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充分挖掘“集团”优势

充分挖掘“集团”优势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集团尝试对这项活动进行改革,在策略上作出了相应调整,以使这项活动进一步得到完善。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我校青年教师启航杯评优课活动策略的剖析以及实施情况的实证调查,进一步探索有效的青年教师评优课机制。在本次启航杯教学活动中教师参与面广,集团几乎所有教师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启航杯教学活动发展为集团各学科统评,这不仅仅是备课组、教研组间的竞争,更是校区之间的竞争。

充分挖掘“集团”优势 有效促进教师成长——青年教师启航杯评优课活动的实施报告

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 朱 红

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作为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平台,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了常规化教学管理。如何使这项常规化的活动真正发挥有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载体的作用,需要学校结合本校实际,从活动制度的完善、活动开展的形式、活动的内容、评价机制等诸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巴纳德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包括军事的、宗教的、学术的、企业的等多种类型的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这些协作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给我们的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学校的管理工作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组织”,只有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一起,才能使一个组织的运作是高效的,个人的需求也才能得到最大的满足。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在办学过程中,由于学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年轻教师的大量聚集。促进这些年轻教师有效快速地成长就成为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面对着集团内70%以上的中青年教师,这项任务就显得尤为艰巨和迫切。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仅靠教师的理论水平,更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磨炼;教师的磨炼不仅仅需要个体的深入钻研,更需要团队的互相协作和影响;教师磨炼的根本之地是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集团尝试对这项活动进行改革,在策略上作出了相应调整,以使这项活动进一步得到完善。这种策略的调整主要指导思想是:从注重“比”到注重“评”的转变,即注重年轻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讨,注重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反复打磨,注重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过程中的合作研究。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我校青年教师启航杯评优课活动策略的剖析以及实施情况的实证调查,进一步探索有效的青年教师评优课机制。

一、启航杯活动策略的解说

1.明确目的,制订方案

我们首先在集团教导处行政人员的层面上,召开了商讨会议,反复商榷活动的目的和每一步操作策略,确立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即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将集团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以学科为组集中展示,使得同一学科的教师能够取长补短,并且能够使广大教师形成互相研究共同探讨的钻研氛围。学校以“营造学术的校园、搭建飞翔的舞台、成就放飞的梦想”为本次活动的目的,通过课堂教学的展示评比活动,希望每一个老师都成为新课改的研究者,每一个年轻教师都能够在新课改中不断思索、实践、反思、进步,使严谨、创新、求实的钻研精神在校园蔚然成风;更为每一个年轻老师提供亮相的机会,通过深入钻研、团队合作、展现优势、不断反思,以促进教育教学整体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明确活动的方向后,再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方案中给出了每一个学科课堂教学展示的教学主体性研究内容;规定了时间和要求,目的是让大家能够在同一个研究领域中有更多的思想共鸣,也能找到更多的参照价值。同时公布了各个学科的评委教师,增加了活动的透明度,保障了活动的学术性。

2.有序开展,团队合作

方案制订好以后,在教师大会上作详细动员,使所有教师明确活动的目的,并且发出倡议希望老师们互相合作,帮助年轻老师不断钻研教学,打磨课堂。鼓励年轻老师多次试教,反复试教,邀请师傅和年级组老师一起研究课堂教学。

3.展示评优,反思促进

学校教导处组织全体同学科的教师一起展示一起观摩一起评比。每次课堂教学展示之后,教导处和学科教研组长邀请学术评委组代表和老师深入交流,给当天所有参加展示的老师点评和交流。从而将课堂教学的展示评比活动教研化,把教研活动的思想日常化、即时化。活动之后每一位老师对所执教的课堂教学或者所听的课堂教学进行教学点评或者撰写教学反思。这样,活动不是以展示结束,而是以展示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切入点。

二、启航杯活动开展的分析

在本次启航杯教学活动中教师参与面广,集团几乎所有教师都参与到活动之中。这样就使教学活动成为全体教师共同研究的载体。正是由于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所有教师在活动中都有研究所得,教学研究就不会只停留在活动的表面,而是深入到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中,起到了“以赛促教”、“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

1.促进研究,达成双赢局面

从本次启航杯教学活动中看出,对教师的培养可以采用专家辅导、同学科同年段教师之间合作、师傅指导等多种途径共同并进,促进年轻教师深入课堂研读教材,达到最优发展的效果。

本次启航杯课堂教学活动共展示51节7大学科的课堂教学,每一位教师都经过了至少1次的试教,54.8%的老师还进行了2次以上的试教。试教过程中同年级组的老师都分别听课参与研究。在试教打磨过程中,有的年轻老师不仅在本校区研究,还匆匆忙忙赶到其他校区请学科骨干教师听试教。活动过程中,每天的茶余饭后,甚至深夜,我们的老师们对某一节课或某一问题还在进行集体研究讨论。老师们因为同一个需求而围坐在一起,因为同一份责任和热情而争论不休,同时也因为教师们的共同参与,校园内的研究氛围浓厚。

在这样的研究平台中,表面上是一位新教师在准备上课,可从实际情况中我们看到,不仅是他的师傅,还有其他校区的老师也热情地参与他的试教过程。这不仅使年轻教师在一次次打磨过程中成长起来,也使其他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起来,起到了很好的“双赢”的现象。从统计中,我们看到在本次活动中,45.4%的教师认为自己收获很大,51.9%的教师认为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府苑小学的语文骨干教师虞雪华老师写下了这样的感言:从年轻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只要锲而不舍,每个老师都有可能获得成功。年级组长支慧慧老师在问卷中写道:看到了年轻教师们的课堂演绎,对教材的处理以及不同教材不同风格的教学,加强了老师之间教学的交流,听课后收获是很多的。有相同体会的老师还有很多。

启航杯教学活动发展为集团各学科统评,这不仅仅是备课组、教研组间的竞争,更是校区之间的竞争。我们觉得学校的竞争文化固然重要,但是创建学校双赢氛围更为重要,这是由教师工作的特点、学生培养目标和知识的特点决定的。正如美国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联合主席斯蒂芬・柯维在他撰写的《与成功有约——高效者的七种习惯》一书中讲述的第四个习惯就是:考虑双赢。学校是一个特殊的传承文化的场所,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应具有示范性、协作性、双向互动性的特点,而教师这些本质特点,没有一个双赢的管理氛围是不可能得以体现的。教师群体应该是一个合作的、相互激励的、提倡双赢的集体,学校管理者应在各种管理行为中引导教师一方面在合作双赢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另一方面在用自己的知识和良好品德影响别人的同时,虚心学习他的同事。只有在这样的“双赢”氛围中,教师的成长才是健康的、快速的,学校的管理策略才是有效的。

2.取长补短,组建学习型团队

“集团”最大的优势是教师多,智慧足。学校要充分发挥这种人力优势,组建学习型团队,实现教育智慧共享。比如在一些学校面对着非语数小学科,教师常有这样的困惑:一个教研组内就一二个老师,平时想要商讨一些话题,常常激不起谈论的兴致,更难以形成研究的氛围。现在通过集团层面来研究,发挥团队的作用,参与的教师就多了,研究的氛围就浓厚起来。如表1:这是本次活动中参与课堂展示的人数分布。从表中可以看出,除语文数学学科外,其他学科各个学校的人数分布极少,如果各校自行研究,则研究探讨的氛围就难以有效形成;如果以集团为单位进行这些小学科的研究,则能“化零为整”,最大化地促进这些老师深入探讨。

利器在于磨,好课也在于磨。教师在磨课成长、成熟。同样在磨课的过程中不仅促进展示教师的成长,也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团队的研究。

表1 各校区参与人数

img61

体育老师原本各校只有一二名教师,平时很难有机会坐在一起研讨课堂教学,现在借助启航杯这个平台,集团的所有体育老师在一起研究,有话题研究的思想共鸣。这样的研究团队正是我们教学所需要的有价值的“学习型团队”。在问卷调查中,有近80%的老师认为,本次活动促进了备课组老师的相互交流。互相交流互相探讨正是我们学习型团队的生命力体现。正如管理大师彼德・圣吉所言:“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可见一个良好的“学习团队”是教师成长的基石。在这种组织中,大家都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彼此信任、互补长短。

3.共享教学智慧,形成发展动力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51位年轻教师参与了教学展示,有8位老师“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同课异构。在语文课堂展示中,第一天上课文新的徐赟老师和第二天上课西湖的周巧梅老师选择了同一篇课文《猫》。听完了徐赟老师的课后,周巧梅老师不由得大声惊呼:哎呀!我们好几个环节的设计是差不多的。徐老师上得那么生动,我怎么办?!周巧梅老师一边紧锁眉头,一边找年级组内的老师商量。于是,当天晚上,学校办公室内四五老师一起挑灯奋战,寻找课堂教学新的突破点。经过整整一个晚上的磨炼,第二天周巧梅老师向听课老师展现一堂别出心裁的《猫》。课后,周老师在反思中写到:

磨课的过程是艰难的。一次次试教,一次次修改教案,一次次向别人请教……三个晚上,冥思苦想,整整写了4个教案,可痛苦的是一次次试教还是不如意,自信心也一点点地消退……

磨课的过程更是幸福的。年级组老师一次次来听课,一次次提供宝贵的意见,更重要的是一次次在我失落时给我鼓劲加油!我感谢他们!更感谢的是朱红校长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给我的指导。突破,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但团队给了我力量,团队给了我勇气。我为有这样的团队感到骄傲与幸福。

这就是在集团化教学展示中不约而同的同课异构,起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作用。一堂堂课凝聚着集团教师的共同智慧,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改革朝着纵深发展。有66%上课教师认为通过这样的活动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更深入更准确。每一次活动都给每位教师、每个教研组启发许多,一人带动多人,一组影响全校,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一滴水只有融汇成奔腾不息的大海,才显示出它生命的活力!启航杯教学活动本着求新、求思、求索的思想,红红火火地展开,有效地提高学校教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有力地促进年轻教师更上一个台阶。广大教师在研究、交流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同时实现了教学智慧共享。

三、启航杯活动的启示

1.名校集团化要利用“量”的扩张,做好“名”的文章

名校的几个校区不是孤立的几个学校,而是相依相存的一个整体。由于采用集团打通研究的形式,各个学科参与研究的人数明显地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小学科的研究人员有了充分的保障,保证了小学科投入的研究质量。同时,以集团的方式共同研究,使得集团内的名师资源得到了充分了发挥和利用。

集团内各个校区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这层关系即是一种母体与子体的新旧关系,也是一种互相竞争的伙伴关系。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如何适度使用这种既是合作又是竞争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课题。巧妙的合作可以产生1+1>2的效果,适度的竞争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2.教师的成长不是孤立地或单一的,必须借助他所在的研究团队共同努力

学校借助启航杯等活动载体,依靠教师身后的“学习团队”,取得飞速发展。美国学者鲁宾斯把这种“同伴互助”式的学习型团队界定为:“一种互信互助的历程”。通过此种历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同事一起检查、反思教学情况,扩展、精进、树立新的教学技巧,分享教学理念与想法,互相教导,共同作研究。有学者研究表明,教师在课程培训的同时,如参与校内同事间的互助指导,可有75%的人能在课堂上有效应用所学的内容;否则只有15%能有同样的表现。教师们在这次活动中,不仅看到了自身的快速成长,更感动了团队中其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影响和帮助,笔者以为这正是管理者所要获取的管理资源,并且使之为教师的成长发挥作用。

教学管理中我们需要的是研究如何发挥现有的优势,尽可能弥补已有的不足,产生最大化的教学价值。笔者以为“教学的有效”可以从“管理的有效”中得到真正的实现,这也是一个管理者不断追求理想的管理愿景。我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团队中每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教师得以终身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