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保证,因而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苏联杰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信念——这是学校里最宝贵的东西。”

教师的心理素质

良好强健的心理素质是人生海洋中冲浪的坚船。——洛克

摘要:教师的良好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把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提高心理水平作为整个职业生涯的基本任务;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刻苦磨砺,追求最高境界;不断增强自控能力,克服倦怠心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可见,心理素质是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一个教师,要在新世纪激烈的社会变革和社会需求中适应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自身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保证,因而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心理素质的内涵、特征

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如认知、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等。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意志品质、情感过程、职业兴趣、智力与能力、人格特征和教育信念等。

1.意志品质

所谓意志是人们为完成确定的目标,自觉地克服困难,不断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所包含的基本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四个方面。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教师的必备素质,它体现在教师对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有明确、深刻的认识,能根据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地确定教学目的,有步骤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能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去做,并持之以恒,善始善终坚持原则性,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百折不挠。控制自我,调节情绪,排除外界干扰,坚持执行已经采取的、具有充分根据的决定。

2.情感过程

教师的情感过程是优化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它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的紧张焦虑程度、智力活跃程度及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

教师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和投入;对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的自信和乐观;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和深刻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情绪的紧张、焦虑等。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学会调控自己的情感,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反应,以激发、感染、陶冶学生,使其潜能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3.职业兴趣

教师的职业兴趣有对教育事业的兴趣和自己广博的求知兴趣和关注学生的活动兴趣。

教师的职业兴趣是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兴趣,对所教学科和教学方法探究的兴趣。这种兴趣,不仅能驱使教师去接近和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规律、自觉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而且能促使教师积极地钻研业务,认真地、满腔热情地从事教育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兴趣,常常会引起学生相应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兴趣应是多方面的。实践证明,许多优秀教师都有着广泛的兴趣。广阔的兴趣是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保证。

教师还要主动关心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和学生共同活动、共同体验中,建立自然真挚的情感,寻求教育学生的新方法,调整工作的新思路,师生的兴趣也可以得到相互补充,协调一致。

4.智力与能力

教师的智力是从事教育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

从能力方面看,教师的基本能力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注意分配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等。此外,教师的特殊能力还表现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决策、教学监控等多方面,有创造性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反思和教育科研能力等。

5.人格特征

教师的品格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思想、品格、人格、教育态度、领导作风、性格、价值观、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教师个人的世界观与思想觉悟。

教师应在具备丰富知识的同时,塑造完美健全的人格。做一个态度和善、性格宽厚、富有同情心、能体谅他人、待人真诚的教师。

6.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是指具有动力作用的教育观念系统,它直接支配、调节教育教学活动,影响活动效率。

苏联杰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信念——这是学校里最宝贵的东西。”这是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需要教师有深思熟虑的科学的教育信念作为指导。教师有无教育信念,有何种教育信念,不但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且直接左右着学生有什么样的思想信念,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的教育信念是学校工作的活的灵魂,是推动教师工作的直接动力,是事业取得成就的坚实保证。

二、如何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大胆探索、勇挑重担,铸师魂、养师德、练师能、树师表,培养奉献、开拓创新,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做一个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型的优秀教师。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志存高远铸师魂

有了高尚的志向,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面对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能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为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1)树立有位有为意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常以“医生治身,教师治心”的观念鞭策自己,因为我们肩负着净化人类灵魂的重任,更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才会有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自豪感,从而产生大有作为的成就感。

当前,经济意识正可怕的冲击着教师的信念,各种社会思潮动摇着教师的思想,教师有了神圣的使命感,才乐于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志存高远,甘于奉献,淡泊名利,治学严谨。

教师有了神圣的使命感,才会对教育有浓厚的兴趣,对学生饱含着炽烈的情感,才会对教育倾注激情,全身心投入工作,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2)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

教师坚强的意志品质主要体现于目的明确、坚韧不拔、沉着自制、充满自信等方面。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对象都要有明确的认识,对工作中的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了解,应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积累经验,不管遇到怎样的失败和挫折都坚定不一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要冷静的处理问题,善于沉着自制,克服依赖性,增强自主性;克服自满感,增强进取心;保持豁达、积极的心态。对教学充满信心,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3)铸就高尚的人格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讲,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孔子就常常担心自己“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董仲舒提出“善为师者,即美其道,又慎其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勤学善思、热爱人民教育事业,锐意进取,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升自己,铸就公正无私、谦虚诚实、豁达开朗、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的师魂。

2.博学善思兴理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秀教师总是不满足已有的进步,总是在不断的追求中,广泛吸纳新的东西,追求更高的境界。

(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教育对象是充满活力的学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我们不能以“重智能、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片面的人才观来评价学生,更不应用学生短期的表现来决定学生终生,教师应以育人为本,充分重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2)确定自己的角色意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传统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主导地位,树立服务意识,注重在教学中传授求知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其次,教师应充满自信,在教学中不盲目崇拜权威和照本宣科,根据教学规律和自身的特点,保持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自己的风格。最后,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现代教学不再是单向的教与学的活动,而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探究。

(3)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终身学习是信息时代的学习观,教师应学而不厌,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自身的修养。并以自己的不懈学习,不懈进取的言行去实施“身教”,感染、带动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锐意进取练师能

教师的心理素质制约着教师能力的提高,反过来,教师的各种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是教师积极、健康心态的重要体现。

(1)完善学科知识体系

努力构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做到“脑中有纲,眼中有生,胸中有法,手中有本,心中有案”。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时刻明确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明确每节课、每学期、每学段的教学目的、重难点,该采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会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灵活自如。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保证。

(2)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

教师必须具备的组织教学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制订好教学计划,二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教学计划是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建立于充分分析学生现状,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准确、熟练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和着力点基础之上的。制订教学计划,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二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三要考虑所授知识的容量适中。

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最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3)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

因材施教的能力是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以及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多用启发式、发现法、探究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和谐的情境和气氛,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使他们的全部心理活动都能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

4.乐观旷达调心态

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可改变自己。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中,在巨大的压力下,教师要给自己减压,学会放松,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克服职业倦怠

(1)培养多方面兴趣,怡情养性:棋琴书画、唱歌跳舞、集邮摄影等能陶冶情操。

(2)坚持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使人精力充沛,活力旺盛。

(3)参加各种活动:参加娱乐活动、团体活动,扩大社交圈子,多看一些幽默风趣的书籍,培养个人幽默感等,借以学会自我放松,自我减压,豁达待人,乐观处世。

现代教师应豁达乐观,坚韧不拔,经得起艰辛、清贫、挫折和磨难,以乐观向上的心态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作者:杨名富,大足田家炳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高中语文一级教师。

参考文献

沈治,冯为民.试论语文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