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珍贵的挂历

珍贵的挂历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国商代的货币——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钱币。翻着一幅幅挂历画面,看着一个个钱币符号,我从中领略到中国钱币的形成与发展,无疑体现着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征。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新中国成立前到1980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从这本挂历中,我不仅了解到中国钱币的产生、演变、发展,更重要地使我懂得了钱币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的分量。

珍贵的挂历

每到岁末年初,家里总要收到新的挂历。它的到来,意味着新的一年又要开始。

那年元旦,妻子从单位上拿回一本新挂历,每月一幅的画面都是关于钱的图案。我将挂历打开,一幅幅上至中国古代商朝最早的钱币下到20世纪80年代新版人民币的历史画面深深地吸引了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国商代的货币——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钱币。据历史资料记载,中国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就有货币贝,当时主要是海贝,以后逐渐出现玉贝或骨贝,再后来发展到用铜铸成的铜贝;约公元前475年,在我国今河南淮阳出现“蚁鼻钱”。可见,钱币在我国不仅历史悠久,也在当时商业交换关系中起到了媒介、支付、价值尺度和贮藏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翻着一幅幅挂历画面,看着一个个钱币符号,我从中领略到中国钱币的形成与发展,无疑体现着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受种种战乱的影响,各国大量铸造金属货币,赵、韩、魏三国按农具的形状造成“布”,分空首布和平首布;齐、燕、赵三国制造的“刀形币”,大小形状各不相同。还有秦国的“圆钱”,楚国的“金饼”┅┅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废除各国旧货币,将货币统一为黄金上币和铜钱下币,结束了过去钱币复杂混乱且不利于商业交换的历史。

北宋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我国钱币的发展进步,在四川出现了“交子”。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从那时起,在14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尽管各个朝代的纸币各有千秋,但总体上仍在不断向前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到1980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虽然每一套的数量面额不尽相同,但从它们的图案上可以看出都集中反映了各个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

从这本挂历中,我不仅了解到中国钱币的产生、演变、发展,更重要地使我懂得了钱币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的分量。一个国家或一个朝代,如果有良好的货币统一管理秩序,钱币就能促进经济发展,人民就会安居乐业,社会必将繁荣昌盛,国家才能和谐稳定;一个单位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人若手中有钱,就有了创造生存财富的条件,一切事情都好办。否则,就难以发展,甚至寸步难行。记得那一年,我还上小学,父母将劳动一年所获得的60多元钱放在炕上小木箱里,因炕烧得温度过高,那时家中正好无人,结果火炕引燃被子着火,烧了小木箱及里面的财物,存放的钱烧成残片。当时村上有人说被烧的残币可以到银行去兑换,拿到银行的仅是不到纸币一半的小碎片,不符合兑换条件。这样,父母白辛苦了一年,不仅过年买不起一斤肉,更重要的是第二年我上学没钱买书本,父亲跑东家借西家。这件事父母很伤心,给我童年留下难忘的记忆。

收起过去的挂历,标志着走完了一年的历程;打开新的挂历,意味着新的征程已经开始。

那本挂历的事虽然过去多年,但给我的印象至今历历在目。它不仅是一本挂历,更是一部非常珍贵的钱币教科书!

(原载《平凉日报》2000年2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