天上马搞一阵,明天不强调了,就又放弃了。要通过制定教育发展目标和长远建设来确立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地位。怎样使劳动者在最好的设施上训练自己的动手能力,如果训练以后还不如“自然习得”的农民有水平,那这样的训练肯定是没有吸引力和市场的,它的持续性也是很难保证的。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能够通过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唤醒农民的个人智慧,使其天赋有机会得到发掘。介人农民的生产、生活,实施适当的干预生活理念,研究以最小的教育投入,获得农民对职业技术需求的最大渴求,最大信任;获得以人为本是乡村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观

2.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区域性特点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不平衡,“十里不同风(社会风气),百里不同俗”,语言、习惯都是如此,反映在社会行为方面,也是各有特点的。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受文化地理、经济地理的影响,区域性特点是存在的。

3.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实效性特点

农民是比较现实的,这不是因为农民的本质就是这样,这是由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所决定的。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如果不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是难以发展的。

4.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社会性特点

社会性实际是大众性、群众性。大众化就是“变得跟广大群众一致;适合广大群众需要”。《组织人事报》报道,上海从2005年起,在职业培训方面推行“普惠制”。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将逐步为每位市民设立个人培训虚拟账户,同时按规定在账户上注明个人能享受补贴培训的经费额度。市民可以用自己账户上的“资金”,选择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网络中任何一家网络培训机构,并在规定的补贴项目内自由选择。实行“普惠制”后,参加培训人员只需将账户上的“资金”,凭相关资金额度证明,就可报名参加相关培训。其个人账户上的经费额度允许在若干年中使用。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只有是开放性的,才会有价值,才会有意义;只有不设门槛,才有普及性,才容易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并且是自觉自愿地接受,这样才能坚持长久。

5.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作为公共产品的特点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理念、原则、主体、对象、类别、标准、程序、人员、管理和资金来源等,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和政策保障时,才是切实可行的。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公共服务性是一个很熟悉的话题,同时又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要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先要谈清楚职业教育的问题,这包括概念问题、价值地位问题,等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其他问题才能进行有效的表达。农村远程职业教育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这是对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发展动态谁来把握。谁真正关心农民的教育、农村教育?谁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每个县有一个教育中心,这是综合性质的。如果地方政府下决心办,是会办好的。地方农业生产如果仍然主要依靠畜力和手工劳动的话,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就会落后;同时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差的问题也会变得相当突出。因此,市场主导不等于放弃政策指导。

城镇化是我国特殊的城市化进程,其主要目标要解决的不是城市建设水平和质量提高的问题,而是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产业发展问题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城市形象,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手段。这个过程是渐进的;不能操之过急。江苏沭阳县一位农民诗人写了一首《山坡羊》的诗,对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背离“实事求是”原则的做法提出批评。他写道:“为筑洋房,抠破钱囊,忍看农民拉饥荒,层楼起,债台长,束紧裤带奔小康。旧郭新城凭臆构,朝,建煌煌,暮,拆光光。”

我国从2001年进入小康社会,预计到205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将有持续50年的发展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民族地区存在着差距。从西部地区这个角度上说,发展差距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商品经济观念;设施基础;市场发育手段;改革开放力度;经济结构效益;社会发展水平。运用社会指标体系进行地区之间的综合评价,能如实地反映各地区发展中的进步与差距,以及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度,能够揭示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差距仍呈扩大趋势;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有待提高;严格控制人口是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乡村居民就业服务的,目的是要解决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最现实的是解决脱贫致富的问题。远程职业学校应该主动适应农民的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适合农民,就去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远程职业教育不仅有一个适应农村社会的需要问题,最重要的是引导和适应农民的新需求,要逐步由非正规转向正规,不要强求一步到位,要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在我国,人们一提起乡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不免感到棘手。招生难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办教育的人还是用旧的思维模式去看待今天的农民。农村远程职业教育要贯彻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不要死扣学制标准,可以通过灵活的教育形式,去适应农民“急功近利”的心理需求。

农民对教育程度和教育层次的需求是由生产力发展阶段决定的。为什么发达地区极力主张办大学,要办高等职业教育,办各类技术学院,就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这些层次的人才。在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出现了三级分流的情况,这只是在少数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分流比例也要适当控制,不宜过大,但这不是被提倡的发展方向,这的确是一种权宜之计,而又是没有办法的事。小学毕业生分流从义务教育法的角度讲是不合适的,但事实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某些地区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对学校的目标要求和对学生的目标要求应加以区分,要分层面提出不同的目标体系。目标及重心的定位与转移,要因时、因地、因人、因节,不可一刀切,图省事。分析、观察、处理问题要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视野中,这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21世纪的中国农村远程职业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站在世界高科技的前沿来实施职业教育,始终保持它在技术和理念上的先进性,这才能符合我国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的利益的需求。乡村职业教育是一个不成熟的教育类别,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农村教育结构中,职业教育是一个不大受关注的教育成分。农民对教育有特殊的理解,特别是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更是如此,考不上学,就别上了,他们的道理就这么简单明了。

三、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对学习型社会构建的支持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作为现代通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结合产物,有着与传统职业教育方式不可比拟的特色和优势,如:(1)覆盖面很广,哪里的人们都可以学习;(2)方便迅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3)学习成本低,使更多的人能够上得起;(4)服务对象无所不包,谁都可以学习;(5)优秀资源共享,尽量满足求知大众;(6)服务技术先进,可以给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选择。通过当代远程教育手段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并且农村远程职业教育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在许多方面提供了支持与服务。

1.相关理论与观念的支持

构建和形成学习型社会,关键就是要在全社会成员中牢固树立起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理念,不断超越原有的观念和结构。要确立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的职能不仅仅是保存、传播、发扬已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创造新知识、新思维和新的价值观,使学习终身化、学习自主化成为每一个社会公民的共识,使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能为社会成员的学习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创设开放的教学资源体系。

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对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与观念基础,是对传统职业教育思想和理论的一个重大变革。例如: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转变;由班级集体教学向个别化自主学习的转变;从机械、被动的学习向研究型、协作型和灵活性主动学习的转变;教学资源从单一的媒体向多种媒体的转变;从单纯追求知识向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转变。所有的这些转变都充分体现了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新理念。

我国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在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转变中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理念支持与精神动力。从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来看,学生对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持欢迎和肯定态度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大的转变,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从而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与形成。

2.技术与环境支持

学习型社会要求人人都要学习,人人都乐学习,人人都会学习,人人都有能力学习。因此,构建学习型社会要体现:一是教育关怀,是指以政府为代表的所有利益主体或利益代理人,从教育的途径上关注并致力于改变所有人的生存状况。教育关怀的核心是关注并致力于改变不平等,关注并致力于消除由于外在各种差异而带来的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二是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它把教育和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是教育品质,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品质。灵活而有弹性的学习制度、充满合作的学习精神、精到而有趣味的学习材料、生动活泼而涌动创造激情的教学活动、以发展为导向的评价系统,是教育品质提升的方向。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要体现教育关怀、以人为本、教育品质的理念与宗旨,离不开农村远程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影响与推动。

(1)利用远程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

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远程教育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利用远程教育先进的理论与理念,来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运用远程教育的各种媒体,在人民群众中广泛进行宣传和动员,使他们转变“一次学习,终身受用”、“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情”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国将兴,心重学”、“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现代教育观念,使学习成为习惯,成为自觉的行动。利用远程教育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优势,努力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灵活学习的氛围。

(2)发挥远程教育作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体系

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的学习体系,覆盖全社会的学习体系,形成保证和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机制。一方面,通过远程教育,提供各种教育的场所和机会,建立和架构一个使学习者能够终身受到教育的体系,最大限度地创造学习的条件,使人们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各种学习需求的实现得以保障。另一方面发挥远程教育作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一生中能够持续地学习,以满足其在一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各种学习需求。

(3)加快发展远程教育,拓展终身学习的渠道和途径

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必须要从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个方面来拓展和完善终身教育的渠道和途径,而远程教育是连接学校、家庭与社区的桥梁,因此,加快发展远程教育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一是通过远程教育,拓展学校教育的内容。远程教育的开展要求整合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教育存量资产,向社会开放,完全发挥学校已有的人力、物力等软、硬件环境作用。利用远程教育建立形式多样、层次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丰富业余、函授、职业技术培训,举办各种知识咨询、技术讲座,为求学者提供多层次、多类别、多渠道的终身学习的机会。三是发展远程教育,构建家庭教育的平台。家庭教育的好坏,对人的一生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远程教育可以通过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开设父母热线和信箱、组织家长联谊会等多种形式,增加每个人在智力、情感、社会和职业方面自我显示的机会,激励他们在处理各种关系时自我管理、自主交往、自律选择的能力,提高家庭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充实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对孩子的生活指导和支持,促进孩子健全心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三是通过远程教育,挖掘社区教育潜力。学习型社会需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教育体系。社区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也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社会教育发展、发挥教育系统功能、推动终身教育的有效形式。远程教育深入社区,有利于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利用社会上的一切文化的、教育的、科研的、体育的设施,借助机关、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以便使人们有可能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学习,远程教育也为弱智和残疾人提供特殊教育和终身教育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