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段珍贵的史料

一段珍贵的史料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在1985年整理先父雷宣的遗物时,发现一份手稿,标题为“江西工业专门学校史”,记录着江西自1911年始举办工业教育的史实。新中国成立后江西工业专门学校并入当时的南昌大学工学院,汇入了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宏大队伍之中。不论这所学校与今天的南昌大学是否有直接的渊源,江西人民克服困难举办教育,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的这种精神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5月,又奉命恢复“江西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原名。

一段珍贵的史料——江西工科教育的发端

雷 冲

我在1985年整理先父雷宣的遗物时,发现一份手稿,标题为“江西工业专门学校史”,记录着江西自1911年始举办工业教育的史实。100年前辛亥革命风起云涌,满清王朝即将倒塌,华夏儿女为争民主共和,前仆后继,谱写中华历史的新篇章。这时,江西笃信科学救国、工业强省的志士,以“豫章书院”为校址,靠两台仅有的车床作教学设备,借民房当车间,从招收小学毕业生起步,开始了江西从无到有的工程人才培养教育,并且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举办几十年,为我国和我省培养了一大批最早的工程人才。关于“江西工业专门学校”的这段史料,我曾寄到江西省政协,并刊于江西省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主办的《江西文史资料》1993年第2期上。新中国成立后江西工业专门学校并入当时的南昌大学工学院,汇入了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宏大队伍之中。不论这所学校与今天的南昌大学是否有直接的渊源,江西人民克服困难举办教育,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的这种精神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南昌大学建校90周年之际,再录此稿,投《追忆与寻找》文集,供编辑同志参考。附先父简历和他1965年写的那份手稿。

先父雷宣,生于1894年,早年相信科学救国,东渡日本,苦读十年,1921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回国后从事教育工作,苦耕于我国高等工业院校数十年,先后任江西工专教员、校长,南昌大学教授,湖南大学教授,中南矿冶学院教授。1964年回原籍南昌,1978年去世。

先父于1965年6月(时年72岁),以简记形式写的手稿如下:

江西之有工业学校始于前清末期1911年3月,由当时我省热心工业教育人士倡议,经由当时江西教育当局批准,拨给少量经费,以城南书院街豫章书院公产为校舍,定名为“江西工业学堂”。学堂设备简陋,仅招收高小毕业生入学。学制三年,校长为日本留学生曾真。

辛亥革命江西光复,赵世暄、扬赛相继任校长,于民国元年(1912)改称“江西工业学校”。专业有土木、机械、应用化学三科。

民国二年(1913)肖仁晸继任校长,呈准当时江西教育司,将校名改称“江西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拨给经费二万余元,增租隔壁民房为机械工厂,但仅有车床二部及零星机械若干种,有关实验重要设备仍无法购置。学校当局拟就具体计划,呈请省政当局拨发巨款为根本刷新之图,但未获准。

民国三年(1914),省教育当局派员到校视察,改校名为“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是年有首届土木、机械、应用化学毕业生各一班。

民国四年(1915),由日本大孤商工应用化学科毕业的赵宝鸿继任校长,奉命改称“江西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

1917年,呈准动用历年结存学费,改建校舍,始有新式楼房四栋及平屋数间,作为教室、礼堂、办公及师生住宿之用。

1918年秋,向省议会请愿,经当时省府批准,将铜圆厂不用之机器领来一些,以供学生实习之用。

1921年,曾举行校庆十周年纪念会,展览建校以来各科成绩。此后一两年间,增加了一些设备,增聘了一些师资,而有志求学之青年,也暂知注重工业,生员有所增加。

1923年,呈准易名为“江西省立工业专门学校”,改招收中学毕业生,学习四年毕业,增办机械、应用化学各一班。

1924年,由日本帝国大学毕业的胡飞继任校长,加办土木专门一班。

1925年秋,由省议会决定增设采矿冶金一科,当年即招生开班。专业设置至此有土木、机械、应用化学、采矿冶金四科。学生增多,实习工厂不够应用,乃将结余公款另建新式工厂一所,历时一年新工厂始投入应用。

1926年秋,北伐指向南昌,校舍被军阀孙传芳、邓如琢部占据,设备破坏严重,是年11月,革命军平定江西,校长胡飞从事整理,为复课做准备。

1927年2月,学校奉命改组为中山大学,易名为“中山大学工业专门部”,改校长制为委员制,傅尔攽任委员兼工业专门部主任。不久,复委任胡飞继任工业专门部主任,召集学生正式复课,改组方告就绪。5月,又奉命恢复“江西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原名。是年6月,江西第一次自己培养的大专毕业生机械、应用化学各一班毕业。

1928年,校长胡飞鉴于国家建设急需实用的工业基层干部,呈请教育厅于原有大专班外附设中专工业科,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三年毕业,开办土木、机械、应用化学、采矿冶金四科各一班。此后,近两年均在大专班外增招中专生四班。

1929年,胡飞辞职,教育厅委派余家庆继任校长,余到任不久即辞职,改委范至远任校长。范请准当时省府拨给扩充设备费二万八千余元,添置教学设备,学校方面获益良多。

1930年,范至远另有他就辞职。教育厅委派雷宣接任校长。

1931年,呈准改校名为“江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学习三年毕业,仍附设中专工业科。在雷宣任职期间,增设了一些必要的教学设备,并开始了介绍矿冶科应届毕业生赴萍乡安源矿实习。

1932年,正当全国盛倡职业教育之际,当时的教育厅不但不谋增加工专的招生名额,反欲减少招生班次,校长雷宣曾据理反对。是年秋,教育厅改委李才彬接替雷宣,继任工专校长。李任职四年。

1936年,国民党委员李佑襄接任校长。

抗战胜利后,工专迁回南昌原址,校长李佑襄。

新中国成立后,工专并入当时的南昌大学工学院。

江西工专自1911年开办以来,至1937年抗战时,毕业生总计得1200百余人(抗战后未作统计),服务地点遍及全国,为我国特别是为江西的工业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以上是我个人所记忆的江西工专的大概情况,录此以供参考。

(雷冲,原江西工学院化工系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